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话剧表演艺术的民族化

2020-05-19林颖

丝路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族化话剧

林颖

摘 要:我国的话剧表演艺术是来自于西方成长于中国,在我国民族艺术中吸取营养,生根发芽。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话剧表演艺术的最终体现形式就是民族化,民族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艺术之魂。话剧表演艺术方面的创作者,使用本民族特有的艺术手法去表现和描述如今的生活,在创作的艺术作品中体现民族的性格、感情等,从而实现艺术作品具有民族特色。本文主要根据当前话剧表演艺术发展情况下的民族化的探讨。

关键词:话剧 民族化 话剧表演艺术

话剧自1907年引入中国,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话剧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战等风云,在这个过程中,话剧民族化的概念在不断地演变,并且通过各种具有时代思潮烙印的做呈现出来。在话剧作品历史中,我们依稀能看到当时民族化思潮的“新”“旧”之争,也能看到现在话剧《兰陵王》的出彩表现。在这些作品无疑围绕着话剧民族化而发展。

一、话剧民族化的概念

1907年话剧进入中国,话剧发展中民族化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话剧表演艺术民族化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上不断发展,在舞台实践和艺术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得以加深,但不管是话剧的内容、表演形式、舞台语言、舞台动作,都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可以说中国话剧民族化的研究推动了话剧的发展。话剧民族化是把话剧的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话剧表演艺术反映我国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民族风貌、性格、人物、民情,从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

二、话剧表演艺术民族化研究

(一)话剧的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话剧充分融入民族性,没有简单的生搬硬套的模仿西方话剧,才会具有和西方话剧完全不同的中國特色。我国话剧的特点是将表达民族精神文化作为主体,利用人物刻画和整体意境展现民族化,从而将话剧中的内容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让观众对民族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在传统话剧当中,主旋律作品数量居多。但主旋律也是我国民族特色和精神的表达方式,也进一步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我国话剧主旋律的改变是依据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发展而改变的,依据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进一步展现出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特点。例如话剧《立秋》,这个话剧中没有当时知名的历史人物,但是这个话剧的内容都是吸取与当时真实的社会事件,虽然因话剧只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一个现象,但这是管中窥豹,真实展现了当时背景下人们生活的状态。

(二)话剧有效借鉴戏曲元素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话剧的发展需要借鉴戏曲的元素。通过借鉴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动作和肢体形式,让话剧的表现力更加夸张也更加形象,让话剧中的人物更丰满更真实,话剧舞台的表演充满艺术美。但话剧借鉴传统戏曲并不是单单的一种形式,而是需要让演员在话剧舞台的表演过程中运用自如,并且能够举重若轻地向观众展现人物内心。例如在话剧《兰陵王》中,有许多人物和舞台布置等都有戏曲的闪光点,为了让观众对话剧中人物印象深刻,很多演员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出场方式,吸取戏曲中的某些表现形式,运用某种特殊的表演动作体现人物的特点。但话剧比较侧重描绘细节,用一些微小、精炼的动作等,非常细腻的展现话剧中人物感情和思想变化,这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优势,也是精髓,也是话剧从戏曲中借鉴又运用出来的特点。例如话剧人物可儿,这个人物的舞蹈就用了传统水袖表现方式,但又不拘泥于这个表现方式,将水袖的美和意蕴融入扇坠之上,这样生动地刻画了可儿这个人物的古典美。

(三)话剧演出民族化

小剧场话剧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它也是我国话剧民族化必经的历程。小剧场话剧的名字是相对于大剧场话剧产生的,它具有表演空间小、与观众距离近、先锋性强的特点。经过小剧场民族化,缩进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话具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利用舞台特点和设计,成功的改变了表演中演员的重要地位,这种情况对话剧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元素不再是舞台、音响、灯光等等,最重要的就是观众。小剧场话剧形式充分展现了话剧民族化特色,也建立了一种新的、沉浸式的观看方式。

(四)话剧与流行元素融合

现代话剧的素材来源就是现代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把普通人当作表演塑造的目标。现代话剧的表现形式更自然更有人文气息。相对于传统话剧的凸显责任感,现代话剧就比较侧重小人物的生活,这样现代话剧就非常有趣而且幽默感强,能表现出社会上平民的情绪,在运作上利用市场规则,让话剧更灵活、动人、紧贴普通人。

三、结语

话剧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的向往而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情和民风,所以话剧需要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的进行民族化,只有话剧表演艺术民族化,这样才能让观众坐下来、看进去、有收获、喜欢看,让话剧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婧.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探索历程——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访谈[J].四川戏剧,2018,(08):4—9.

[2]朱恒夫.《兰陵王》:一次话剧民族化的有益探索[J].上海艺术评论,2017,(06):30—31.

[3]崔莹颖.浅析话剧表演艺术的多元化、民族化和戏剧化[J].戏剧之家,2017,(20):23—24.

猜你喜欢

民族化话剧
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实践探讨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再见啦,秋天!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过去的理想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