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斗争及其宝贵启示

2020-03-30张慧孙兵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启示

张慧 孙兵

【摘 要】 文章叙述了中共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历程,分析了中共冀鲁边区的抗日斗争的特点,概括出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宝贵启示:一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軍115师及时给予边区抗战以战略指导,为边区坚持斗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胜利保证;二是根据战争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加强、完善党的领导组织,为领导边区抗战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三是探索出了依靠人民支持的平原游击战斗争方略;四是冀鲁边区抗战力量源泉是陷敌人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

【关键词】 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斗争;启示

中共冀鲁边区,是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创建的一个根据地,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与山东省北部的接壤处,范围包括河北省沧州地区及山东省德州地区、惠民地区的部分县区。它东临渤海,西接津浦铁路和运河,南濒黄河,北到独流减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控制着当时日军侵占的天津、济南、沧州、德州等城镇的南北海陆通道。冀鲁边平原物产富饶,各族人民生活贫困。

一、中共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历程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主义分子疯狂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了北平、天津,从蚕食中华北方国土变为妄图鲸吞整个中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抽调8个师团和4个独立混成旅团共30万人分三路从华北地区大举向南展开战略侵犯。时任国民政府山东省省长韩复榘兼任第3集团军司令,率10万军队阻止日军沿津浦铁路线一路南进。10月3日,日军第2军第10师团进攻山东北大门德县,但进行防守的中国军队只有第3集团军的12军81师495团,经激烈抵抗伤亡惨重后余部退到徒骇河南岸,德县陷落。随即,韩复榘的十万大军在黄河以北仅稍事抵抗,在当面日军尚未大举进攻占领山东全省即退过黄河南逃,整个冀鲁边地区遭到沦陷,整个山东随即陷入无政府状态。

民族危难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在日军开始入侵但尚未全面占领山东、国民党败退、人民群众抗日情绪高昂时机,在山东境内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7月15日,中共津南特委在盐山县旧县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宣告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至此,一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正式成立并站在了山东和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最前列。

抗日救国军成立初期正值在国共两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暂时称为“国民革命军敌后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支队”。

三十一支队党组织采取对日军灵活机动的战术。1937年12月下旬,三十一支队在盐山县到庆云县公路上设伏袭击日军军车,取得了首次对日军作战的胜利。1938年1月下旬,发动了对盐山县日伪军的围攻,歼灭日军30余人,伪军400余人,建立了盐山县抗日民主政府,2月23日,突袭无棣县,占领了县城,建立起了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4月6日,攻占了庆云县城,建立起了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5月上旬,又突袭乐陵,建立了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初步创立了东到庆云,西至董村,拥有盐山南部和乐陵大部的根据地,队伍扩大到近2000人。数个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8年5月到6月,驻南宫的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命令曾国华、李宽和率领八路军115师5支队于7月上旬由冀南进抵乐陵、宁津地区挥兵救援遭到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兼保安司令刘景良重兵向三十一支队驻防的悍然攻击,为保卫根据地。同时,八路军129师孙继先率领的津浦支队也赶到宁津。5支队、津浦支队与三十一支队会师当日,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同时,八路军115师接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派遣部队入鲁的指示,组织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向冀鲁边挺进,

挺进纵队以115师343旅政治部、直属队、685团2营和129师工兵连为基础共百余名干部组成,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9月27日,挺进纵队越过津浦路跨进冀鲁边的乐陵县,成立了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大大加强了边区的领导。至此,以乐陵、宁津为中心的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基本建成并得到巩固,冀鲁边区已经形成相对统一的抗日根据地。

二、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斗争的特点

一是以平原为依托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冀鲁边抗日斗争的突出特点,平原抗战斗争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险恶环境

冀鲁边区人口大约600万,包括24个县,其中8个县属于河北统称津南(另外16个县属于山东统称鲁北)。从地图上看是一块被津浦铁路线天津段至济南段和黄河济南至垦利县入海口下游段包围在内的区域。区域内全部是平原地貌,没有可以隐蔽和依托的有利地形,特别是青纱帐收割后更不利于游击战的开展。日军据此采取守点制面与机动部队快速出击的战术,实施所谓“铁壁合围”、“拉网扫荡”、“对角清剿”、“闪电回击”战术以及强化治安的“囚笼”战术阻止我军开展平原游击战。

1942年7月,115师向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报告冀鲁边区反“扫荡”形势时称,边区17个县有据点56个,驻日军3600人,伪军11000人,顽军近万人。超过我边区部队五倍,边区已经完全进入被敌人分割封锁的局势,由此可见斗争形势是多么的残酷和艰难。

二是战略上处于敌人外线和内线双重包围之中,战略回旋空间较小

冀鲁边地区军事战略地位突出,不但直接威胁着被日军占领的天津、沧州、济南等重要城市,而且控制着日军视为“生命线”的津浦铁路大动脉,还威胁着沿海海上通道。正是由于此,力量强大的日军以津浦铁路和黄河故道为外线,把边区根据地像锁链一样封锁住。内线则以县城为点,以据点为线,以黄河、徒骇河和马颊为层层屏障。冀鲁边区抗战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区内日伪据点多达456处,平均每8个村庄就有一个日伪据点。各县、区都遭到封锁,绝大部分已经变成游击区。客观条件致使冀鲁边区敌后抗日斗争形势异常艰难,创建来之不易,坚持和巩固更加困难,而且区域内还遍布日伪军及伪政权,并杂处分布着时时想着削弱、挤压、限制中共抗日武装发展的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武装势力,边区斗争处于内线和外线的重重封锁包围当中。1942年、1943年间,在山东6个战略区当中,处境最困难的就要数冀鲁边区了。

