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牵引器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应用

2020-05-03刘双来袁斌邓名山王波程克欢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4期
关键词:住院时间外科手术临床效果

刘双来 袁斌 邓名山 王波 程克欢

【摘要】 目的:探討皮肤牵引器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外科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给予手术切开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皮肤牵引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使用皮肤牵引器治疗的临床效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头部使用有2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3.41±0.42)cm;背部使用有5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30.20±4.56)cm;胸部使用有4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13.20±2.13)cm;上肢使用有6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8.11±1.51)cm;下肢使用部位10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9.03±2.03)cm。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牵引器应用于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效果好,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皮肤牵引器 显微修复 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住院时间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kin Retractor in 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 Surgery/LIU Shuanglai, YUAN Bin, DENG Mingshan, WANG Bo, CHENG Kehu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4): -14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kin retractor in microreconstructive surgery. Method: A total of 54 surgical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7) and observation group (n=27).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rgical incision and decompress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kin retractor surger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kin retractor therapy in the two groups,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 use days, postoperative dressing change times, hospital stay and incision healing tim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re were 2 cases of head use, the maximum width of skin extension was (3.41±0.42) cm. There were 5 cases of back use, the maximum width of skin extension was (30.20±4.56) cm. There were 4 cases of chest use, the maximum width of skin extension was (13.20±2.13) cm. There were 6 cases of upper limb use, the maximum width of skin extension was (8.11±1.51) cm. 10 cases of lower limb using site, the maximum width of skin extension was (9.03±2.03) cm.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perated on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mber of days of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 use, times of postoperative dressing chang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wound heal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kin retractor in microreconstructive surgery is go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imes of dressing chang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Key words] Skin retractor Microscopic repair Surgery Clinical effect Hospitalization tim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xi Jiayou Shuguang Orthopaedic Hospital, Nanchang 33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4.035

临床试验证明,人类皮肤具有伸展性,临床利用人类皮肤的机械伸展性对患者进行皮肤伸展性的手术。在生物学的角度,皮肤伸展具有3个方面的作用:(1)皮肤具有固有的弹性;(2)皮肤具有机械伸展性;(3)皮肤具有生物伸展性[1]。因此对皮肤使用牵引器是借助机械外力作用使皮肤获得伸展性,利用皮缘外力性组织皮肤关闭伤口的方案,可使创面两侧的组织逐渐向中央靠拢。临床传统治疗方法是利用皮瓣移植的方法关闭创面,缺点显著,比如:不美观、不耐寒、产生色素沉着等,会对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2]。采用皮肤牵引器进行治疗,操作简单、减少感染,被临床广泛使用。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皮肤牵引器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外科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外科使用皮肤牵引器的临床诊断标准[3];(2)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治疗工作;(3)病情平稳,未患有其他影响创面愈合的疾病;(4)患者能够在术前正常进食,且营养状态良好;(5)关闭前创面无感染的情况[4]。排除标准:(1)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2)术前患者的皮缘已经伴有坏死的状态;(3)使用过皮瓣移植治疗的患者[5]。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手术切开减压治疗,首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露出新鲜肉芽,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取合适大小厚皮片覆盖在切口创面上,使皮片紧贴在新鲜创面上,先从创面两端处和张力低处缝合,中间张力高处预留,缝合创面边缘,并用尖刀片于皮面表面做网状戳孔,然后用无菌辅料进行加压,并包扎伤口。(2)观察组采用新型的皮肤牵引器进行治疗,告知患者手术器械的医疗使用方法,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麻,待全麻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碘伏大量清洗创面,创面组织见新鲜之后,修剪创面的坏死组织,露出新鲜组织,查看组织创面是否能够闭合。使用新型皮肤牵引器测量创面张力,根据创面的长度来决定使用皮肤牵引器的个数,一般手术方式都会先从皮肤张力最大处开始安装,这样比较安全,然后依次将钩针在距离皮缘处0.5 cm处穿入皮肤到真皮层,每一组皮肤伸展器包括6个钩针,分别依次安装在创面的两侧,之后在依次安装卡槽、内芯、拉杆、弹簧器等,由两侧向中间推动弹簧器产生闭合的张力,记录刻度,记录最高张力。为了保护皮缘的充分伸展性能,医生将进行皮肤伸展,时长为4 min,再将皮肤进行松弛牵拉,时长在1 min之内,全过程一定注意患者创面部位的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循环拉伸,不能超过1 h。等测试显示最低张力刻度的时候,结束牵拉。如果过程安全无脱落,拆除皮肤牵引器,低张力下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术,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抗炎、低分子肝素抗凝,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当下床活动,及时进行换药处理,随时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做到及时记录。见图1。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是性别、年龄、合并内分泌疾病。(2)记录各部位使用皮肤牵引器治疗的皮肤伸展情况,皮肤伸展宽度越大,代表治疗效果越好。(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情况指标。主要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越少和手术时间越短,代表恢复的效果越好;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越短,说明恢复越好[6],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越少,说明感染率越小;术后换药次数越少,说明恢复越好[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内分泌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各部位使用皮肤牵引器治疗的皮肤伸展情况 头部使用有2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3.41±0.42)cm;背部使用有5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30.20±4.56)cm;胸部使用有4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13.20±2.13)cm;上肢使用有6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8.11±1.51)cm;下肢使用部位10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9.03±2.03)cm。

2.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情况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首次使用皮肤牵引器是在1976年,由于初次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缺点,如会出现大面积的皮肤损伤,待进行手术闭合之后,导致皮肤受力点坏死的情况[9]。因技术的缺乏,导致创面过大,影响皮肤的血液运行情况,最终延长愈合时间,并发症较多。而新兴皮肤牵引器的使用,是医学技术的创新,主要优点为:(1)创面小,降低患者感染的可能性;(2)钩针直径小,术后不易发生断裂;(3)皮缘受力点均匀[10-11]。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不能在安全低张力下对伤口进行闭合,预后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外科的治疗过程中,除用传统的治疗外,皮肤牵引器的使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皮肤牵引器的使用应用广泛,且效果較好[12]。本次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内分泌疾病进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科手术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肢体感觉异常、麻木、胀痛、被动牵拉疼痛难忍、肌肉曲张时疼痛等现象,临床主要会对不良症状进行超声学、血氧饱和度的检测,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加重病情,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13-14]。临床研究表明:皮肤具有黏弹性,依据皮肤伸展性可利用皮肤牵引器在一定的张力下对皮肤进行循环的牵拉,在不影响皮肤血运的情况下,可延长皮肤的寿命,从而可以避免强行将患者皮肤在低张力下进行闭合导致的皮缘坏死,避免传统的植皮手术给患者带来的预后风险和苦恼[15-16]。因此,良好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而常规减压手术仅在患者病情控制上效果较好,使用皮肤牵引器进行手术,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减少痛苦,在临床上效果显著[17-18]。本研究中,头部使用有2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3.41±0.42)cm;背部使用有5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30.20±4.56)cm;胸部使用有4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13.20±2.13)cm;上肢使用有6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8.11±1.51)cm;下肢使用部位10例,皮肤伸展最大宽度为(9.03±2.03)cm。皮肤牵引器的手术治疗相比传统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过程较为复杂,但是在术后恢复能够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微创、安全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率的发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同时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19-2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住院时间外科手术临床效果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瓣膜置换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叶性肺炎39例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