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价值

2020-04-01李晶奕杨石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肉瘤平滑肌肌层

李晶奕 杨石平

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是子宫肉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容易误诊为退变性子宫肌瘤,导致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由此可见术前准确区分两者尤为重要。加之LMS 患者与退变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交叉,术前误诊率高[1],所以仅凭临床征象来区分两者比较困难,必须借助影像学检查来鉴别。功能MRI 成像中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能够检测肿瘤形态学和病理学早期改变,为肿瘤诊断提供更多支持[2]。本研究通过分析LMS 患者及退变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及MRI 图像资料,探讨DWI 结合ADC 值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经手术或宫腔镜病理证实的LMS 患者7 例及退变性子宫肌瘤患者30 例,年龄31~56 岁,中位年龄46岁。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量增多、腹痛、腹胀、尿频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 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测量ADC 值。

1.2 检查方法扫描前准备:取出宫内节育器,适度充盈膀胱。采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及Siemens 1.5 T MR超导扫描仪(Avanto/Espree,Siemens,Erlangen,Germany)。8 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取仰卧位,足先进,双臂上举过头,嘱平静呼吸。矢状位定位光标正对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标正对两侧髂前上棘连线。所有患者均行MRI 平扫,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 FSE,TR 765ms,TE 10ms,层厚5mm,层间距2mm,NEX 2 次,FOV 34cm×34cm,矩 阵320×256;轴 位T2WI FRFSE,TR 4047ms,TE 102ms,层厚5mm,层间距2mm,NEX2 次,FOV 34cm×34cm,矩阵320×320;冠位T2WI PROPELLER,TR 7566ms,TE 105ms,层厚4mm,层间距2mm,NEX 2 次,FOV 34cm×34cm,矩阵320×320;矢状位T2WI FSFRFSE,TR 3552ms,TE 68ms,层厚5mm,层间距2mm,NEX 4 次,FOV 26cm×26cm,矩阵320×320;DWI 扫描参数:TR 3525ms,TE 80ms,层厚5mm,矩阵128×128,FOV 34mm×34mm,b 值为1 000s/mm2。MRI 增强扫描使用的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以0.1mmol/kg 经肘静脉快速注射,注射流率2ml/s。

1.3 图像分析及处理所有图像传输至ADW4.6后处理并测量,结合MRI 平扫、增强图像及DWI、ADC 图划定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由两名经验丰富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不了解临床资料情况下独立判断MRI 征象并测量取平均值。评价内容:肿瘤的部位、最大径、形态、信号、是否有内膜侵犯;常规MR 信号强度:T1 高信号,肿瘤信号高于耻骨联合信号;T2 高信号,肿瘤信号高于子宫肌层;DWI 高信号,肿瘤信号高于子宫内膜信号;增强程度:参照子宫肌层分为轻度、中度或明显强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MS 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分期情况7 例LMS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多、尿频等,均诊断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其中3例侵犯浅肌层,3 例侵犯深肌层,1 例侵犯宫旁及盆腔组织,影像学发现有肺部转移;FIGOⅠ期3 例,Ⅱ期3 例,ⅣB 期1 例;6 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 例因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而行两次手术,1 例发生于阴道,未行手术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差,影像学发现肺部转移,随访后得知患者于发现病情2 个月后死亡,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灶平均最大径、部位、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形态、内膜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2.3 两组患者MRI 图像评估指标比较两组T1WI、T2WI、增强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 信号、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平均ADC值为(701.36±214.35)×10-6mm2/s,退变性子宫肌瘤平均ADC 值为(1109.34± 48.60)×10-6mm2/s,见表3。

表1 7 例LMS 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分期情况

表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图1 LMS 患者MRI、ADC 及病理

表3 两组患者MRI 图像评估指标比较(n)

