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0-05-09姚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估指标中小学构建

摘 要: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化教学发展需求,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评价指标,优化中小学教育,值得教育界深思。本文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期望为中小学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 信息化 评估指标 构建

引言

在中小学教育中,健全的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构建信息化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教育效果,而且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评价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承载了教育的实施,纵观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评价体系不完善,信息化评估指标不全。要想实现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首先应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信息化评估指标具有导向、整合、诊断的作用,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为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加强信息化评估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完善、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推动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

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1.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评估

课程和信息技术具有共性,即双向性,以课程为基础整合信息技术,或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整合课程,可以形成“课程信息化”或是“信息技术课程化”两种不同的概念。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第一个概念,课程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使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课程的信息化整合,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中,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从课程评价、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1]。课程信息化实际上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是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的构成因素,视为教学工具,也作为完善学生认知的工具。

信息技术课程化的概念,则是指从教学方式和教材设计方面入手,将信息技术当成学习内容,用全新的视角,对课程进行整合,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而不是单单会使用部分信息技术,应该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去处理实践问题。信息化教学评估可以从教学评价、教学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可以在班团体、专题教育、体育活动或是兴趣活动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对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评价。

2.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评估

在信息时代下,应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采用信息技术,对教师进修专业培训,进行教学研究,以此作为校本教研以及校本培训的一种延伸方式,创建具有交互性、动态性及开放性特征的研修平台从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施校本教研,并实施校本培训,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从两个角度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师发展方面的应用,第一个是在校本教研和培训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过程评估,第二个是在校本教研培训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评价。后者倾向于教师信息化发展情况评估,这不仅是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评估,也是对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判断,属于静态评价的一种方式。

从校本教研的开展方法和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学校校本教研进行系统评价,实现动态评估。在校本培训方面,可以从运行模式共同体入手,即网络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的支持下开展校本培训,以组织的形式将信息技术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基于信息技术下开展校本教研评估,教学设计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并以此作为反思的方法、载体和手段,在信息技术下实施教学反思,并对课堂进行整合,实现校本教研过程的信息管理。

3.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评估

基礎教育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信息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不仅体现在教材整合和教师发展方面,还体现在学校管理方面。构建信息化教育评价指标,学习管理方面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在学校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信息处理、数据管理等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从而实现对学校管理过程的调控和监管,进而完成对学校管理的评估[3]。这有利于学校领导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简化管理程序,提升学校管理的效果。可以从学校图书馆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化实施系统评价,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先进性、常态化、标准化及规范化。

结语

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构建中,要从各个角度构建完善的评估模型,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进行定量,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进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但具体评估内容应根据学校的区域性特点制定,确保评价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晨婧仔,王瑛,汪晓东等.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政策比较、发展趋势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8,33(04):22-33.

[2]赵晓声,卢燕,袁新瑞.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5(06):51-57.

[3]王咸伟,徐晓东,刘欢欢等.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1):67-76.

作者简介

姚远(1988.4—),男,汉族,浙江省衢州市人,当前职务: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评估指标中小学构建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商誉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探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元评估
以评估指标为依据,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行业型高校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