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从一而终”界定核心概念

2020-05-21阮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界定

阮航

内容摘要:对核心概念的阐释是高中生写作概念型新材料作文的主要任务,而要完成好这一任务,首先必须精准地界定概念,在行文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这种界定“从一而终”。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核心概念 界定 从一而终

界定概念就是为概念下定义,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特性,概念的外延是指事物所属的范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分析说理的起点。大多数的新材料作文都有一个核心概念,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阐释概念的过程,对核心概念界定得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关系到议论文写作的成败。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因为未审读透材料,无法恰切地抓取核心概念,导致立意跑题或偏题。或者在文章开头准确界定核心概念之后,在接下来行文的过程中,无法紧扣核心概念,“从一而终”进行阐释,致使在分论点的确立、选用论据或分析论证时会偏离或脱离题意。

如何准确界定概念呢?

首先需要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越大。而内涵的大小是根据对其限制的多少来决定的,内涵限制得越多,概念就越小。我们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将之分为大概念和小概念,例如“学生”就是一个大概念,而“高中生”就是一个小概念,因为它的内涵大,受到的限制多,因而外延小。

而今的概念型新材料作文文題中涉及到的概念,大多受到材料的限制,概念的内涵变大,外延缩小,属于“小概念”。而不少学生在立意行文时往往会忽略材料的限制,还是大谈特谈那个内涵没有受到限制的“大概念”,所以一头扎进审题不准的陷阱,走入偏题离题的误区。

例如2019年全国一卷的作文,核心概念是“劳动”。“劳动”本来是个“大概念”,但我们审读材料时应该发现它受到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限制,因而在这个作文题中它属于外延变窄的“小概念”。因为这些限制这里的“劳动”更多指向的是实践性的劳动,传达的是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所以如果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就会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脱离材料的限制界定核心概念就会偏题或跑题。以两个作文开头为例:

1.雨果曾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换言之,劳动者始终主宰着时代。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时代、地点,沉默而高贵。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中也曾说过:“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可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不管是诗人还是政治家,都很重视劳动。

这两个开头都对核心概念“劳动”进行了准确界定。第一个开头引用雨果的话“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将“劳动”界定为思想性的脑力劳动和实践性的体力劳动。而第二个开头用范成大的诗和毛主席的话将“劳动”界定为实践性的体力劳动。因此这两个开头对“劳动”的界定和原材料是完全对称的,立意精准。有了开头对核心概念的准确界定,就为接下来的行文确立了思维的方向,立意才切合题意,不至于偏题。

通过对这两个开头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议论文写作中,在文章的开头对核心概念进行正确的界定、辨析和澄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文章开头确立中心论点时偏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全文的思路,行文谋篇不至于偏离题意。

对核心概念准确界定不仅仅体现在开头,行文时处处都要注意界定概念,否则在分论点的确立、选用论据、分析论证时也会偏离题意。下面试以一次月考作文为例浅析对核心概念“从一而终”界定的问题。

著名爆款脱口秀演员李诞,在参加一档节目时被主持人问及毕业学校背景,他感慨地说:“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上名校。”这句话,引起许多没有考上名校人的共鸣。但在价值多元的今天,也有人认为:“不是名校毕业,也可以通过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这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没上名校算不算人生的遗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里的核心概念就是“遗憾”,但是不少学生在确立论点、选用论据和分析论证时却忽视材料对“遗憾”的内涵的限制,将它的外延无限放大,泛谈成生活中的“大概念”。

【病例1】

著名脱口秀演员李诞因没有考上名校而感到遗憾,而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即使不是名校毕业,通过自己努力过上内心希望的生活,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因此遵从内心不遗憾。

遵从内心,是蜗牛不耻缓慢而游遍天涯海角;遵从内心,是水滴不忘微小而滴穿坚硬岩石。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只有遵从内心才能为其增添色彩,描绘出人生优美的画卷。(王发权)

【病例2】

遗憾是什么?遗憾是一张白纸上沾染的污点,是一处小树下抹不去的影子,是一件衣服上洗不掉的污渍。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失败也有成功,但无论境遇如何我们都要努力,否则就会留下遗憾。(王育钒)

面对概念型材料作文,学生需要把握两个点,一个是材料,一个是概念,两者都要重视。界定材料作文中的核心概念,不能只看概念不顾材料。

因此在文章开头转述材料铺垫出论点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对核心概念的内涵的限制,不能无限放大概念。否则,立意就会偏离材料的限制范围。

