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研究*

2020-04-13阎登富何仲春

陕西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颈性少阳椎动脉

阎登富,何仲春,董 海,刘 磊,李 曦

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都610500);2.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都610500)

颈性眩晕为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最主要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该病发病率呈增加及年轻化趋势[1]。西医认为,本病同机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刺激和体液因子水平异常等密切相关[2],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椎病变[3]。祖国医学将颈性眩晕归于“眩晕”范畴,认为本病在于脑,由脑失清灵而生,以少阳郁热型较常见[4-5]。现代耳穴疗法为传统医学与现代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结合,且有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经耳穴贴压刺激作用以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而缓解患者眩晕症状[6],中医名方和解汤有解少阳与调理枢机、活血止眩等功效,但目前关于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对颈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甚少。本文主要分析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对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我院门诊部诊治的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43例。观察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28~52岁,平均(40.15±4.19)岁;病程0~4年,平均(2.56±0.27)年;病情分级中轻度19例,中度20例,重度4例。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29~51岁,平均(40.24±4.15)岁;病程0~5年,平均(2.57±0.31)年;病情分级中轻度17例,中度22例,重度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7],有颈部慢性劳损、外伤史或退行性颈椎病变,患者主诉眩晕常与头颈部体位改变有关,旋颈试验、屈颈试验、颈肩部压痛试验阳性;中医辨证为少阳郁热型[8];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及其他疾病所致眩晕者;安装金属颅骨支架或心脏起搏器者;急性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骨折、脱位、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34020426,规格:5 mg/粒),首剂量2 粒,后改为1粒/次,2次/d,在症状好转后改为1次/d;颈复康颗粒(国药准字Z13022204,规格:5 g/袋),5 g/次,2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以和解汤、耳穴贴压,和解汤汤方组成:柴胡、黄芩、人参、法半夏、防风、天麻、赤芍各10 g,白蒺藜、葛根、丹参各15 g,鸡血藤30 g,甘草3 g,口苦咽干者柴胡用量加倍,耳聋耳鸣者黄芪用量加倍,1 剂/d,以水煎服,取滤液300 ml,100 ml/次,3次/d,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颈部受寒或颈部过劳。耳穴贴压方法:采用耳穴磁珠贴压,取神门、肝、肾、心、三角、皮质下等穴,以平肝潜阳,调理气机,2次/周,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OV)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情况,该表包括眩晕、头痛、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五项,分别记16分、4分、4分、4分、4分,满分32分,总得分为五项之和,总分越高表示症状越轻[9]。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取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静脉血3 ml,于EDTA 抗凝管中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购自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采用非平衡法对内皮素-1(ET-1)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取χ2检验,治疗疗效等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清相关指标等的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 检验,两组ESOV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2 两组ESOV 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ESOV 评分高于对照组(=106.479,=52.679,=4.775,P<0.05)。见表2。

3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t=2.687、7.418、2.251,P<0.05)。见表3。

表2 两组ESOV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4 两组血清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ET-1 水 平 明显 低 于 对 照 组(t=4.930、9.471、2.585,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4/43,恶心2例,呕吐、腹痛各1例)与对照组4.65%(2/43,恶心、腹痛各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P>0.05)。

讨 论

颈性眩晕呈间断性、反复性,且其发作常与颈部活动明显有关[10]。现代医学[11]认为颈交感神经刺激为颈性眩晕重要机制,提倡从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进行治疗,但常用的西药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中医治疗颈性眩晕已积累丰富经验,中医认为眩晕之病多属肝胆两经风火,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或外邪内传少阳,而使胆经风火传于肝经,肝胆气机升降失衡,郁而化热,发为本病[12],治疗应以和解少阳、调理枢机为主,活血止眩、祛风止眩为辅[13],而和解汤由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来,有标本兼治、扶正固本特点,但目前在颈性眩晕中应用少见。耳穴贴压可使磁场磁力线穿透肌肤组织,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功效[14],因此考虑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对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有一定应用价值。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与魏秀花等[15]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对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较好。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的和解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方中柴胡及黄芪共为君药,柴胡能透解少阳邪热与疏达经气,黄芪则可清泻少阳郁热,两者合用有效调理枢机、清泻胆热;去生姜、大枣之温性,法半夏降逆之功,发挥半夏的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功效,加防风、天麻、白蒺藜以祛风止眩,而赤芍、葛根、人参、鸡血藤则活血止眩,其中葛根能退热升阳,人参扶正益气,纵观全方,有和解少阳、调理枢机、活血止眩等功效[16],结合耳穴贴压可有效促进枢机流畅、升降有常,有效缓解颈性眩晕等临床症状,因此整体疗效较好,这也是本研究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ESOV 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原因。

西医中椎动脉压迫学说认为,颈椎病变等因素均可导致骨性狭窄而直接压迫椎动脉,或使其变长甚至扭曲,血流变慢,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血供不足,而出现眩晕症状[17]。本研究结果表明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肖赤宇[18]的研究结论相似。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柴胡中的柴胡皂苷等有效成分可发挥解热、抗炎及改善血流速度功效[19];黄芪中有效成分可扩张脑血管、外周血,减少外周阻力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20-21];葛根中的葛根素等成分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等作用[22]。此外本研究观察组行耳穴贴压选穴神门、肝、肾、心、三角、皮质下,可平肝潜阳、调理气机,较好改善椎动脉供血状况。研究发现,在颈性眩晕患者体内除主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外,也存在IL-6及IL-1β等炎症因子过表达,同时眩晕患者体内由血管内皮细胞与交感神经细胞分泌的体液因子ET-1等水平异常也是诱发颈性眩晕发作的重要原因[23-24]。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ET-1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表明和解汤结合耳穴贴压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血运,减轻椎动脉内炎症反应,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流指数,因此疗效满意[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观察组所采取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对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颈性少阳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什么是颈性眩晕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