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我国高校学分制模式研究
——基于UBC学分制案例分析

2020-05-15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课程

赵 纯

(云南民族大学 校长办公室,云南 昆明 650091)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这是我国全面进行学分制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加强终身学习与学分互认模式建设的具体措施。《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学分制改革建设成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学生自由学习、终身学习为中心的学分制模式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分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积极推进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分制改革建设,对于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目标,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规划提出,要加快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建构起学分的转换、积累和互认三个子模式。综观世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方案,加拿大高校执行的学分制模式对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关于学分制研究的评述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学分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本质特征、发展现状、系统构成及运行效果等方面。

(一)学分制概念评述。关于学分制的研究集中于概念、类型两个方面。关于概念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Young(1)Young,M,Towards a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some cautionary observations[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8(32):128-137.认为,学分制是一种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量的制度,又可以称为学分累计制,学生必须达到某一最低限度学分才能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吕继群(2)吕继群:《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高教探索》2018年第3期。认为,选修制是学分制基础,其本质就是学习自由,核心是选课制,以学生为主,努力提升学生的地位;关于类型的研究,普遍认为学年制是学分制的基础,韩宏(3)韩宏:《高校学分制发展探究——试论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李桂红(4)李桂红:《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认为,学分制分为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和完全学年制,其中完全学分制是目前北美地区普遍使用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年限都不相同。

(二)关于本质特征的研究,目前存在两个不同的角度。一种是以“学习”为核心,例如,汤诗华等(5)汤诗华,毕磊,朱祖林,郭允建:《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5期。认为,学分制本质是使学生能够学习自由、终身学习,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马赛、郝智秀(6)马赛,郝智秀:《学分制在哈佛大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兼论美国学分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高教探索》2009年第1期。认为,加拿大学分制本质是学习自由,在形式上是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或进度的自由以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而另外一种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如薛成龙等(7)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兼论学分制与教学资源配置的相关性》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3期。认为,学分制本质在精神层面上是以学习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式上是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以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

(三)关于发展现状的研究,国内外的发展更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国内学分制的发展存有空间。李春生等(8)李春生,时月芹:《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与俄罗斯高校的学分制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认为,加拿大各省自制的教育标准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注重学生的自由、兴趣学习,弹性学习,有相对完善系统供学生终身学习。朱雪波(9)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指出,当前我国大学实施的学分制大多是学年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分制的弹性建设,减轻其对学年制的依赖;刘丽娟等(10)刘丽娟:《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12期。认为,我国学年学分制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对其方向进行变革。

(四)关于系统构成的研究,目前看法较为统一,主要是由学分转换、累积与互认三个部分所构成。盛冰(2004)(11)盛冰:《推行弹性学习制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认为,学分制包括计量、流通、资源配置、契约、分类分流功能。姚军(2011)(12)姚军:《我国普通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障碍与对策》,《江苏高教》2011年第1期。认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分转换、学分积累、学分互认三部分,系统过于简单,需要进一步完善;覃丽君等(13)覃丽君,陈时见:《欧美大学学分制的比较与借鉴》,《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11期。认为,加拿大学分制包括学分转换、学分积累、学分互认三个子系统,学分转换模式包含3个关键性文件,分别是信息包裹、学习协议和成绩档案,学分积累模式是将学分存储、积累,学习者可凭积累的学分兑换学历。

(五)关于运行效果的研究,一般而言,国外的学分制在各个方面起着利好的作用,国内恰恰相反。周加仙(14)周加仙:《加拿大高中学分制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2期。认为,加拿大学分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信息的透明化促进学术上的交流合作;Hedley(15)Hedley Beare. Creating the future school[M]. London: RoutledgeFalmer,2001:31-32.指出BCTS中的两年社区学院制度—四年大学制度模式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为很多本来不会进入高校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冯向东(16)冯向东:《推行学分制: 教学制度与观念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3第24期。认为,我国学分制停留在学生完成高校学业基础阶段,学习自由、终身学习的理念效果运行不显著;王恩华(17)王恩华:《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简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认为,我国教学管理评估滞后、课程数量和质量不足、等使我国学分制建设难以落实。

(六)总结与述评。首先,我国学分制模式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次,国内外对学分制的发展现状、本质特征、系统构成及运行效果有一定的研究,但缺乏与加拿大学分制BCTS系统对比研究;第三,学分制改革实现路径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对于学分转换、学分积累和学分互认模式研究不够深入。因而,有必要以创新型人才视域下对学分制进行研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学分制改革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UBC学分制案例分析