3 讨论

3.1 LMS 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征LMS 分为原发性和继续性,可原发于子宫肌层或肌层内结缔组织等,亦可继发于恶变的子宫平滑肌瘤。LMS 好发于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妇女,本研究中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8 岁,与文献一致[3]。LMS 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子宫肌瘤相似,可表现为不规则流血等,本研究5 例表现为不规则流血,1 例表现为尿频,可能由于肿瘤较大,压迫膀胱所致。有报道认为血清LDH 及CA125 升高有助于术前诊断LMS[4,5],但退变性子宫肌瘤的LDH 也有升高[4],而且退变性子宫肌瘤和早期LMS 的CA125 存在重叠[5],因此本研究未进行LDH 及CA125 检测。子宫平滑肌肉瘤大体病理标本肉眼观多为单发较大肿块,切面质软,呈鱼肉状,缺乏平滑肌细胞的旋涡状结构;镜下特点:明显的细胞富集、严重的核异型、活跃的有丝分裂象(通常>15 个/10HPF),常见出血及凝固性坏死[6]。上皮样和黏液样平滑肌肉瘤是两个罕见的变异类型,镜下特点:细胞核异型性均较轻微,有丝分裂象常<3 个/10HPF。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可能没有坏死灶,而黏液样平滑肌肉瘤的常见特征是细胞数目减少[7]。LMS 首选手术治疗,根据术后分期行辅助放、化疗[7]。本研究7 例LMS 患者,Ⅰ期3 例,Ⅱ期3 例均行手术治疗;ⅣB 期1 例,发生肺部转移,未行手术治疗,患者于发现病情2 个月后死亡。

3.2 LMS 的MRI 表现MRI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周围侵犯情况等能够做出较好的评价。本研究发现7 例LMS 患者中6 例MRI 图像上有出血、子宫内膜侵犯及肿瘤边缘不规则影像学表现,与国内张洁等[8]及国外Tamai 等[9]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病灶大小、分期有关。本研究显示子宫平滑肌肉瘤与退变性子宫肌瘤T1WI、T2WI 信号强度及增强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与Lakhman 等[10]研究结果一致。DWI 通过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从微观水平反映不同状态下组织结构特点等生物代谢方面信息,对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ADC 值是描述水分子弥散快慢的定量参数值,受肿瘤细胞的密度、大小和排列、细胞间隙及肿瘤基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细胞密度是关键影响因素。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异型性越高、肿瘤细胞繁殖越旺盛、细胞间隙越小,对水分子弥散限制作用越明显,DWI 信号增高,ADC 值降低[11]。本组7 例患者LMS 病灶显示6 例实性成分DWI 高信号,1 例等信号,分析等信号原因可能与病灶较小且呈低分化有关。本研究显示,LMS 与退变性子宫肌瘤两组量化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MS 组平均ADC 值明显低于退变性子宫肌瘤组,且两者不存在重叠,LMS的平均ADC 值为(701.36±214.35)×10-6mm2/s,退变性子宫肌瘤平均ADC 值为(1109.34±48.60)×10-6mm2/s。这与既往文献发现量化的ADC 值有助于鉴别子宫肉瘤和退变性平滑肌瘤,显示子宫肉瘤的ADC 值低于退变性子宫肌瘤一致[12~14]。

本研究局限性: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病率低,还有一部分患者行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未行MRI 检查,另外未对其他类型子宫肉瘤进行统计,导致本研究样本量小,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检验偏差很大,检验效能较低,研究发现有偶然性,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对退变性子宫肌瘤未进行分类,如透明变性、黏液变性、囊性变性、红色变性、脂肪变性和钙化等,下一步需继续扩大样本量进行分类,与病理科密切合作;测量ADC 值时,可能感兴趣区的绘制随机性较大。

综上所述,DWI 结合ADC 值对鉴别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和退变性子宫肌瘤有一定的价值;如未行DWI 及ADC 时,子宫内膜侵犯及肿瘤边缘不规则对子宫肿瘤定性有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肉瘤平滑肌肌层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瘦素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ROS表达的影响
ANO1抑制剂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
螺旋CT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