这则作文题中的核心概念是“遗憾”,本是个“大概念”,但在材料中它受到了“未上名校”的限制,变成了“小概念”,如果仍旧写成生活中的“遗憾”,那么古今中外所有人的遗憾,上至国家小至个人的遗憾,生活中、工作中任何方面的遗憾都可写进作文。但事实上不行。上面的“遗憾”都不可写进作文。

因为上面例举的“遗憾”是个“大概念”,写进作文中必须受到材料的限制,将它变成“小概念”,也就是把“大遗憾”变成“小遗憾”。如何变?要受到材料中的“没上名校”的限制,行文中的“遗憾”一定要在“没上名校”的前提下来谈。否则就偏离了题意甚至离题。

病例1和病例2在界定核心概念“遗憾”时显然没有受到“没上名校”的限制,将它放大成生活中的“大概念”,致使一个离题一个偏题。因此在确立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时,一定要紧扣材料的限制来界定概念。

【示例】

十年寒窗苦读,我们犹如一匹匹奔腾的骏马,朝着目标进发,冲过那道唯一却狭窄的独木桥。可如果当你筋疲力尽冲过这最后一道关卡时,你发现,迎接你的不是皇冠,而是草根,看着身上受的伤,踏过的荆棘,你心中疲劳感和不满足感将何处安放?你无可奈何,继续行走,即使将来的你达到了目标,但你心中这一个缺口却再也无法彌补,它将成为你人生永久的遗憾。(王彦文)

这一开头用形象的描述对“遗憾”在“没上名校”的限制下做了精准的界定,生动地阐释了未上名校的“遗憾”,内涵和外延与原材料完全对称。

【病例3】屈原忠君爱国,却屡遭放逐,至死都留下了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的遗憾。王安石当年游褒禅山未尽兴,他说“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这是他的遗憾,推行新政却一再受到阻碍,最终不得以退隐,遗憾伴随他一生。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自上任一直为“脱欧”四处奔走,直到她辞职,也没能完成这个心愿,这是她的遗憾。(王惠)

病例3的一组排例中的“遗憾”显然都没有受到“未上名校”的限制,内涵变小了,自然就放大了“遗憾”的外延,致使论据偏离了题意。

【示例】我国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沈从文先生,仅有小学文凭,却能创作出一篇篇优美雅致的有关湘西风情的小说,成为一代文坛宗师。仅仅站在读者角度,我们往往只钦佩于大师手笔,却不曾思虑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这样一个学历低的人竟然在中国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我等上不了名校,是不是也不要过于自惭形秽,过多遗憾了呢?所以说,学历的高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涵养深浅,而后天的努力,才是决定我们生活的航标。(王晴)

这里叙述沈从文的事例因受到“未上名校”的限制,很切合“遗憾”在材料中的核心内涵。

【病例4】你要相信当老天为你关上门的时候,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毕竟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遗憾不是空气,而是天上的乌云,总会有散开的那天;遗憾不是海啸,而是一朵小浪,折腾一下就过去了;遗憾不是石头,而是一团泥土,一捏就碎了。

不要轻易的被遗憾打败,要放宽心态,调整脚步,尽我所能全力以赴,让遗憾不再是遗憾。(蔡石艳)

在分析论证的时候,学生也会不注意材料的限制,放大核心概念的外延,导致偏离了题意。病例4在剖析“遗憾”时,就忽视了“未上名校”的限制,把材料中的“小遗憾”放大成了生活中的“大遗憾”,所以论证说理偏题了。

【示例】没上名校不算人生的遗憾,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考上名校只是离你想要过的生活更近了一步。如果你因为没上名校而自卑自弃,放弃了接下来的生活,那么你连最后的努力机会都放弃了。无论上名校与否,都要去努力追求。只要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就无愧于心,就能与上名校的同学一样没有遗憾了。(邝原)

这里始终紧扣“未上名校”的限制来剖析“遗憾”的内涵,所以外延与原材料不偏不离。

综上可知,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在一篇议论文的写作中必须贯穿始终,从开头论点的提出、行文中论据的选用、分析论证等都必须紧扣核心概念,“从一而终”,才不至于跑题或偏题,否则作文就会功亏一篑。

参考文献

[1]议论文写作界定核心概念的三大原则[J].朱华华.学语文.2017(05)

[2]试探议论文写作中对核心概念的阐释[J] .沈奇.教育科学.2017(12)

(作者单位: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中学)

猜你喜欢

界定
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
议论文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
情报分析中问题的界定
简论法律信仰的科学界定
高血压界定范围
在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
浅议同等学力在报名考试中的界定
试论装饰雕塑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