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04-19黄桂全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堂阅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黄桂全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助于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加强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然而,在阅读课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只有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静结合”是新课改之后提倡的语文教学理念。语文科目以静为特点,而教学游戏以动为特点。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两者相结合,实现动静结合的教学理念。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母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引入课堂,分别找两名学生扮演“鸡妈妈”和“老鹰”,其余学生分两组扮演“小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鸡妈妈”奋力保护小鸡的心情。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言,使学生对《母鸡》这篇文章更容易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付出,以及在今后要怎样学会感恩父母。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阅读情境

学生们因为成长环境与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这意味着他们的学习能力等也会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顾及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科学合理且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班级内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授人教版《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教学技术展示颐和园的画面,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对学生视觉造成冲击,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然后,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阅读文本,并找到文本中描写颐和园的语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便会深刻体会到颐和园的美丽,增強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针对文本说出自己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借助工具阅读,提升课堂阅读能力

(1)做标注、记笔记。从小学中段开始,老师就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标注、记笔记的习惯了。做标注,可以标注不认识字词的读音,可以标注难解词语的意思,可以标注自己的疑惑、难解的问题。通过标注法,引导学生专注阅读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笔记,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好词好句,优美语段、记录简短的阅读感受。这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日积月累,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思维的形成都很有助益。(3)借助思维导图。如果借助目录能比较直观地了解阅读材料的体系,那么通过思维导图的编写过程,学生不仅快速、清晰地了解阅读教材的内容,训练了概括能力,还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形成连贯的思维模式。当然这种训练只能到小学高段的阅读训练中才能使用。(4)引导学生读写结合。阅读基本上属于一种单向输入的过程,是让阅读内容进入大脑的过程;更有效的阅读方法是输出,也就是把阅读的体会写出来,这样会加深阅读的印象,也有利于激发思维。在读完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之后,指导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读后感。这种写作是基于阅读内容的写作,在文本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体会和评价,这样的写作强化了内容的记忆,训练了复现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深化理解和训练表达能力的作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其中不乏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优美文章。这些文学作品是小学生识字、写作、学习语言表达的基础,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利用网上图书馆、在线阅读软件等先进的信息渠道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提升自己的阅读知识量,在阅读中完成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文学修养的塑造。在小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老师也要做好组织和指导,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阅读。

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阅读,使学生对学习课文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表现情况如何,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让学生在内心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即使学生的表现不够理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想方设法地从多个角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能从心底去体会、发现阅读的好处。教师只有切实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4]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课堂阅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策略的运用和探索
英语阅读教学之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