APP下载

国内外智慧教育研究综述

2020-06-06李咏翰周雄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

李咏翰 周雄俊

摘  要 智慧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为梳理智慧教育发展历程,厘清智慧教育研究现状,从演进脉络、相关国家战略规划两方面对国外智慧教育研究进行概述,从发展历程、理论研究以及相关政策文件三方面对国内智慧教育研究进行回顾,并从智慧教育的特征属性、价值取向和发展探讨三方面进行研究述评。

关键词 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型教师;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141-04

1 引言

智能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智慧型人才的需求,智慧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智慧教育不仅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路径。已有相关综述文章多是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难以从宏观层面对智慧教育进行整体性概述分析。笔者基于宏观视角对国内外智慧教育研究进行回顾和概览,并就智慧教育的特征属性、价值取向和发展探讨三方面进行研究述评,以梳理智慧教育的演进脉络与研究现状。

2 国外智慧教育研究概览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国家日益重视教育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纷纷探索实施智慧教育,以争夺新一轮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先机,提升本国人才的未来国际竞争力。

国外智慧教育演进脉络  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与智能教育(Intelligence Education)的概念紧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智能教育界定为智慧教育的当前阶段形态。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应用的视角,国外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智能教学系统(ITS,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智能教育体系(IES,2008年至今)。

美国IBM公司于2008年发布“智慧地球”战略,随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智慧教育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一些国家纷纷发布智慧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众多公司和学校开启了智能技术与教育创新融合的实践探索。当前智慧教育的前沿关注热点是在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优化的基础上,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模式、教育治理、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环节的再造重构,以打造智慧教育全新生态。

国外智慧教育战略规划  为了解国外关于智慧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战略重点和典型项目,笔者选择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五个国家的智慧教育战略规划进行比较,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早在1997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就发布了《马来西亚智慧学校实施计划》等文件,详细阐述智慧学校的内涵概念、构成要素、教育目标、实施计划等内容。此外,马来西亚政府还成立了智慧学校指导委员会,参与智慧学校计划的指导和修订工作[2]。

2006年6月,新加坡政府公布“iN2015计划”,致力于打造智慧国家和全球化城市。智慧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是使公民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泛在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并支持终身学习发展,以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求。新加坡教育部于2007年又提出实施未来学校项目,计划在本国选取五所学校作为未来学校项目的试点学校[3]。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在2011年颁布《智慧教育推进战略》,从教育信息化视角指出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蓝图。韩国智慧教育战略的制定与推进,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支持、规范智慧教育发展,并努力打造智慧教育产业链,以扩大教育国际影响力[4]。

日本政府于2009年制定《i-Japan战略2015》,指出需要以網络化为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面向未来需求培养能够创新科技的人才[5]。

1996—2015年,美国先后发布五个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其中,NETP 2010提出21世纪学习模型,包括教学、设施和绩效等要素内容,这也部分反映出智慧教育的特征内涵;NETP 2016(《为未来做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强调从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和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6]。

可以发现,这五国的智慧教育发展战略都与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紧密相关,智慧教育已在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部署中引起高度重视,发展智慧教育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先机的重要内容。

3 国内智慧教育发展回顾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虽晚于一些发达国家,但自2010年左右智慧教育研究的热潮兴起以来,我国智慧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直紧跟国际潮流动向,并逐渐形成智慧教育发展的中国特色。

国内智慧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缘起钱学森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Science of Wisdom in Cyberspace)[7],这也成为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萌芽起点。

2012年左右,智慧教育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一批学者对智慧教育进行了理论探究,一些地区借“智慧城市”发展的契机,率先进行智慧教育的实践尝试。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这标志着国内的智慧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智慧教育成为领航教育信息化2.0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8]。从智慧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智慧教育的系统性研究应用虽晚于国外,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以智慧教育为内容的教育革新,为我国提供了引领世界教育变革的历史性机遇[9]。

国内智慧教育理论研究  关于智慧教育概念内涵的探讨常有多种维度视角,如基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价值哲学、教育技术学等不同学科视角的概念界定。教育技术学视角下的智慧教育强调的是环境氛围、媒体、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10]。国内关于智慧教育研究的热潮兴起于祝智庭教授等于2012年12月发表的《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截至目前,该文总引用次数已达907次,文中许多观点确立了智慧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笔者梳理了国内教育技术学界关于智慧教育的代表性理论观点。祝智庭教授等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视角,提出发展智慧教育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这三者构成智慧教育的核心要素[11]。智慧教育、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法、智慧人才这四部分构成智慧教育研究框架[12]。黄荣怀教授从系统要素论观点出发,认为智慧教育是包括五要素的教育系统,分别是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师制度、数字一代学生、智慧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其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的五个典型特征[13]。杨现民教授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认为智慧教育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14]。陈琳教授等认为,智慧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发展的教育新样态,当前智慧教育已由1.0向2.0快速转型发展[15]。

综合以上理论观点可以发现: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阶形态,智慧教育是包含多种要素的全新教育生态系统。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在于实现教育智慧,一方面指教育的智慧结果,即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智慧型人才;另一方面是指教育的智慧过程,即实现教育教学、环境、治理、服务、评价等各个要素环节的智慧化,构建全新智慧教育生态系统。

智慧教育相关政策文件  随着智慧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推进,近年来,国内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以作为相智慧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基于此,笔者在“北大法宝”数据库中(法律法规数据检索平台)以“智慧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检索,共得到相关政策性文件60份,其中全国性文件一份,地方性文件59份。笔者罗列了智慧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如表2所示。

