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

2020-05-21王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风格

王珺

内容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笔下的代表作品《雪国》,对于研究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将从《雪国》着手,从“悲美”风格体现和“悲美”风格的缘由两方面展开对川端美学的研究。

关键词:《雪国》 川端康成 美学 “悲美”风格

一.引言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日本传统文学和美学特色为主,融入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手法。因其另辟蹊径的审美特点与柔和细腻的文学风格在世界闻名遐迩。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大都是悲情式的结局,以“悲”作为基调,整个故事于无声中缓缓落下帷幕。平淡而又充满凄切之美,将“美”与“悲”两个看似相对的概念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便成为川端康成文学的核心风格。

二.川端美学“悲美”风格的体现

1.女性形象的“悲美”

在川端康成笔下的女子有着一种凄美,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够从每个少女形象身上找到共性的东西。每个少女形象都是异乎寻常的美,且是十分纯粹又空灵的美。千重子纯良娴静,驹子大胆明快、叶子善良清秀······不仅仅面容姣好,她们也拥有纯洁的灵魂。但她们大多地位低贱、沦落风尘,无法逃避在漂泊中凋零的命运。虽然她们向往花好月圆的美满,但一切都归于徒劳,所有的希望都是无望,给人一种淡淡的哀伤。川端康成不止一次感叹她们命运的悲戚。在悲戚命运的衬托下,她们显得更加娇妍艳丽。

在小说《雪国》中,川端康成笔下塑造的主人公之一的驹子具有闪耀着其与众不同的女性魅力。故事中的驹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与她所面临现实生活时的悲哀感和无力感,在所有情节中就形成了显著的对比。造物主对驹子是优待的,给予了她美丽的外表,但这却也是她的悲哀。虽然拥有美丽却无法得到绽放,无人懂得欣赏,在爱人岛村面前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相应的心灵回应,悲伤而徒劳的爱。她美得张扬、肆意又充满生命的活力,思想独立、性格率真,心灵纯净,然而命运却总是坎坷波折。为了行男,无关爱情,只为报恩,心甘情愿走上艺伎之路。而面对已有妻子和儿女的岛村,尽管知道可能两人之间并没有未来,但驹子仍旧热烈表达着自己的纯粹爱情。她饱经生活的风霜,但仍认真生活,即便身为艺伎,却能自尊自重,保持着做人的底线,不向命运的磨难屈服。驹子心之所向的是像平凡人一样的生活和爱情,然而她的梦想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只能被无声掩埋。无声中处处彰显着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那些女性,生活没有希望,无助、无奈,满怀忧伤与悲痛。

2.人物情感描写的“悲美”

在《雪国》中,四人之间微妙的情感,是悲而美的。驹子为了卧病在床的未婚夫行男支付巨额疗养费,虽然并非出于爱情,却能卖身做艺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而叶子深爱着行男并无微不至地精心照料着他,但最终随着行男的去世,这段感情也注定没有结果。岛村既為叶子灵秀美丽的外表所着迷,又深深迷恋于驹子的肉体,却不能给她们真正的爱,最后都只能归于虚无。驹子与叶子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感情是无望而徒劳的,她们的付出并不能得到期待的回应,这样的感情只能沦为虚无。叶子爱着行男,但行男却病弱甚至即将去世无法给叶子圆满的感情。驹子爱上了岛村,但岛村却只想追求短暂欢愉,游戏生活。人物的虚无,让人物的感情也笼罩着一层无法实现的徒劳与哀愁。川端康成小说中描绘出的徒劳感,让人物之间的爱情充满朦胧的虚无,呈现的世界便处处是虚幻。此间人物的感情,热烈而赤诚,纯粹而细腻,却也斥着无力感、徒劳感。飞蛾扑火般的感情,悲得让人惆怅,却也美得也让人心生无限向往。

3.景物描写的“悲美”

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也渗透在雪国的景物之中,让人感到无限的悲伤和虚无,从而展现出无法言说之美。小说一开始,便勾勒出了天寒地冻雪国风貌。白色的雪景,太多的空旷留白,淡雅凄冷,体现出雪国哀绝的悲与虚无之美。同时也向读者暗示时空的这一变换,也就是由现实的世界进入虚幻之境,给人带来虚空、超越现实的感觉。处处纯洁、静谧,烘托出的是一个超脱现实的世界,这种产生于雪国中如世外桃源般的美,给人带来一种早晚会消失的飘渺之感。

此外,川端康成也在景物描写时充分利用色彩转换的笔法,以此达到表现人物的心理,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效果。小说中一片白茫茫的雪国世界,冷寂凄凉氛围的营造,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担忧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在描绘岛村与驹子初次相见的景象时,凄清的白色,因为人物的相见,唤出充满生机的嫩绿色。但同样预示着这样转瞬间绽放的美好终归只能是昙花一现,暗绿的杉林,枯去的树枝昭示着的便是人物始终无法逃离的宿命。川端康成利用日本文学常用的“四季感”作为艺术手段,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自然四季变换伴随感情的发展,同样也将人物的命运融合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中。最后一次岛村与驹子在雪国相聚时,本是最常见的冬日景象,寒风的萧瑟落叶的凋零、冬阳温度渐失,却无时无刻不在透着悲凉的意味。飘着残雪早春、嫩绿刚刚冒头的初夏、散落着雪花的深秋,这是在雪国中最平常无奇的季节变化,却也将佛教中“诸行无常”的虚无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每一个读者。