(一)加拿大BC省高等教育概况

1.加拿大BC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BC省位于加拿大西海岸,是加拿大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人口约450万,人口和面积均居加拿大第三,最大城市是温哥华市。BC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拥有全加拿大最发达的高等教育。BC省有约28万学生就读于25所高等院校,其中,能够授予本科与研究生学位的大学11所,主要提供三年及以下学制的文凭与资格证书的社区学院11所,省属专科院校3所。形成的系统较为先进和成熟。BC省设有省教育厅和省高等教育厅2个机构,负责本省各级各类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2.UBC概况

UBC坐落于加拿大BC省温哥华市,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UBC始建于1908年,于1915年由McGi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British Columbia获批独立,在BC省历史最为悠久。UBC与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共同成为加拿大排名前三甲、全球排名前40位的著名高校。UBC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涉及人文、自然科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学科门类。

UBC包括温哥华校区(总校区)和奥肯纳根校区,被誉为西海岸的明珠,每年都吸引众多世界一流学子前来就读。目前在读学生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万余人。在加拿大,高中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UBC。学校实行高标准、严要求,每年都有30%左右的学生被淘汰。大学占地400公顷,校园外另有12000公顷的森林和农场。UBC图书馆是全加拿大第三大图书馆。UBC建校以来,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UBC不仅设立了重点研究病菌病理、疾病遗传基因、蛋白质工程和国际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心。校园里还有美术馆、博物馆、花园等,UBC的Nitobe植物园在全国享有盛名,人类学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的土著文化艺术品和手工艺品。UBC与BC省的部分社区学院(College)、大学建立了学分转移制度,实行完全学分制,建立了完整的学分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

(二)UBC实施的学分制

1.学制与修业年限

UBC三年制的本科学制授予一般学士学位,四年制授予荣誉学士学位。修习学业年限一般没有严格的规定限制,只要求修满学分,但是不得超过7年。

2.学期与课程安排

UBC大学实行每学年春、夏、秋三个学期。每学期约4个月,秋季学期9月至12月,是每学年的第一个学期,2至3周的寒假。春季学期1月到4月,通常是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夏季学期5月到8月,是每学年最后一个学期,气候较为舒适,假期时间相对较长。

UBC大学一年级是不分具体专业的,只是有个大致的分科,比如理科、文科、工程学科、应用科学学科等等。不同课程主要以100~499形式进行编号。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并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前60个学分修满基础课程之后,学生可以申请学分转移,申请到其它大学或学院就读赚取学分,后60个学分主要用于修读专业课程。以理学院的数学专业为例,获理学学士至少必须修完72个理科学分和12个文科学分。各专业很注重学生写作表达或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在开设写作与表述、Co-op课程、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3.学籍管理与学费收取

UBC实行学生学籍动态管理,在审核时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并且采用淘汰机制,学生在一学年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会被处以留校察看处分甚至停学处分,第二学年才可继续回到UBC 就读,商学院和文学院的首年淘汰率高达30%,其他学科例如理工科也达到25%左右。第二学年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则可能会面临永久性开除处分,但是如果成绩明显进步,之前的低分记录也会登记在成绩单上,不仅影响整体学分绩点,也可能限制学生专业选择。

UBC的专业设置给学生很宽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从主修、副修和双学位中选修两门专业课程,但是学生需要满足相关课程的选课条件才可以选课,在专业课方面需要获得课程导师和学院(系)的同意。选课系统提供了选课指南并列举的选课要求后要求学生自行选课,课程选定之后,可以试听最长两周的时间,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其他课程进行旁听。但是学生每学期不得选择进修超过15学分。

UBC是按照学分进行学费收取的,将加拿大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分开采用不同标准进行收费,收费标准需要经过UBC理事会进行审核批准。以应用科学与技术首年35学分全额学费来看,国际学生的学费为44462.95加元,国内学生学费为6175.75加元。以国际经济学30学分来看,国际学生学费为44261.1加元,国内学生为8468.7加元,因此,国际学生的学费一般是国内生学费的6倍左右。

4.学生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考核流程以“招生录取——选课——成绩考核——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毕业与学位授予”为主线完成的。