从2014年起,陆续有地方出台智慧教育的政策文件,包括智慧教育项目管理、智慧教育专题培训、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等内容。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这是我国首个明确以“智慧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性文件,意味着我国将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提升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4月,教育部遴选出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闵行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等八个智慧教育示范创建区域,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等两个智慧教育示范培育区域。智慧教育示范区成为构建智慧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与智慧城市创建工作相辅相成,也将掀起智慧教育发展新的浪潮[16]。

可以发现:

1)我国智慧教育发展受到国家、省、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文件,为加快智慧教育建设、规范智慧教育实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

2)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占有相当比例,表明发展智慧校园是当前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任务;

3)智慧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局部先行试点到全面推行实施的过程,通过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智慧教育发展道路。

4 智慧教育研究述评

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正蓬勃展开,笔者结合国内外智慧教育现状分析,从智慧教育的特征属性、价值取向以及发展探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述评。

智慧教育的特征属性  关于智慧教育的理论观点,一般可归纳为两类[16]:一类是从新教育学发展视角出发,侧重于智慧的本意,强调智慧教育重点是培养人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能力,并认为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样态;另一类是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寻求智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通过發展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过程的智慧性。

笔者认为智慧教育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创新性、智慧性的特征属性。

1)教育是本质属性。在智能信息时代,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不会改变,是否符合未来教育需求是检验智慧教育发展的根本标准。

2)技术是力量支撑。智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所提供的力量支持,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将为智慧教育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3)创新是动力来源。智慧教育需要创新驱动,发展智慧教育就是要变革原有教育体系中不适应智慧教育目标的系列环节,利用智能技术和智慧方案解决原来不能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

4)智慧是目标追求。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在于实现教育智慧,一是对教育过程的智慧性追求,二是对培养智慧型人才的教育结果追求。

智慧教育的价值取向  智慧教育作为智能信息时代追求的教育新形态,其发展与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时期的智慧教育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从智慧教育的时序发展路径来看,可分为数字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教育三个阶段,不能把智能化的教育简单等同于智慧教育。当前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形态应更准确地界定为智能教育,而基于超级智能技术的未来教育信息化理想形态才是智慧教育[1]。换言之,智能教育正是智慧教育当前的阶段形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包含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法、智慧学习法、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现代教育体制、智慧教育理念多个要素环节。智慧教育的价值取向需要始终围绕培养智慧型人才的终极目标,通过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变革传统教育中不适应智慧教育的系列环节,构建智慧教育全新生态。

智慧教育发展探讨

1)明确教育信息化之于智慧教育的定位。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追求目标,教育信息化也是达成智慧教育的必然路径。智慧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媒体、技术、资源、模式、方法的智能化融合创新,推进教育智能化、智慧化。但发展智慧教育不能仅仅依赖教育信息化,确定智慧教育理念、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培养智慧型教师等,都是实施智慧教育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从系统要素论来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但教育信息化需要在智慧教育系统中发挥有边界的作用,不能将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完全等同于智慧教育。

2)建立一线师生对智慧教育的价值认同。当前智慧教育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智慧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学校纷纷把智慧教育作为今后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当前智慧教育的实施普遍是自上而下式的,但一线教师和学生对于智慧教育的价值认同,将直接影响智慧教育最终推进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智慧教育培训,构建智慧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创设智慧教育示范性案例等,自下而上激发智慧教育活力将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3)重新审视当前“基本盘”,发展智慧教育。目前,智慧教育的实施多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展开,但在智慧校园推进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相应配套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的资源闲置浪费。一些学校更是囿于建设经费不足等原因,在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感到无从入手。实际上,实施智慧教育是长效工程,需要从长计议。已有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果可转化为发展智慧教育的“基本盘”,如何结合当前“基本盘”实现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先动而后谋,将已有经验成果有效转化,应是当前推进智慧教育的重要思路。

5 结语

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阶形态,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智慧教育的发展将会是长期探索的过程。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程,各示范区需要培育发展智慧教育的典型示范性项目,发掘区域内学校开展智慧教育的特色亮点,逐步扩大智慧教育实践范围,不断积累智慧教育发展经验,逐渐形成智慧教育发展的中国特色,抓住引领世界教育变革的历史性机遇。

参考文献

[1]刘邦奇.智能教育的发展形态与实践路径:兼谈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19(10):20-27.

[2]鹿星南,和学新.国外智慧学校建设的基本特点、实施条件与路径[J].比较教育研究,2017(12):23-29.

[3]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2007). MOE Selects First Five Future Schools @ Singapore[DB/OL].https://www.moe.gov.sg/media/press/2007/pr20070522.html.

[4]陳耀华,杨现民.国际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5-11.

[5]于凤霞.i-Japan战略2015[J].中国信息化,2014(13):13-23.

[6]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EB/OL].https://tech.ed.gov/files/2015/12/NETP16.pdf.

[7]钱学敏.钱学森关于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的理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1-57.

[8]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电化教育研究,2018(9):5-16.

[9]陈琳,陈耀华,郑旭东,等.智慧教育 中国引领[J].电化教育研究,2015(4):23-27.

[10]王运武,彭梓涵,张尧,等.智慧教育的多维透视:兼论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20(2):21-27.

[1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12]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8-26,49.

[13]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14]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4.

[15]陈琳,陈耀华,张虹,等.教育信息化走向智慧教育论[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12-18.

[16]王运武,李炎鑫,李丹.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内容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9(11):26-32.

项目来源:2019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重大课题项目“区域中小学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川教函〔2019〕514 号)。

作者:李咏翰,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周雄俊,通讯作者,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610101)。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