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0-04-27王永良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王永良

摘要:创新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一项优秀品质。鉴于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多元化的优质措施,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以及长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能力  培养

一直以来,如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师生最关注的事情,学生很少关注与素质培养相关的活动,这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研究和总结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提高创新能力。

一、增加课堂空白,营造轻松思考的氛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兴趣,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加学生积极创新思考的动力。

如在教学《二力平衡》后,笔者会为学生提供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包括“物体静止不动是否表示他一定不受力的作用?”“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呈静止状态,那么卫星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等,要求学生尽自己所能独立探究解答。之后,笔者没有急于进入后面的教学环节,而是在详细观察学生思考情况的基础上,给他们留出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拓展思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导学生创新思维的萌生,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组织动手实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基于发散思维的支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不自觉地进行多向思维。因此,在以初中生为对象进行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这有益于学生在不断探究和发现中锻炼发散思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添助力。

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实验活动。笔者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不同小组,为学生提供了烧瓶、鈴铛、橡皮塞等实验用具,然后鼓励各小组同学在互相商讨中展开实验。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把铃铛拴在一根线上,线的另一端穿过橡皮塞;第二,将橡皮塞塞到烧瓶上,使铃铛处于烧瓶内;第三,晃动烧瓶,记下铃铛所发出的声音有多响;第四,取下橡皮塞,往烧瓶中倒水,并加热至沸腾,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后再次摇动,聆听铃铛响声并进行比较。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在进行每个步骤时都会有新的发现,自然会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探究与交流,进而动手验证。这有效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提高了发散思维,为学生创新探究和提高相关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鼓励质疑辩论,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思维是学生进行创新探究,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师生需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不能一味地传输知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辩论,使学生在有效的锻炼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两种电荷》时,笔者给予了学生大胆质疑辩论的机会,学生提出了“绝缘体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不导电?”“两种不同物体摩擦起电,是否说明它们一定带有异种电荷?”“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会不会发生变化?”“在干燥天气人们脱毛衣时经常会听到响声,甚至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还会看到火花,这是否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等一系列疑问。同时,他们还自发地结成小组,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辩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自身的思维灵活性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为接下来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增添了助力。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社会环境,每个初中物理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研究一系列有效措施,并科学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福增.试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2]李继勋.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5).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