三.川端美学风格“悲美”的缘由

1.童年的身世经历

细细品味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总是处处饱含着哀伤之情。缘由之一便在于其童年的经历。川端康成幼时失怙,身边亲人的接连亡故,后来,唯一与之相依为命的祖父也离世。童年时光里,记忆中是一次又一次直面亲人的葬礼,以及来自人们的同情怜悯。亲人去世,生活漂泊,童年带给他的是永远无法愈合的悲伤和苦痛。生命中经历的痛苦,使伤感和孤独是逐渐成为他作品风格基调。他的代表作中,故事总是充溢着哀婉的气息,又总让人心生对世间种种美好的憧憬,“悲”与“美”就这样被糅合在一起。

2.源于“物哀”

川端文学为世人所倡导,正是在于他真正继承和发扬了平安时代《源氏物语》以来“物哀”的日本传统美学。“悲美”成为川端康成文学的主要艺术风格,在他看来,美与悲之间是息息相关且又相辅相成的。

川端康成认为在平安时代的“风雅”和“物哀”是后世日本美学的源泉。所谓“物哀”,本来就有深沉而又莫名的悲伤、人生无常、浮生若梦等等内涵。“哀”这一特殊的、派生的美学范畴是与日本人固有的“美意识”深深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与平安时代一般意义上的精神发展史密切相关的。“物哀”思想影响着日本民族的每一个人,川端康成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物哀”思想的起源是平安朝时期的小说——《源氏物语》。平安朝时代,一直到中世时代武士文化兴起为止,在政治上并没有出现足以引起关注的动乱甚至战乱,社会安定。加之当时的社会生活制度逐渐完善,宫廷贵族奢靡成风,远远超越了当时普通民众的贫苦的生活水平,使得上层阶层统治下的贵族文化出现了高度的繁荣和成熟。从人们的内在生活的形式上,偏重于感觉和情绪的生活方面,加上受佛教的影响,整个文化逐渐偏向女性化、老人化的性格。反映当时生活的物语文学与历史文学,其所记述的大多是冠、婚、丧、祭等较为仪式性的内容。川端康成深受“物哀”思想的影响与他在少年时对《源氏物语》的痴迷密切相关。

3.深受佛教禅宗影响

川端康成小说的“悲美”风格继承了日本传统美学——“物哀”思想,也因他从小便接触来自佛教禅宗所倡导的“无常”的思想。川端康成与佛教关系密切,祖父母对佛像的顶礼膜拜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大以后,他曾在许多自传性质的小说里回忆当时的情景。如《16岁的日记》里提到的尼姑庵,《故园》里提到的佛像,《参加葬礼的名人》里提到的佛堂等等。这样的环境与经历,使他从小便与佛教结缘。在他长大以后还正式读过几部佛教经典,因此对佛教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理性的认识。川端康成在其作品中,总是常常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他在《我和美丽的日本》的结尾处曾指出,自己作品中的“虚无”与日本民族传的血肉联系和与西方思想的根本差异。佛教禅宗的这种虚无思想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川端康成看待人生命運与世界万物的观念。他认为,生命稍纵即逝,茕茕独立、人生痛苦是人生的常态。川端康成的这种人生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满含着生命无常,物是人非,霎那芳华的忧愁与哀伤。

四.结束语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景物描写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种浮生若梦的虚无,使作品拥有了佛学禅意乃至哲学的思想。在《雪国》整篇文章中,因为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川端康成发出感慨的是命运的虚幻与空无。人世无常,并不存在永恒的美,只有虚无才是永恒的。

通览《雪国》一文,女性人物形象,人物的感情命运,大自然的变化,无一不被描写得美好、梦幻。然而,在美丽这层表象之下,处处蕴含着着哀愁、忧伤,暗示和透露着万物虚无的悲美。他巧妙地将“悲美“作为全文的主调,创造出独特的氛围,人物、情感、景物,“悲”与“美”的高度融合,将“悲”与“美”完美地统筹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牛丹丹,浅谈川端康成小说中“悲美”的根源.名作欣赏,2017(18):第31-32页.

[2]周阅,不灭的美──论川端康成的传统之根.广东社会科学,2000(01):第126-132页.

[3]席琰妍,川端康成作品的艺术风格论析.学术交流,2015(08):第215-218页.

[4]徐学,川端康成文学的悲美风格. 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04):第74-77页.

[5]平献明,谈《雪国》的艺术特色.外国文学研究,1982(04):第91-93页.

[6]贺钢,悲与美的统一与演变——川端康成笔下少女形象分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04):第78-79+85页.

[7]高慧勤,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散论.日语学习与研究,1989(06):第73-78页.

(本论文由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雪国川端康成风格
冬牧
雪国的炊事班
赢在账单里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参加葬礼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