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机理及干预路径

2020-03-28杨嘉悦彭维新李俊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0期
关键词:问卷交流心理

杨嘉悦 彭维新 李俊廷

[摘           要]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及走访得知,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比较严重,据此基于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机理,根据兰州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问卷为依据,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路径进行探究。

[关    键   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机理;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110-02

身处信息化时代,手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大学生作为业余时间较多的群体,使用手机的时间相对更长,大部分学生还会出现没有手机在身边就出现焦虑的情况,这种心理已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对于手机的过分依赖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解决大学生依赖手机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机理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

1.手机功能的增加和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功能逐渐增加,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从现阶段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正常交流的同时花费大量时间在打游戏和刷微博等娱乐项目上,占据了大多数学生的业余时间,多样化的游戏和具有趣味性的新闻内容都会令其对手机产生依赖心理。这种依赖手机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未来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沟通交流方式的变化。刚刚走进校园的大学生对身边的同学和事物都不熟悉,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可能会很难,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微信和QQ交流迅速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为之后同学之间的互动做好铺垫,这是手机带给学生交流方式的改变。多数学生使用手机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有趣的事物,有效提升同学和朋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采用在手机上维系友情和爱情的交流方式,这也是大学生依赖手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开放的大学环境。大学生经过十几年严格的教育进入大学,从相对严格的环境进入一个相对到宽松的大学环境,大多数高校为学生留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大学生的生活费较初中、高中阶段有所提升,多余的生活费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生活,目的是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提倡的是自主学习,但对于没有目标和理想的大学生,开放的大学生环境对自制力较弱的学生会具有抑制作用,使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手机上,并对手机产生严重的依赖,与大学教育的初衷相违背。

(二)自身心理的需求

1.心理需求。学生经过长时间严格的管教,在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后得到了释放,大学相对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成为普遍现象,并在大学期间充分享受所有闲暇时光以得到心理满足;手机的电话和社交软件的交流功能方便了学生与家人和朋友间的交流,令大部分学生无法放弃使用手机;手机的多媒体功能和多样化的游戏为学生的闲暇时间提供了多样的消遣方式,逐渐使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使用手机是因为从众心理,看见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使用手机进行有趣互动,这对身边的同学有影响和引导作用,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为了和同学有更好的交流产生参与性的心理。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对待事物时仍然不具有十分成熟的心理,在新鲜的事物出现时心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也是大学生依赖手机的重要因素。

2.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高校聚集了不同城市、不同家庭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程度测试时发现: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的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没有明确目标且孤独感较重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较具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强,相关材料说明大学生的孤独感决定了其对事物的看法,对于孤独感较重的学生,手机是其排解烦闷和增加乐趣的有效方式,能为枯燥的生活增加乐趣;内外向性格的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也呈现了明显的差距,内向的学生通过使用手机进行聊天和娱乐增加自身的幸福感,外向的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处理事情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对手机过于依赖的问题时,大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置相应的干预策略,减弱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二、对兰州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手机依赖量表分析

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情况,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以所在班级为对象进行问卷的初步测试,保证了问卷的可信度及有效度,不断完善问卷,形成最终的量表;以最终的量表问卷为基础,在兰州工业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广泛开展了随机调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有1322人,收集了三个年级1309份数据,其中男生926人,女生396人;艺术类专业105人,人文类专业231人,理科类专业362人,工科类专业611人,由于学校的性质为理工科院校,调查样本相对均衡,有效问卷达99%。

(二)调查分析报告

整理调查材料,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出了兰州工业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特点并进行分析,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使用度相当高,近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按照网络成瘾标准及相关研究表明,每天频繁使用手机5小时及以上者可以界定为手机依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2.6%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4~5小时以上,而令人吃惊的是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中,玩游戏这个选项占比最高,依次是微信、刷朋友圈,还有看影视剧、打电话、查阅资料。手机资费高低也能判断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显示,每个月学生手机的月花费在30~50元之间的占21.2%,每月手机资费在50~100元之间的占45.8%,每月手机资费在100元以上的占33%。对于出門时忘带手机时会不会产生焦虑不安,有57%以上的学生无法忍受,会表现出比较焦虑或很焦虑的现象。有43%的学生在忘带手机的情况下表现出焦虑或者很焦虑,不能忍受手机关机或者没电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都是随身携带充电物品。对于能忍受手机关机多久的问题中,有一半的学生显示不能接受关机的情况。关于学生上课的时候会不会经常玩手机的调查问卷,有将近43.6%的学生显示经常玩手机,很少和偶尔使用手机的有将近20%的学生。关于学生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的原因及频率的调查结果中显示,52.3%的调查者认为“课程太无聊”是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他们通常在课堂玩游戏的占45.61%,发微信聊天的占31.2%,追剧的占9%,用手机做其他事情的占14.19%。

关于大学生上课时间段是否会产生手机过度依赖的调查中显示,有67.21%的受访者表示出非常依赖的情况;通过对大学生携带手机的情况可知,大多数学生出门上课或出去进行娱乐活动时必须携带手机,如果发现手机没有带出门会立即出现焦虑的心理并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会取回来,这些数据均能看出,手机的过度使用已潜移默化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通过对兰州工业学院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象比较严重,对自身的成绩和专业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策略

(一)增加学生沟通交流的多样化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原因是受到心理需求和自身性格特点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解决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可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心理诉求影响手机依赖程度的问题,教师应采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充分了解学生过多使用手机的原因,并根据使用的原因设置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上课将手机统一管理上交,下课后归还。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学生活动多样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解决过于依赖手机的问题,例如:教师在对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进行沟通时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采用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类,性格相似的学生成为一组完成实践活动,长期进行户外的实践活动会增加学生的意志,有效解决学生依赖手机的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手机管理制度

手机的过度依赖使学生的学习意志不断削弱,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各高校在设置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路径时可采用建立完善的手机管理制度,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针对大学课堂存在很多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在课堂上玩手机不仅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还会降低听课质量且无法获取需要掌握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考试和工作造成影响,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在课堂不玩手机或不拿手机就会难以在课堂上安静听讲,这种现象是严重的手机依赖症,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伤害。针对大学生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手机的现象,可以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的学生采用减分惩罚。其次,提高上课的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例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多以举例和游戏的参与互动文主要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两者之间不进行及时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影响,针对该现象,教师在课前应将学生的手机集体收起来,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手机会自觉地听讲并与教师增加互动,采用此种手机管理制度的初期,学生出现无法适应而听课效果差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适应此种上课方式且提高听课质量;最后,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融入日常教学中,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机会,将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向学习和科研的方向转移。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提出的几点手机依赖干预策略希望对大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摆脱手机依赖提供一定的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薛宪方,王洋凯,高宁,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90-95.

[2]闫晴.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6(32):180-181.

[3]巩长芬.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形成机理及管理措施[J].青年時代,2015(20):167.

[4]张晓旭,朱海雪.手机依赖者的冲动性行为特征及其心理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5]贺德辉.论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与小组合作干预培养学生沉静力[J].教育现代化,2016,6(13):142-14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问卷交流心理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心理小测试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交流”等5幅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