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2020-05-25陈良彬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高中

陈良彬

摘  要:近些年来,高考试卷中出现越来越多有关于“时空观念”的考题,加上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一再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意味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一件迫切的教学任务,必须尽快落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符合历史学科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学会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所以,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以期对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所谓时空意识,实际上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也就是结合历史背景的时间及空间环境,对历史进行更加理智、客观、全面的认知。实际上,学习历史不可能抛开时间及空间背景,只有在良好时空意识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理性看待历史问题,辩证思考历史事件,真正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1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最基本的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只有历史基本功扎实,才能形成有效的时空意识与时空观念。那么,如何构建繁芜庞杂的历史知识体系呢?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和背诵,这样不仅会消磨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望而生畏,并且记忆历史事件的效果并不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最大程度上开发大脑的潜力,实现左右脑记忆的平衡,快速记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在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更加鲜明,涉及的国家也更加多。可以将第二次工业革命制作成一个树枝状的思维导图,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时间、特点、影响等设计到一个框架之内,在这些思维导图中,每一部分还可以产生有机的联系,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包括电话、汽车、飞机等,由此新产生的工业包括通信制造业、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

2 借助教材,调动学生的表象思维

教材作为历史教学工作的基础内容,也是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专业教师要在深层探索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表象思维,这是培养学生时空素养的前提条件。根据实践案例可知,高中历史“教材”作为一个较为宽泛的理念,其中包含了画册、文字及影像等信息,属于当前教学工作最常引用且最普通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表象思维,可以通过教材中包含的附件、导读内容等进行教学指导,并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等。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知识时,通过阅读章节前的导语,学生可以明确认识到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内容及时间脉络,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具体而言:其一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地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其二是18世纪中下叶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其三是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导语内容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学习,并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相应的表象思维,这样不但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 从地理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建构

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来说,历史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工作的重点,不但能让学生深层探索历史事件发展的地理原因,而且可以明确历史地图中存在的有效信息。通过整合研究,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会指导学生进行地图的绘制,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立体性,而且有助于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加深认识。由此可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地理知识入手,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构建时空观念。具体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对比古今地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比研究我国各个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名,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促使学生在对比研究中加深记忆。例如,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字也有改变,如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北京称为“燕都”;唐玄宗天宝元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在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这也是现如今的北京。学生通过地名的对比研究,可以了解其地名改变后的历史事件,而后更容易记忆所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形成对应的立体空间理念。

其次,历史知识拓展。在了解各个阶段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整合地理空间实施拓展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会学习毛泽东思想理論,若是在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后课堂依旧有时间,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毛主席的生平,展现其在上学时期的刻苦认真,对中国革命的关注。

4 从对比入手,优化学生宏观意识

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全面优化的背景下,历史横向时空观念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以往教学课堂很容易忽视的一大任务。由此,在新课改理念全面推广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大历史角度入手,在了解历史变化和掌握历史长度的基础上,关注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当然,学生还要实施横向的宏观审查,以此从多个角度明确历史研究的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引导学生明确纵向历史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历史横向内在逻辑的认知,以此可以形成完善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进而让学生理解同一阶段不同空间维度下的历史发展特点,进而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对比分析中,学生不但可以记忆和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在实践生活中熟练引用所学内容,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综上论述,时空观念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意义重大,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意识的从历史学的角度和时间的角度来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许志锋. 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2019(05):22-23.

[2]  邓斌. 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J]. 才智,2019(08):128.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教学高中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