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模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高效策略探究

2020-05-13李铨辉

教师·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李铨辉

摘 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了解到,一些教师和学生没能对数学建模产生清晰认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拟从几个角度思考以建模素养为目标的高中数学教学高效策略。

关键词:建模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建模是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关联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其重要。与此同时,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关注,也是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它将突出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交流,且在各种思维方法的引入之下,实现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目标。

一、在情境中引导意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建模素养目标,可让生活问题在抽象转化后,成为典型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转化过程,会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发现数学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则首先在于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形成建模意识。举例来讲,当接触到数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下述问题。问题一是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使每格棋盘上所放的麦粒数排成一列数;问题二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提供的一些正整数;问题三是观察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中的数列规律;等等。事实证明,经过对上面具有生活化色彩问题的解答,学生自然可以从感性观察的角度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并主动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属性。在此之后,数列定义、数列的项以及数列的常规形式等知识点将自然浮现,学生的建模意识在情境引导中得到了初步发展。

二、在问题中渗透方法

我们知道,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所列举的很多问题,都是实际生活问题的提炼与概括,是抽象、简化、假设、设立参数之后形成的新技术。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设立问题与模型假设方面付出努力,以便适应题目的宗旨。即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利用应用类题型,在问题中渗透方法,训练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的能力。举例来讲,图表中若给出购鞋的脚长与鞋号对应关系,要求学生寻找能够满足图表对应规律的计算公式。此问题便属于典型的考查学生建模能力的问题,教师即可以在问题中渗透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数据规律,找出图表中两个数列可满足的递推关系,再根据已经形成的计算公式计算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只要应用得当,就完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发展数学建模素养效果的。

三、在小组中深化素养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建模素养的持续发展,应当要求学生有主动联系生活情境的意识,在发散的思维状态下维系建模思维的持续性。也就是说,我们倡导数学建模素养,从教育最终目的上讲,是使学生提升自我适应未来生活的水平,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的联系。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小组中加强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其素养得以发展会是比较理想的做法。这是由于数学建模的学习、建模素养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仔细品味后才能获得深刻体验。而小组学习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它将有益于改变学生对传统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同时增加建模训练的机会。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勇于、敢于“放权”,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组成建模小组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把自身定位为指导者,帮助学生解决数据与变量关系不够清晰等问题,助力于学生完善建模过程。举例来讲,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这则童谣中发现数列概念的应用可能性,并完成相应的建模任务。学生可在讨论后迅速制作数据列表,并通过列表发现数字之间所蕴含的规律,从而以合作的形式直观感受等差数列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加深对概念的认知。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后续模型建设基础准备工作,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在小组建模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学生则共同对本次建模小组活动成果展开讨论,思考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是应当改善的,以便在下次活动中做出积极调整。

数学建模素养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關键内容,应作为重点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以体现。为了加快培养学生建模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意识引导、方法渗透、素质深化几个角度做出努力,不断提升学生对建模的深度思考与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陈万斌.强化应用题教学,提高学生建模等数学素养——浅议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学数学,2019(9):45-46.

[2]陈炳泉.“建模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19-20.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