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思维导图的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初探

2020-04-20张炎治冯颖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张炎治 冯颖

摘    要:知识建构是以“观点”为核心的先进教育理念。文章从知识建构理论出发,分析了知识建构教学模式的不足,如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缺乏协作与交流的知识建构平台,绩效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等,将思维导图嵌入知识建构教学模式中,有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追溯学生的元认知进程及科学评价学生的知识建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建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15-02

大学课堂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上课玩手机、人在心不在、消极听课、做无关事情等行为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1)互联网时代下知识的获取成本极低,习惯了“大数据”的新生学生一代,对课堂上“陈旧”的知识难以提起兴趣。(2)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代的进步使得学生缺乏的不再是知识的量,而是知识学习和创新的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高阶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已有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先行一步,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本文尝试在知识建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嵌入思维导图工具,期望建设一种两者融合,学生自主建构并系统整合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知识建构理论及其教学设计特色

(一)知识建构理论概述

知识建构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Scardamalia和Bereiter两位教授于1987年提出的知识生成理论,其被定义为:针对社区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持续改进的合作过程[1]。以观点为中心、基于原则的教学设计和社区导向是其主要特点[2]。以观点为中心要求把观点看作概念性的人工制品,一旦它们在公共空间(比如知识论坛)被提出和记录,就被赋予了能进一步被探究和发展完善的社会生命,这使得观点的创新、修改和评价成为可能。基于原则的教学设计有助于观点的持续改进,这与高度结构化、基于过程的教学设计有很大区别,要求教师适时地利用相关原则去营造一个知识建构和创新的适宜社会、文化环境。社区导向强调观点的持续改进必须依赖于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所有社区成员都是知识建构的贡献者和责任人,而不仅仅是自我学习。知识建构理论自提出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完善,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知识建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3-5]。

(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任务和活动的过程型教学理念,知识建构教学基于12条原则而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持续改进”,通过引导学生深层次知识建构,实现其“最近发展区”的不断迁移,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动因和持续改进观点的责任。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具有许多新的特色。

1.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转变。观点的提出、完善、评价和提炼均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支架”。

2.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建构转变。学生由原来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教师由原来的讲述式教学向引导、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师、学生均以观点的提出和持续改进为目标。

3.由个体学习向协作学习转变。学生由原来的独自学习向社区协作学习转变,包括共同探讨观点、相互评价、相互质疑、检验论证、通过协作来综合观点和收敛观点等。

4.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除了教师有限的知识传授之外,学生更多地要与周围环境进行多元交互,从开放环境中感悟知识、评价知识、更新知识和把握知识。

二、知识建构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局限

知识建构教学模式通常包括教学分析、学习环境设计、知识建构和绩效评价四个环节(见图1),这四个环节形成闭环,说明知识建构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螺旋循环的过程,每循环一次,学习者就会建构一部分知识,随之又会产生新的观点,继而进行下一轮的知识建构过程。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建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观点的碰撞和完善,但缺乏一个知识建构进程控制和效果评价的工具,缺乏一个知识、观点系统整合的辅助方法,从而限制了知识建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知识建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的理想境界应以“最近发展区”为目标,太难或太易都难以激发起学习者的兴趣。教师通常会通过谈话、提问、经验判断或小测试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继而进行情境创设。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只能零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状况,从而不利于后续的情境创设和知识迁移。

2.学生缺乏一个协作、交流的知识建构平台。通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引发思考和主动学习,从而实现知识内化和深度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协作和针对性交流的平台,也就是说,大家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他人观点的质疑,但较少去探究观点的来源、观点背后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概念基础。此外,如何围绕有意义的观点进行分工协作,深度学习,挖掘其概念体系并实现知识迁移,学生也存在着无从下手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可以协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评价完善的知识建构平台。

3.绩效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知识

建构。知识建构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性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的理解和掌握,绩效评价要引导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目前,教师对学生知识建构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测验法和观察法,测验法是结果评价,观察法是过程评价。但测验只能考查学生对零散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考察其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情况;观察法仅仅看到了学生知识建构的参与情况,无法了解其知识建构的效果。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三英语阅读课体裁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