在招生录取方面,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招生录取的自主权都在学校,不会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限制,新生录取除了必须获得中学各科目成绩这个基本条件外,每个大学还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作为世界知名大学的UBC,入学竞争非常激烈,高中12年级学生从每年9月至12月开始申请次年的入学资格。UBC官网上会公布各种类型录取的申请方法,也会通过学生服务中心与申请者沟通,在官网上发布和更新招生博客,并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Snapchat上推送UBC的校园生活,方便申请者了解学校的情况。

在选课方面,UBC第二学位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并达到申请的条件和要求,才能申请攻读第二学位。只有在学分成绩符合第二学位所在学院的标准,才能取得第二学位证书。UBC第二学位有以下几种类别:一是艺术与科学双学位。学生必须首先完成英文写作和科学研究,同时符合在理学院就读第三年的资格要求,达到每个学位的所有标准。具备以上条件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理学学士学位。二是艺术与应用科学双学位。学生必须满足每个学位和专业课程的要求,通常总学分要达到200个学分及以上,至少包括72个艺术学分,可以同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应用科学学士学位。三是文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双学位课程需在四年半内完成,学生将在完成管理学硕士学位之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达到以上条件的学生可以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管理学硕士学位。四是文学双学士。学生双学位课程在法国完成前两年学习,并在UBC的格雷岬(温哥华)校区完成第三和第四年的学习,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UBC文学学士学位和巴黎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在成绩考核方面,课程考核是面向所有课程的,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百分制或A、B、C、D、F五级制。经考核后,能够取得学分的需要成绩按百分制在50分(含50分)以上或等级记分制及格或D(含及格或D)以上,如果考试成绩在50分以下或不及格,没有补考机会,必须重修,拿到学分的同学用绩点评估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掌握能力,用平均绩点评价学生整体学习质量。

在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方面,在每个学院都设置隶属于学生服务中心的大学生发展部门(类似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可以向该部门寻求帮助,包括接受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提供咨询。该部门还负责同企业进行信息交流,给学生提供第一手就业信息。同时,该部门也经常举办各种招聘会。

每个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不低于8个月的实习(co-op),虽然实习期间工资水平不高,但北美就业市场最重视的就是实际工作经验和履历,并且实习成绩纳入学分管理,计6个学分,有效地将学与用结合起来。UBC把冷门与热门、长线与短线岗位合理搭配,减少了毕业生冷热不均所导致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结合就读后转专业、学分互换等宽松政策,使学生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调整专业,以充分适应新形势,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在就业形势好的时候休学上班,失业率高的时候停职复读,这样不但减小了失业率,还可充分利用社会福利,减少求学的经济负担。

在毕业与学位授予方面,各个学院根据学科以及专业实际,自行确定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三年制需修满90学分课程,获取一般学士学位,如果一般学士学位打算申请硕士,仍需要再读一年资格年(Q-year)四年制需修满120学分课程,需要有专业课程的成绩,成绩优秀者可获取荣誉学士学位。获得荣誉学士学位后,即可申请攻读硕士学位。如以理学院为例,理学士学位要求达到120个学分,才能授予一般学士学位,达到132个学分才能授予荣誉(honors)学士学位。

三、我国高校学分制模式分析

(一)我国学分制的现状

1.对学分制理解存在偏差

在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中,虽然学分制发展的发展始点不低,但是受到近现代几十年以来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作用,高校在推行学分制改革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其认可度不高,认识度偏弱,执行力度欠缺,依然以实施学年学分制为主流,因此,目前来看,传统的学年学分制依然主导着整体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从我国高考制度和中小学教育模式和目标来看,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基本都是以固定的、指定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与学年学分制极为相似的制度,只是受众群体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分离。这种传统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而在学分制推行之后,由于对学分制的认识和对学分制的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无法熟知教学计划而使自主选课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而对其后的一系列学习由此带来的影响将无法估量。因此,教学计划缺失是制度管理环节中不足的内在因素。

2.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不能相匹配。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改进活动如高校对教育问题的讨论、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改进、二级院系管理工作会议等均没有学生代表参与,因此,学生的意愿和诉求无法得到实际性的体现。学生对教学管理制度有很多看法,比如,对限制毕业年限的规定、转专业的限制条件、在校期间的转学问题等。

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仍然改进。具体体现在:一、个别教学管理人员对岗位业务内容及流程不熟悉,因此导致在学生咨询时无法有效回应或业务办理过程受到阻碍;个别教学管理人员对学分制管理制度不了解不熟悉,极易误导学生。

