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下校企合作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2020-03-28范小平李扬侯景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0期
关键词:卓越校企育人

范小平 李扬 侯景军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合作育人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深度参与,这在高等工程教育界已成为共识。阐述了国内外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在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合作育人的具体措施:完善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和配套政策,提升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水平,建立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制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企合作育人才能深入进行。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164-02

一、引言

在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程教育重大改革项目,主要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1]。“卓越计划”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方式必须实行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工科大学来说,如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且无固定化模式,对校企合作办学育人的研究和实施要比中国早。目前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企业主导、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德国的“双元制”属于这种模式的典型,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办学形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美国的“工读交替”属于这种形式。(3)学校与企业合股办学的形式。较为典型的是俄罗斯的“基地企业”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4)企业独立办学的形式。典型的是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2]

我国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近几年才开始探索,大部分校企合作的实施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1)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向高校下达培养订单,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2](2)校企合作 “3+1”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校和企业协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利用校企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学生前三年在校理论学习,第四年到企业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3)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培养模式。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共建学生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共同进行管理,在双赢的基础上,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尽快完成学生向企业技术人员角色转变。[2]

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校企合作育人起步晚,发展也不够快,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配套政策的支持

校企合作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近一个世纪,校企合作模式各有特点,但基本上都建立了“国家立法、政府组织、校企联合实施”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政府具有协调、组织、管理、推动的行为功能,在校企合作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德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的法律,强调校企合作的制度性,不仅在宏观上号召企业参与双元制教育,同时制订具体的奖惩措施,保证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合法性,企业把培训学生当作日常事务的一部分。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受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企教育平台,缩短了用人和育人之间的距离,成为德国经济腾飞发展的“助燃器”。近年来,我国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在推动高校转型过程中,对外发布了一系列合作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可操作性不强。在政策上,企业也无法获得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法律制度的缺失和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无法吸引企业参与高校的教育。

(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以盈利为目的。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在校企合作育人中的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为:(1)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支持和财税金融奖励政策保障,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2)大批学生到企业实践,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增加了管理成本;(3)害怕承担责任风险。学生实习中一旦出现事故,企业往往要承担医疗费用甚至是抚恤金等。另外,教育的规律和企业的生产规律也有差异性。这些因素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导致校企合作是浅层次的、短期的,双方合作深度不够。

(三)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目前,高校对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师的愿望强烈而迫切,采取了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但更多停留在表面,这是高校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对校企联合培养学生重视不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精英教育思想的双重影响,导致很多高校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应是真刀真枪地进行工程训练。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工作环境特有的氛围,接触到企业的核心设备和施工技术,学习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先进的设计理念。且高校教师一般没有企业经历,对企业岗位需求了解不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而且很多高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和企业合作的部门,导致和企业对接沟通困难,校企合作很难有效进行。(2)一些地方工科大學由于学校定位不准、培养目标含糊不清等问题,培养人才缺乏特色,没有吸引企业的学科、专业及科研,很难吸引企业联合教育。(3)高校用于实践的专项资金不足。目前,校企合作的费用主要由学校承担,由于资金的匮乏,导致学生实践只能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教育不能深入进行。

四、解决校企合作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及其配套政策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和配套政策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校企合作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立法和政策的形式明确高校与企业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校企合作育人纳入国家法律的保障体系之内,并完善校企合作的配套政策,使企业必须参与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如对参与合作育人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激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可由政府牵头设立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可由企业、行业、高校的专家组成,为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改革。

(二)基于企业的内在需求,高校提升自身的水平

校企联合育人的关键在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的内在需求是对人才和技术的渴望,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是否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社会财富。高校应重点考虑如何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找到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切入点”。为此,高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水平:(1)提升教学水平。高校应明确定位培养人才规格,深入了解对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建立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和调整,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对接,提高学校专业老师的综合素质,使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提升。(2)提升教师的科研服务水平。学校要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着重发挥社会职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服务水平,学校应本着“互利互惠,共同盈利”的原则,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并利用学校良好的教育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另外,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从观念上切实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面对企业的洽谈合作部门,为学生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

(三)建立校企合作经费保障制度

校企长期合作育人活动过程中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校企合作经费的主体来自高校预算内拨款,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缓解这个问题,政府、高校、企业等单位应联手筹措“卓越计划”的保障经费,一方面各級政府每年可从财政支出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出一部分成立校企合作的专项资金;另一方面高校应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确定每年高校预算内拨款作为校企合作经费的主体。此外,参与的企业也是校企合作经费的重要来源,可通过签订劳动协议形式,约定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发放工资津贴等。[3]高校还可以争取社会特别是出色校友捐赠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政府鼓励企业用人单位投入资金,并出台校企合作奖励、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激励约束政策,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五、结语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界的重大共识。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深度参与至关重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建立相关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制度,同时高校也要刻不容缓地在教学和科研上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长久稳定,国家的“卓越计划”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6):100-104.

[2]彭和平,彭碧薇.“3+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11-13.

[3]孙道胜,程家福,潘和平.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保障机制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3):66-6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卓越校企育人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画与理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