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课优化教学课堂

2020-04-12周晓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本文探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磨课课堂,教师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课前导入,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与板书,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对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将首次执教与再次执教的磨课思考与实践对比,通过磨课,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激活其数学思维,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除法;磨课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84-02

口算能力是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能力和技巧、提升数学素养的基础。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若只按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只是把数学上的定理当做单纯的知识来讲授,则大多数学生在以后的生涯中没有机会使用它,并且在学后不到一年就忘了。”引导学生探究口算方法、理解算理、提升口算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是不容忽视的数学教学内容[1]。口算是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其因具有特殊性而被授课教师、学生忽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为践行《课程标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口算能力,笔者以“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为例,设计、研讨、反思教学。经过两次大的备课和多次磨课,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1   教学过程设计

1.1  复习导入——架好认知桥梁,促进知识迁移

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疑,创造问题情境,“用问题引领学习的发生和深入,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导入部分提出问题“有80面红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让学生列式,由此引出课题。引入复习题是为学习新课做铺垫。首次执教时设计了两组复习题,“开火车”(以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为主)和“填一填”(80里面有几个“十”等)。再次执教时,有四处改动。渗透“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思想,将“开火车”的6道口算题改为乘除法相对应关系,给学生铺设“看除想乘”思想,“填一填”增加“300里面有( )个十,有( )个百”小题。提问“80÷2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①表示把8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0;②表示80里面有2个40;③因为40×2=80,所以80÷2=40等。

情境導入时,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主动提问并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结合学生原有的经验,合理利用问题串,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

【磨课过程】

首次执教时,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快速做答。结果显示,只照顾了学生的口算速度,忽视了对学生口算算理理解情况的考查。经过课题组讨论、调整,再次执教时,在习题上一改“重算法,轻算理”的偏执,让学生在复习中理解算理,梳理对算理的思考过程。如增加“80÷2 表示(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说出想法,即说明计算道理,感悟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在情境导入部分,相较于首次执教,再次执教时,强调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学信息并提问。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过:“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学生发现的信息量越大,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越能得到锻炼。

1.2  自主探究——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首次执教时,提问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并列式解答:80÷20=4(个)。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寻找到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再次执教时,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表达,或用图展示。同时巡视,整理学生典型的方法和思路。

生1:因为20×4=80,所以80÷20=4。

师:想乘法算除法,我们叫它“想乘算除法”。

生2:因为80=20+20+20+20,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20=4。

师:这些同学都能将旧知迁移,我们可以将上一位同学的方法总结为“数的组成法”。

生3:我把80根小棒分开来捆,每10根捆成一梱,有8梱,20根就是2梱,我又把2梱看成一组,共分成4组。所以80÷20=4。

生4:我的图更简单。(教师拍照上传)(见图1)

⑩⑩⑩⑩⑩⑩⑩⑩

生5:看我画的图。(见图2)

师:这2个图能不能表示80÷20?

生1:这2个图都表示8个十,每2个十为一组,共有4组,也就是看80里面有几个20,结果都是4。

生2:这2个图中,表示1个十时用了不同的图示法,第一个图把一个10用捆在一起的10根小棒表示;第二个图把一个10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生3:我觉得用线段表示简洁。

生4:我把80和20末尾的0同时去掉,8÷2=4,所以80÷20=4。

师:这样想对吗?为什么要把80和20末尾的0同时去掉呢?

生1:这几种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用1来表示捆成1梱的10根小棒,8就表示8梱小棒,2就表示2梱小棒,因为8÷2=4,所以80÷20=4。

生2:去掉80和20末尾的0,也就是把80看作8个十,20看作2个十,8个十÷2个十=4,所以80÷20=4。

师:去掉80和20末尾的0,转化计数单位,原除法转变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我们把这几种方法合称为“去零算除法”。

上述教学过程中,完全让学生去思考、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其掌握了口算算理。

【磨课过程】

首次执教时,学生讨论激烈,做题时却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300÷60=50,学生的理由是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除数末尾有一个0,那商末尾肯定也有一个0。追问并查找原因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将算理和算法联系起来,凭直觉做题;课堂上虽然笔者有用小棒演示,但学生没有机会亲自操作、画图,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再次执教时,将“悟算理”作为重难点突破。让学生通过小棒图、线段图等直观图形建立表象,将算理直观化,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感受和认知体验,逐步培养抽象思维。

1.3  练习设计——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首次执教】

列出六道练习题。

80÷40=    60÷30=    90÷30=

420÷70=   700÷100=  600÷300=

【再次执教】

(1)出示习题。

①80÷40=   420÷70=

②700÷100=  600÷300=

③300÷60=   400÷50=

(第一题共有三组小题,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要求学生在说出正确答案的同时,阐明解题思路,明了算理。)

(2)提出要求:在括号里添0使算式成立。

18( )÷6( )=3

生1:180÷60=3;   生2:1800÷600=3;

生3:18000÷6000=3;生4:180…0÷60…0=3。

【磨课过程】

首次执教时,设计的练习题较简单,以便学生巩固所学基本知识。练习不能多也不能简单重复,要有所变化。再次执教时,把两道简单题换成难度较大的题“300÷60”和“400÷50”。此变化令学生情绪高涨,他们争抢着说出解题思路。

1.4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示范引领

数学课的板书能概括整节课的知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提纲挈领,又突出重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首次执教时,板书围绕教学目标清晰展现习题以及课上总结的口算除法的四种思考方法,直观形象。再次执教时,以思维导图搭配三种颜色的粉笔标注的形式展示板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心得与结论

正如小学数学名师位惠女所言:“当你醉心于课堂时,课堂便呈现给你一种美景,那就是活生生的數学。课堂是教师生命价值所在,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谢课堂!”笔者很欣赏位惠女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数学童年。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也寻着位惠女的足迹,将课堂还给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这次磨课显现出,只有师生携手共进,拾阶而上,才能让数学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让枯燥的数学符号奏出快乐的

旋律。

【参考文献】

[1](日)米山国藏著.毛正中,吴素华译.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周晓玲(1974~),女,回族,宁夏固原市第一小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中高段数学运算。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