3.教育资源投入针对性弱

首先体现在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师资队伍人数不足,由于学分制管理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性,大量的教师资源才能够在必修和选修的开设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选择空间;二、学科结构失调,由于学分制着重于文理学科交融相互渗透以及基础学科与人文社科相结合,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部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在教学环节中兼顾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

其次体现在软硬件资源短缺,比如存在图书馆书籍陈旧,更新不及时,学习场所和设备资源相冲突等问题。

(二)UBC学分制模式的启示

1.充足的师资资源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完全学分制转换的基础

UBC全校16000多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有5400多名,每年还要招募大量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到校工作。除UBC外,BC省各高校每学期都鼓励教师开发众多课程,每个专业大约提供120门课程学生自主申请,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学。没有足够的教师和课程资源将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

2.校内校际之间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完全学分制互认的重要条件

凡加入BCCAT的高校都要承认学分转换协议,要求各高校提供类似的课程提纲(Course outline)及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教学手段,这样“等价”的课程将在协议内高校获得相互认证。在BCCAT范围内,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原学校的课程,还可以学习其他学校的课程,在其他学校学习所得学分可以转换到本校系统。

3.各校课程和信息公开透明是完全学分制的重要支撑

通过UBC校园网,可查询到学生入学申请、录取、转学分、选课、学费等相关信息。学生在选课过程中,还可以在系统中查询到选课相关的教师、教室等详细信息。此外,BCCAT官网提供了各成员高校的学分认证协议、个人学分转换计划、学分转换进度查询等,学生只需提供个人账户登录便可获得相关信息。

4.BCCAT及各专业认证委员会是完全学分制实现的重要保障

BCCAT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学分积累和转换系统,打通了BC省大学、学院的学分互认和资源互补的“立交桥”。各专业认证委员会为教学质量、课程开发、学分互认提供指导和评估。从1989年建立至今,已经帮助数以万计的学生实现了学分转换,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节约了学生的受教育成本,促进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间的自由流动。

(三)我国高校学分制模式探索

根据我国目前高校学分制的现状以及UBC学分制模式的启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下,本文探索出我国高校学分制的模式为“进——学——出”模式(详见图1)。

“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就是进入高校;从高校的角度思考,就是招生录取的工作。而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涉及多方位、多因素、多条件的事项,其中,录取办法与学费收取目前是在统一标准下,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学”,主要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培养。这是学分制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进”的基础上,在“出”的之前起到过渡的作用。对于“学”期间的培养管理,文本主要强调学制安排、课程模块及成绩考核三个方面。

“出”,即学生走出校园,也就是毕业这一环节,对于学校而言,重点工作是学位授予,但是在学位授予背后,是以在“进”和“学”阶段顺利完成之后的,其中,主要是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两个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一)树立创新型的学分制理念

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的建立不仅作为打破固化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映射到国家和社会层面,创新型理念也是其发展进步的前提。学生的意识形态千差万别,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将差异抹杀,而是利用这种差异,不断寻求学生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进而在其天赋范围内提升,利用创新型理论培养人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教育的发展需求,所以不仅要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利用多样化的方法针对个性化的学生将其培养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仅仅是说理和结论的展示,而将其发展为真理的探究过程,确定现代人才培养观念的实施。而学分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学分制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利用自身需求独立思考,不仅要求自身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可持续的,创新意识培养效果明显并顺应现代教育潮流。但是只有人们在观念上认同这种管理制度,其制度才有可能带来能量,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学分制理念中,班集体形式将不断被淡化,而打破这种传统形式为教育管理者带来挑战,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荣辱观、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控制能力成了难题。因此,一方面要充分重视新生的教育,新入学的学生对新环境、新生活方式和新学习方式都不适应,而做好新生入学辅导和培训工作就非常重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使学生快速适应环境,融入大学生活,适应新角色,并做好学习规划和目标制定。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团体活动,加强集体意识的构建和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生活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校园文化,吸引学生参加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

(三)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教育对其他活动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育的投入是长期且持续的,但是其收益却是隐性存在的。因此,在基础教育投入落实的同时,也要兼顾对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这样高等学校才有条件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好的把握学生管理的自主权,学分制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因为在学分制的具体落实中,对选课的课程设置、教室安置、教师安排等均需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管理工具加以实施,因此学校不仅要增加硬件设备的投资,还要对学生上课的人数、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加以解决,利用经费完成教育资源配置,如增加教室和自习室开发数量,延长图书馆、实验室等的开放时间等。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