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培养方法探析

2020-05-25庞倩倩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节奏感音乐教学小学

庞倩倩

摘 要:在音乐各项教学活动中,节奏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节奏感能够提升其学习效率,如何提升节奏教学的质量一直是众多音乐教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目标。本文主要围绕小学音乐教学,分析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希望为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134-02

在小学众多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属于附属教学活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家长、教师并未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国家提倡教师应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学生的节奏感、音乐素养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引起听众感触的是音乐的韵律,音乐教师在向班级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提升学生节奏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1.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处在小学教学阶段的学生,与成年人相对比,其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接受课堂教学活动时,其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学习效率,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难以实现培养班级学生节奏感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师想要提高班级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应积极学习新型的音乐教学方式,结合对现有教育基础设施、音乐教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了解,从中筛选出具备可行性的教学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方式创新,然后合理制定音乐教学策略,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为班级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音乐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爱玩这一特性,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班级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培养班级学生节奏感。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一个师傅三徒弟》教学时,提前在网络中搜索与其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向班级学生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色彩斑斓的图片、有趣的小短片容易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想要学习《一个师傅三徒弟》歌曲的兴趣,教师循环播放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班级学生的节奏感。

2.运用肢体语言,培养学生节奏感

学生的节奏感不仅体现在要能够理解歌曲内涵,同时肢体语言与音乐韵律是否相一致也是衡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音乐教材中,会涵盖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歌曲,合理设定教学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找朋友》教学时,音乐教师先向班级学生提出“朋友是什么?”问题,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接着教师向班级学生讲解找到一位好朋友的重要性,让班级学生明白交朋友的意义。音乐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划分,依据对《找朋友》歌曲中涵盖的乐理知识、乐句含义等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让班级学生依据歌词、韵律,做出相对应的肢体动作,如在歌曲开头部分,每组学生围成一个小圆圈,蹦蹦跳跳的走动,在播放“敬个礼呀,握握手”时,学生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当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带领班级学生歌唱《找朋友》。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依据歌曲的韵律、乐句含义做出相对应的肢体动作,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各项机能,还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节奏感。

3.开展节奏听力专项训练,提高学生乐感

小学生乐感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班级学生乐感是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目标之一,乐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其音乐节奏感也会随之提升。开展节奏听力专项训练是提升小学生乐感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多方可行有效措施,寻找优美的音乐,让班级学生领略到音乐的魅力,使得班级学生在参加节奏听力训练时,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音乐节奏感,还能够让学生感悟更多的人生真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收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觉,比如,小鸟的叫声会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工地上机械切割的声音会让人们感到烦躁等,音乐教师应合理使用这些声音进行节奏听力训练。音乐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录音设备,对小鸟的叫声、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小狗的叫声、小猫的叫声、小摊摊主的吆喝声、汽车鸣笛的声音等具有自然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声音进行录音,并且依据自身对音乐教学知识的了解,对各项录制的声音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其作为节奏听力专项训练的主要教学资源。音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班级学生播放自身录制的声音,在播放小狗的叫声时,教师让班级学生数一数小狗叫声的节拍,并且向班级学生提出“凭借小狗的叫声猜猜看小狗的心理状态”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会给出“小狗饿了”、“小狗看到陌生人”、“主人不在家,小狗想主人了”等答案,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向班级学生讲解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节奏听力专项训练活动中,教师采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声音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能够激发班级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教师采取问答的方式逐步引导班级学生认知自身录制声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促使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聆听其它声音,有利于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应意识到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作用,依据自身对音乐教材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结合以往的音乐教学经验,自制简单的音乐演奏乐器,如准备7个玻璃水杯,向每个玻璃杯内倒入不同体积的水,使得用筷子敲击玻璃杯时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工具,并且让班级学生进行演奏,从而为班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音乐教师在进行《蜗牛与黄鹂鸟》音乐教学活动时,向班级学生展示自制的玻璃杯乐器,用筷子轻轻敲打每个玻璃杯,让班级学生仔细聆听敲击不同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并且让班级学生说出声音之间的区别,教师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回答自身的问题,并且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音乐教师向班级学生讲解敲击玻璃杯时的发声原理,激发班级学生想要演奏的欲望,音乐教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让班级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演唱,教师在班级学生演唱《蜗牛与黄鹂鸟》的过程中,用筷子敲打玻璃杯为班级学生伴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从而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吸收教学知识内容后,教师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让学生手持筷子敲打玻璃杯,教师向班级学生讲解“一步一步往上爬”樂句敲打技巧,让学生尝试去敲打相应的音乐节奏,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向班级学生布置实践学习任务,用日常生活中能够代替乐器的物品进行音乐伴奏,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师应以提高班级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开展各项音乐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并且采取多方可行有效措施,增加音乐实践教学,激发班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张瑾.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8):82-82

[2]温立凤.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培养方法剖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

[3]刘洁.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03)

猜你喜欢

节奏感音乐教学小学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