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传播乱象治理机制的分析完善

2020-04-01刘梦磊

传媒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理机制短视频

刘梦磊

摘 要:近几年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的是短视频传播乱象的出现。低俗内容大行其道、信息真假难辨、危害他人隐私等传播乱象严重阻碍了短视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此情况下,对短视频行业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对短视频传播乱象的治理多集中在平台方,要想对短视频传播乱象进行有效治理,就要从国家、平台与网民多方入手,完善治理机制。

关键词:短视频;传播乱象;治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6-00-02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接收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有力助推了互联网业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政策驱动、海外扩张、科技等因素的驱动下,短视频用户规模实现快速扩张,2018年增长率为107.0%。[1]但是在短视频行业大踏步发展的情况下,也逐渐暴露出种种传播乱象,影响了整个短视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短视频领域传播乱象纷繁

短视频传播乱象主要集中在内容以及制作和传播形式上。在内容方面,低俗内容泛滥,信息真假难辨;在制作和传播形式上,对短视频进行拼接,混剪,搬运等造成版权侵权,偷拍偷录、未经当事人允许就发布等造成当事人信息泄漏、隐私权侵权。

(一)低俗内容大行其道,影响社会风气

在那些多则几十秒,少则数秒的短视频中,有不少低俗夸张的内容。这些短视频内容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但是某些内容已经触及了法律底线。比如前段时间盛行的“街头索吻”视频,内容为视频主播与陌生人接吻为主,主播故意把很多动作做得十分露骨以此来吸引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有违法违规之嫌。这些低俗内容的传播,给社会风气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短视频模仿秀的流行,更是给这些低俗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培植了土壤。

(二)信息真假难辨,破坏传播生态

当前各大短视频平台是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短视频传达的信息却令人真假难辨。这是因为短视频信息发布门槛低,一个普通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和网络就能夠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这就造成短视频的创作者素质不一,有的视频发布者会为了博得点击量故意制作假视频,有的则是发布了片面的视频信息,混淆视听,阻碍了真实信息的传递。短视频虚假信息的存在让社会浮躁之气盛行,给网络受众提供了一个个虚假的幻象,造成短视频信息的真假难辨,危害了短视频领域的传播生态。

(三)信息泄露,危及个人隐私安全

短视频的传播性极强,所以短视频中的人物会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网红”,进而被网民“人肉搜索”,这就会使个人的信息和隐私被公开。此外,很多短视频的发布并未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属于擅自发布和传播,这不但会泄漏别人的信息,还会侵犯他人隐私,甚至造成名誉权、肖像权的侵犯。例如前段时间出现的“网红打孕妇”事件,由于在短视频中出现了孕妇躺在地上的场景,人们的“正义之气”被激发,对于视频中的另一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导致当事人无法正常生活,网店被迫关闭。

(四)版权侵权,扰乱版权市场

短视频囿于时长的问题,在独创性认定方面有很大障碍,因此对于判断某个短视频是否构成作品难度较大,这就导致短视频很难从著作权法层面得到版权保护。其次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方,对短视频进行拼剪、搬运的人数较多且分散,很难对版权侵权的行为进行控制。加之短视频平台滥用“避风港”原则,也助长了短视频版权侵权泛滥的状况。短视频的版权侵权乱象对于内容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有很大打击,创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扰乱了正常的版权交易市场,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针对短视频传播乱象的治理现状

(一)政府层面:监管政策逐渐收紧

从2018年开始,针对短视频愈演愈烈的传播乱象及舆论风潮,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收紧对短视频的监管,并通过“剑网2018”专项行动,频繁约谈短视频平台,责令平台整改,净化短视频环境。

从一开始国家网信办依法针对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的情况约谈“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到后期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等五部门针对当前一些网络短视频格调低下、价值导向偏离和低俗恶搞、盗版侵权、“标题党”突出等问题,联合约谈“哔哩哔哩” “秒拍” “56视频”等16款网络短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我们可以发现约谈的部门和约谈对象都有明显的变化。由一开始的单一部门(网信办)进行约谈发展成多部门联合约谈,愈加深化联合执法方式;由一开始的对单一平台的具体事件进行约谈发展成针对多平台的普遍乱象进行约谈,集中整治。国家开始频频约谈违法违规的短视频平台,且整治手段不断加强,规模越来越大,显示出国家对于短视频传播乱象彻底整治的决心。

