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科关于解决学生差异性的讨论

2020-04-13张孝珍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生差异历史教育因材施教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进一步提升初高中学生人文学科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已逐步成了主流。而因材施教,便是进一步普及人文素质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历史学科因材施教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一些探讨,同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了几条可行性较高的实施路径,以期望能为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为未来历史人才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历史教育,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重大转型之中。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强调,全国各中小学校应加强对人文学科素质水平提升的重视程度,提升相关学科教学质量,并进一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轨。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提高全体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目的,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最终达到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因材施教便成了历史素质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就已被师祖孔子所诠释。《论语·为政》篇中,便记载了孔子对于子游、子夏两个弟子询问孝道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朱熹集注引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材之高下与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意即为应针对学习之人的特性、能力等具体情况,施行以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此观之,既然古之“孝义”教学即有个体差异之分,那么当今社会的历史教育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但任何事情都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没有任何一个普遍的具体措施可以广泛适用,解决所有有关学生差异性的问题。所以,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率地解决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呢?接下来,我会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此进行阐释。

第一,要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

古语有云:勤能补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学习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差异化仍然容不得我们轻视。例如,在对历史试题进行讲解之后,有的学生一点即通,很快便能从这些题目中领悟出其所蕴含的解题思路,下次再遇到相似题型时,正确率与得分率能够大大提升:有的学生却经由老师的多次解释仍然对试题无法理解,最后只能将答案死记硬背下来,但是在下一次遇到类似试题时,若是题目稍稍有所变化,便很可能无法做出正确选择。面对这种差异化,我们需要在统一教学的前提下,大致根据层次的分异施行不同的指导方法,确保教学既能与其学习水平相适应,同时又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对于“优进生”,我们可以进行适量提点,引导他们将问题朝更深层次的方向思考,同时,鼓励“中等生”对知识点进一步进行记忆巩固,直到真正融会贯通,而“后进生”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与耐心,“开小灶”进行细致的辅导,力争让他们理解知识点。通过种种方法,让教学真正起到发展“优进生”,激励“中等生”,支持“后进生”的作用,令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第二,要关注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多年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逐渐意识到,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如宝矿般珍贵且独一无二的发展资源,即个人的潜在智慧。因此,在关注班级整体的历史素养提升时,我们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发现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优势、兴趣并对此加以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此,我们可以看到兴趣对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性。以历史学习方式来说,有的孩子喜欢交流讨论,也有的孩子倾向于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将此类比与苹果与樱花,二者一个虽貌不惊人却能以累累硕果滋润味蕾,一个虽无果实却可绽出满树烂漫使人赏心悦目。倘若园丁非要使樱花也结出甜美的果子,苹果开出满树绚丽的花儿,不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日渐枯萎,连原本拥有的美好也消逝了。和培育树一样,作为培养学生们茁壮成长的园丁,教师的任务便是注重扩宽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增加每个孩子发扬其个人智慧的机会。对于学生自己想做并能够做到的,利用表扬、奖励等方式进行鼓励,绝不包办代替、剥夺孩子诉求个性学习的棱角、把所有孩子固化成为一个模型,对于学生能力有所欠缺尚且不能独立完成的困难,要给予适时地引导,鼓励孩子从多方面、多角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们得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三,要把握分寸,使因材施教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

大部分初中学段的学生也适逢青春期,孩子们的内心在这个时候是最为敏感脆弱的,若是稍有不慎没有拿捏好“差异化教学”的分寸,反而可能会导致关心则乱。在某年担任班主任时,班上一个学习努力,却成绩不佳的男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因此,我常常不自觉地对他更加关心,希望能竭我所能对他的历史学习带去帮助。然而,我却逐渐觉察到了他对我的抵触情绪。在锲而不舍的沟通下我终于窥视到了他的隐秘想法:担心我的“开小灶”会使大家觉得他很笨,因而受到同学排斥。从这孩子隐秘而脆弱的心思中,我意识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密切关注孩子发展与尊重学生个性之间的关系,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在给予学生足够私人空间的前提下提供有分寸的关心,是经常容易被忽视的重中之重。以上文的差别化例子而言,如果处理不当,学习能力较强而被老师“放养”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老师对其不够重视,由于学习能力较弱而被老师重点关注的孩子,则可能会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因材施教的尺度,用善意的微笑、信任的眼神、贊许的目光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让我们的“小小心思”藏在春风化雨的教育中默默滋润孩子成长,使因材施教不但能得到施行,并且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为了推进历史素质教学,必须意识到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有利于社会人才的培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能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王坤庆.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26-30.

作者简介:

张孝珍,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汉安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差异历史教育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尝试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