三是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的强弱变化、不断反复,曲折发展历程

冀鲁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是边区抗日军民在条件极其艰苦、战略环境十分不利情况下,經过了一个从诞生到壮大,又到缩小,再恢复壮大的曲折艰难过程。从1938年10月到1940年3月之间,在冀鲁边区壮大发展起来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各主力部队20000余人在大约一年半之内分九批陆续转进至鲁西和鲁南开辟新的抗日战场,这是造成冀鲁边区抗日力量强弱和根据地盈缩不断反复的重要原因。主力部队调走对冀鲁边区就地坚持斗争增加了很大困难,留下来坚持冀鲁边区抗战的部队只有1600人,党政干部极其缺乏,群众对全局形势又不太理解,斗争情绪受到了一定挫折。

但是,从山东抗战全局来看, 至1940年底,仅仅一年稍多时间内,山东新开辟的5个抗日根据地及冀鲁边区抗日武装力量就发展到12万人。山东抗日局面得到大发展,冀鲁边区为此作出了兵源上的卓绝贡献,这和动员参军保家乡的朴素观念及朴实的情感大有不同,这正是冀鲁边区以牺牲自己、奉献全局所做出的不能磨灭的伟大历史担当,它是服从大局、团结抗争的“冀鲁边精神”的核心灵魂之所在!

三、中共冀鲁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宝贵启示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英勇顽强的奋斗,冀鲁边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夺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胜利来之不易,是党政军民共同战斗的结果。

一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及时给予边区抗战以战略指导,为边区坚持斗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胜利保证

毛泽东在1937年9月25日指出,山东抗日游击战争应根据地方特点,普遍地但是有计划地组织游击队。至1938年2月八路军在山西完成建立四大抗日根据地后,就此形成了逐步在平原建立最稳固抗日根据地的“跳板”。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向八路军发出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发展与坚持游击战争是可能的。

1942年7月,刘少奇在山东分局和115师驻地莒南县朱范村接见前来分局党校学习的教导6旅干部,听取了冀鲁边区情况汇报后,对冀鲁边区抗战做了重要指示。8月,在《对冀鲁边区坚持斗争的估计和新的决定与指示》中,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强调,冀鲁边区分散的游击战争配合以隐蔽的地方工作,应成为当前重要的斗争形势。1943年5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负责人朱瑞、黎玉签发《对冀鲁边区工作的检讨与今后意见》,指出:冀鲁边区应在斗争方式和组织方式上认真研究。注意减少境内小的游击区活动,扩大分散活动,在群众条件好的村庄,建设地洞地道。

二是根据战争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加强、完善党的领导组织,为领导边区抗战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封锁了津浦铁路造成铁路东西两区党的工作联系不便开展,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把津浦路东的区内所有县党的工作交给山东省委领导,建立了冀鲁边区统一的党组织——冀鲁边工委,统一了津南、鲁北地区党的领导机构。1938年9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建立了中共冀鲁边区特委,隶属中共中央北方局(暂由冀南区党委代管)。1941年2月,经过中央北方局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共冀鲁边区党委,重新划属中共山东分局领导。1941年3月上旬,山东分局和115师成立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冀鲁边区党委和军区的建立,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建设,发展了边区各县党组织,抗日武装力量蓬勃发展,为巩固边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三是探索出了依靠人民支持的平原游击战斗争方略

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来说,平原游击战是在抗战新的战争时期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新问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以山岳、湖沼等地形为依托进行土地革命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寇妄图将我亡国灭种、中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的形势下,不论是山地还是平原,凡是被日寇占领的国土都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展民族独立战争,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游击战争形式就完全可以突破历史经验中的地理和观念条件束缚。冀鲁边平原抗日游击战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创建在华北最先发生(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发生于1937年12月稍晚于冀鲁边区),其开创性的探索和初步成功的实践对于全国其它平原地区的抗战提供了难得的典型和范例。

四是冀鲁边区抗战力量源泉是陷敌人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

冀鲁边区的抗日斗争艰巨复杂,既要对付日军,又要同当地的土匪、顽军打交道,还要同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作斗争;而且,边区地形平坦,无山地依托,交通要道被敌人封锁,重要城镇是敌人的战略据点,环境恶劣,斗争残酷。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边区军民浴血奋战,先后粉碎敌伪军万人以上“扫荡”五次,3000余人的“扫荡”十余次,粉碎了敌人五次“治安强化运动”,置敌人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牵制、杀伤了大量日伪军,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辉煌壮丽的抗日诗篇,铸就“冀鲁边精神”。冀鲁边抗战精神突出体现为“坚韧自强、服从大局、牺牲救国”。“冀鲁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其最终为实现民族自由解放视为最高利益和崇高理想将永远被中华民族所铭记。

【参考文献】

[1] 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10.

[2]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路径,人民网,2019.9.26.

[3] 中共冀鲁边区、清河区、渤海区党史大事记[M].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出版.1987.06.

[4] 渤海烽火[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8.

[5]老渤海精神研究文集[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4.

【作者简介】

张 慧(1970.05—)女,山东桓台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理论.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