(二)平台层面:自我治理开始发力

在短视频发展初期,短视频平台在自我监管方面并不合格,平台对于传播乱象并未严格管制,而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以此来获得流量,获得利润。但是随着政府监管的收紧,平台方亦或迫于形势亦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和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整改,并主动出台许多内部监管规范与政府要求对接,从一开始的被动应对逐渐发展到后来的自我治理。比如快手推出的官方账号“快手小管家”,其定位就是奖惩分明的“执法者”,对于违规用户和内容进行审查并公示通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同时各大城市的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也纷纷加强合作,联合签订行业公约。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国内主要视频网站于2019年1月9日出台《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这两个文件有助于规范短视频传播秩序,是短视频行业在自我治理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三、短视频传播乱象治理机制的完善路径

虽然我国对于短视频传播乱象的治理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手段多是围绕对于平台方的治理。众所周知,短视频传播乱象的形成是由多方在起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短视频传播乱象,需要多方协调,达到综合施治的效果。

(一)加强立法与执法,健全政府规制体系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网络短视频平台中的典型违规现象进行一系列详细系统的立法工作,要把一些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严格清晰地写入法律法规中,明确网络短视频平台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使其有法可依。当前国家对于短视频乱象出台的规范文件更多的是起到建议作用,其毕竟不是强制规范性的文件,不能替代法律,相关部門还是应该制定“硬法”,“软” “硬”结合,共同根治短视频传播乱象。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天下难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因此要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深化部门联合执法,深入推进部门协作,不断创新协作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共建共治格局。对于违法违规的短视频平台或用户要增加违法违规成本,对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果断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责任。

(二)平台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做好“把关人”

短视频平台作为内容发布媒介,处于整个传播链的重要位置,因此面对短视频传播乱象,平台方负有重要责任。平台要不断完善治理机制,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做好短视频内容的“把关人”。

在技术方面,可以优化算法机制,利用关键词过滤技术,做好内容审核,切断不良短视频的传播。在短视频版权保护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短视频版权库,对于有独创性的短视频作品进行在线标记,平台根据抓取、比对等技术减少版权侵权现象。在管理方面,对于违法违规内容和版权侵权作品在各个阶段都要及时封停处理,防止进一步扩散和传播。在短视频内容的制作、传播阶段中要完善审核机制,提高平台对于不良内容以及版权侵权作品的敏感程度;在用户举报阶段,建立快速反馈机制,采取先下架后审核的原则,制止低俗内容的继续传播,彻底铲除不良内容与版权侵权作品的生存土壤。[2]

(三)网民要提高辨别能力,积极参与短视频的治理

短视频传播乱象的治理说到底是互联网文化的治理,而互联网文化的治理关键在于人的治理。所以,要想真正解决短视频乱象问题,网民的参与必不可少。一方面,要加强网民的道德修养和媒介素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不断改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品位,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让低俗的短视频作品缺乏市场。另一方面,要提高网民对于违法违规内容的辨别能力,设置一键举报功能和举报奖励机制,让更多的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对于短视频传播乱象的治理之中。

短视频作为当前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存在着种种乱象,加强对短视频传播乱象的有效治理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当前对于短视频传播乱象的治理虽有所成效,但治理方式较为单一,很难达到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目的。要想彻底根治短视频传播乱象,治理主体要更加多元:政府制定规则、做好引导,平台严格内容审核,短视频用户也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参与短视频乱象的治理。

参考文献:

[1] 《艾媒报告|2019中国短视频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https://www.iimedia.cn/c400/66047.html,访问于2020年2月1日.

[2]张承蒙,徐淑婷.网络短视频平台乱象分析与消减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治理机制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论我国网络表达的治理机制与转型
我国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安置农民参与社区公共环境治理机制构建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