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05-09苑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苑银

摘 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的生活质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现阶段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随着课堂教学,逐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并提高绿色意识。而语文作为社会人文学科,承担着教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教师要正确认识生态道德教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及时纠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态道德教育 策略研究

当代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现阶段生态破坏现象频频发生。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正是由于对生态发展的不重视,若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牢牢地扎根在人们心中,则生态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为此,现代教育逐步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从小培养起爱护环境的意识。而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才刚起步,在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教师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做出进一步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无形之中能够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可以形成,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行动,其中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而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经历其过程,通过一点点的渗透教育,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水平。而将生态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经历形成意识的过程,并在无形之中培养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1]

2.生态道德教育的渗入能够促进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环境的美化需要几代人长时间的经营,只有构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保护自然环境。而小学生作为下一代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储备人员,需要从小培养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能在不久的将来,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贡献。可见,从长远角度出发,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2]

二、当前道德教育渗透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教学中少有渗入生态道德教育

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虽然新课标改后,许多学校都要求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展开课堂教学时,只是稍微提及学生不能乱扔垃圾,随后的教学便与生态道德教育无关。

2.教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误解

教师意识到生态道德教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理解好生态道德教育这个概念,认为只要学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就代表已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但实际上,生态道德教育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而表面式的教学,无法做到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出行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1.将文字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大量文字,并深入理解,形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文字教学与生态道德相结合,选择与生态道德相关的文字,在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森林”这两个字时,可以联系自然环境。“森”的木比“林”的多,而“林”的木又比一个“木”多,表示“森”的树比“林”多,而“林”的树比“木”多,教师可以说“如果大家不爱护生态环境,早晚有一天‘森会变成‘林,如果在不珍惜自然环境,‘林就会变成‘木,最终只会剩下几棵树”。通过三个字的演变,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强文字的记忆,有利于学生语文的全面发展。

2.结合教材,渗入生态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许多关于自然环境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通过文章中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进而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欲望。为此,教师不能只将课本教材作为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媒介,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文章,通过文章将学生与生态环境相联系,让学生自主思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在《清澈的湖水》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文章中對美好环境的描述,随后向学生提问:“大家通过这些描述可以联想到什么?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样美丽的环境?”也许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这时教师便可以接着教材继续延伸道:“原本我们所在的地方有这样美丽的湖水,但是随着污染情况不断加重,导致美丽的湖水变成了水沟。”随后教师在为学生进一步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形成。

3.巧妙布置课后任务,引起学生的思索

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将保护环境的概念、重要性告诉学生,还可以结合课后任务,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况且,小学阶段是学生锻炼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写作相结合。例如,教师在教完《清澈的湖水》这一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围绕“保护环境”写一篇作文,让学生在了解生态道德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解,进而加深对生态道德的印象。

4.将户外活动与生态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通过户外活动,以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展开种树活动,并在种植过程中向学生普及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或者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清理湖水边上的垃圾。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从主观意识上帮助学生了解生态道德的重要性,那么户外实践活动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从感官上进一步加深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理解,进而为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打下基础。

结语

现阶段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在了解基本生态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生态道德教育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以课堂教材、随堂训练为媒介,向学生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进而让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张瑾郡.生态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16):46.

[2]马晓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28):22-23.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