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的政策指引、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0-03-28胡硕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0期
关键词:立德要素育人

胡硕娇

[摘           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树立起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即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不仅紧密结合了高等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同教、学、做合一、情境教学和生活教育观等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通过理念先行,强化德育寓于高校语文的系统设计,挖掘资源,厚植德育寓于高校语文的教学载体等实践举措,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成效。

[关    键   词]  高校;语文教学;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180-0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课程教学又是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手段,而课程实施的效果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旋律,在教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德育元素渗透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主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本研究即是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切入,从政策指引、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去探讨高校语文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基础课程的切实发展。

一、政策指引

2014年,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明确提出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在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2020年,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内容,并对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设计。

政策之于教育,犹如箭与靶的关系,政策聚焦于教育的哪些方面,教育需要以此为教学革新的逻辑起点进行改革。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关注高校的德育工作,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层层深入。从提出要将高校德育内化至各学科之中,到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对德育内容进行润物细无声的融合,又到强调立德树人的系统化教育的落实,即“三全”育人的方式,采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策略在各门课程中实施高校德育。(2)重点突出。“立德树人”作为时代的主题被鲜亮地摆在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塔尖。“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育人”是教育的起点,而只有“立德”才能够“成”人,这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高等教育是适用且重要的。(3)指导明确。从“倡议”层面逐步深化到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层面。《指导纲要》的制定,无论从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分类推进、全程融合,还是评价机制等方面,都为各高校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指导。总的来说,也就是希冀高校的各学科教育能够和思想政治教育达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关系。

二、理论支撑

将德育要素植根于高校语文教育,既可以被看成一项应然的常规化教育教学工作,也可以被看成一项具有时代革新性的课程教学改革活动。而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件,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效果:一方面它为课程教学改革赋予了理论支撑上的供给,另一方面为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明晰了方向。

(一)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于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方面,但是,尤為突出地表现在教学上。他提出,“教”和“学”都需要将“做”摆在中心的位置,将“做”作为“教”和“学”的有力基础,并强调“不做无学”和“不做无教”。由此凸显出“做”的重要性。而高校语文所具有的人文性、审美性[2]等学科性质,正好同该理论相契合。在高校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对大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具有对大学生在文学作品赏析、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等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育。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大学生也能够掌握语言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生亲自感悟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长。如通过指导、鼓励学生用意志力的支撑去完成晦涩难懂的诗文解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对比赏析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常常被教师所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如果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就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意志品质,课堂教学也通过“做”强化了德育的功能,即是将德育植入了课堂文化中。

(二)情境教学与生活教育观

所谓情境教学,即是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或者带领学生介入充满情感色彩、生动具象的场景或场所中,以此引发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感受刺激,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展的方法。由此能够看出,情境教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其进行课程教学的介质为对生活、社会等方面的加工和提炼,这一方面与陶行知生活教育观中的“课程回归生活”理念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二是,其进行课程教学的宗旨在于情感刺激与情感传递,从而发挥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这一理论基础又恰好与高校语文教学所具备的课程设计的情感性特征相匹配。高校语文课程教学通过采用情感带入、角色扮演等方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甚至采取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向自然的方式。总的来说,就是将“身边世界”作为情境教学的来源,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或走进让大学生感同身受的情境之中,而这种情感的激发,不仅能够激发出大学生文学作品创作的灵感,也能够顺势通过移情的方式将对事物的感受升华为对心灵的涤荡,特别是对完成心理健康、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道德育人具有很好的助力作用。

三、实践路径

(一)理念先行,强化德育寓于高校语文的系统设计

高校语文隶属于语文学科,并且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不仅包括工具性,还包括人文性、审美性等特征。在高校语文教学的思路上,由于部分大学生弱于文化和“心”的层面,因此,高校语文教学已经从传统的大学生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培养向高校语文思政、语言文学育人的观念转变。[3]

理念作为德育与语文育人协同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发轫,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去完善高校语文教学改革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两个层面实现转变与提升。在理念层面,需要高校语文教师首先在主观上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是高校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主力军,研究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学习、交流、研究,才能够实现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德行,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的人才培育。重点在于,要坚持树立起用整体观育人的理念。要从以往的知识观、能力观转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强化“立德树人”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还要树立起协同育人的理念。对高校德育内容中的理想信念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生态文明要素和心理健康等要素进行协同整合。在实践层面,要建立并努力践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要求语文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集体参与到高校语文课程如何渗透德育要素的系统设计中,而并非让每位语文教师自己单打独斗地将零星的德育要素嵌入自己所教授的语文课程中。并且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实现在整合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大学生语文育人与德育协调发展的高校语文校本教材,引导大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主动进行思考,以此增强立德树人浸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大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推衍。[4]

(二)资源挖掘,厚植德育寓于高校语文的教学载体

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重构是进行高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改革的坚实基础[5]。(1)改变传统的知识和思想、技能和素质相割裂的想法,以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依托,采取“点对点”的方式,一是挖掘,逐个挖掘每个知识点、技能点所能对应的德育要素,最终形成一门课程完整的德育要素表;二是整合,通过分析出现相同德育要素的情况,优中选优,以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知识技能教学为依据,剔除其他相同德育要素,最终明确该课程中所有的德育要素点。(2)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的语文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涉及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各方面德育要素的规定,这些规定需要跟随时代变迁,教育政策的更迭进行实时更新。另一方面,每位教师设计出的每门语文课程的德育要素点,及与知识点、技能点的关系,以及对应的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甚至是实施后的心得、体悟等都被置于该校的高校语文教学资源库中,以方便每位语文教师随时学习与借鉴,以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备课与课堂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4]陈晓峰.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语文教改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4):108-113.

[2]万志全,龙溪虎.论立德树人在“大学语文”中的价值实现[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2):78-82.

[3]张秀芳.立德树人:人文取向的大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学改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66-68.

[5]邹佳叡.立德树人背景下语文科德育的成效、缺失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38-4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立德要素育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