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途径

2020-04-27张亚莉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张亚莉

摘要:伴随着初中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学实施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着眼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指导要求,教师应通过构建契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教关系的转变,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着眼学情实际、定位动机激发、着眼效果突破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强调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学生应具备适应现实需要的关键能力,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等。从语文学科发展的视角来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础语文知识、阅读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等。

情境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所以教师要借助情境的工具特点,以生本化、趣味化、互动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完成听、说、读、写等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优化课堂学教关系,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还要着眼学科特色,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推动语文教学与情境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着眼学情实际,定位情境教学目标

学生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成长周期,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制订适宜于不同学情特点的学习目标,是推进情境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1.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教师要强化学情意识,科学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并以此作为开展情境教学的出发点。同时,教师应借助成绩研读、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自我评价等方法,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他们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依据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求,参照以往的教学经验,预判经过课、节、单元、学期语文学习后,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最后设定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与广度,确保情境教学始终与学生的语文学习保持一定的“动力距离”,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突出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在目标定位上,教师要摒弃“一刀切”的惯性思维,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到因生制宜、因时制宜,丰富情境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同时,基于初中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强化协助者、引领者的角色意识,与学生展开适时沟通,力求点对点地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并据此动态调整情境教学目标的设定。

3.突出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在设计目标定位时,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不同角度出发,结合特定的语文学习任务,按照听、说、读、写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内容设计。如在基础语文知识层面,教师要明确识字、阅读、作文的掌握要求,也就是词汇量、阅读速度、阅读认知需要达到的水平;在能力层面,学生要做到灵活运用语文知识,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学习等情境问题展开相应的对话沟通,并尝试运用语文完成言语建构,促进语文思维的形成,实现语言能力的迁移;在情感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感知情境中渗透的文化美、思维美、形式美的基础上,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在教学《花木兰》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层次化、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如从知识层面上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重点文言虚实词与文本的记诵,了解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详略叙事方法;从能力层面上看,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曲折情节,了解花木兰的形象特点;从情感层面上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之情。同时,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古文功底,教师可以分课时,要求学生分步掌握目标内容,使低、中、高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定向引领。

二、着眼动机激发,设计情境教学任务

任务是开展情境教学的载体,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支架。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情境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被唤醒、激发和强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旨的情境教學任务,是落实人本理念的重要依托。

1.确保教学任务“有味道”

在设计情境教学任务时,教师要按照“以器扬道、以形喻术、虚功实做”的设计思路,着眼当代初中生的认知、行为与情感特点,将语文内容解读与感性体验有机融合,将相对抽象的语文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可参与、观察、互动,甚至触摸的实体形式,创设出学生乐于、易于、勇于运用语文的语言场域,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确保教学任务“有限度”

一般而言,情境教学任务难度过大,会造成学生的参与障碍;难度过低,会造成学生认知倦怠,从而影响情境教学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支架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专业、年级等特点,确保教学内容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认知难度与认知能力的有机平衡,并且确保认知冲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使学生具备解读情境信息的动力与解答情境问题的信心。

3.确保任务内容“有选择”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可供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场景十分丰富。面对这一情况,在设置教学任务时,教师要结合目标定位,按照“有所选、有所不选”的原则设计教学。同时,教学设计要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教师要选择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具有时代、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内容。

此外,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难易、大小、多寡等情况科学编排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可选择性,从而保证情境教学的针对性。

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呈现不同地区的春的景象,将学生分为春之词、春之诗、春之歌、春之人等不同小组,并根据自身认识的不同展开交流讨论,为学生创造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话题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學顺利开展。

三、着眼效果突破,优化情境教学点拨

点拨是实现情境教学可持续推进、确保情境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探究思考方向的准确性、探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强化学法指导

在实施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巩固与学习重点词汇、常用句式等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情境出发,在解读与认知情境的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夯实语文学习的知识基础。

语文情境包括听、说、读、写等不同模块,教师可针对不同模块的规律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情境的信息提取、重点把握、问题解答、语言表达等技巧。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模块的内在统一性,理解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必然联系,系统地开展语文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注重反思总结

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情境感知、情境探究、情境总结等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智慧碰撞、合作探究等方式形成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也深化了对词语、阅读、作文的理解与认知,提升了语文综合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围绕特定的语文教学目标,通过重构情境、变式训练、整合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二次乃至多次训练、总结曾经学习过的内容,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

3.注重宽容鼓励

情境教学的点拨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诠释与讲解,还是情感层面的鼓励与疏导,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有持续参与情境教学的动力。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教师要理性对待,并认识到学生出错、知错、纠错的交替往复,就是学生深化知识记忆、积累学习经验、摸索问题规律、树立学习信心的过程。

另外,教师要掌握好“试错容忍度”,维护好课堂纪律,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支持,为学生拓宽发挥空间。

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引入诗人郭沫若的故事,不但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合理拓展了相关诗歌。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诗歌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天上的街市具体场景有着怎样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朗读与对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传统文化的浪漫,促使学生将原本知识化、理论化的语文语言进行社会意义的编码,帮助学生构建起现实的思维图式,并在观点争鸣中提升能力,在智慧碰撞中感悟价值,在言辞交锋中加深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以情境为学习载体,可引导学生在感知情境、分析情境、理解情境的过程中,深化语文知识的习得,提高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创设与使用情境,引导学生投入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学慧.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7,(14).

[2]罗德辉.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6).

[3]潘振起.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