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28程相叶王海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0期
关键词:校企机制政府

程相叶 王海江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目前,校企合作组织松散、合作内容不深入、合作的机制不灵敏、合作效益不高,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校企合作进行思维升级,进行更高层次的“校企政社四元合作”,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水平和效果。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新模式;校企政社合作模式;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038-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在政府文件中首次明确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0年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运行校企合作“双赢”模式,校企双方要以这“四个合作”为主线,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资金、人才、技术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为校企双方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意义重大,一言以蔽之,即“利国利民,利企利校”。

对于学校来说,既有利于丰富学校办学的社会资源和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又有利于专业设置和课程优化,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拓展企业人力资源的来源和渠道,避免“用工荒”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为企业的长期人才储备奠定基础;对国家来说,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实际应用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对社会来说,缓解日益严重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校政企社元四合作模式”中的“校”是指普通和重点高校,即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教学主体;“政”是指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其下属的各种事业单位。“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组织。“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利益要求所组成的一种民间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二、校企合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日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甚至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获得智力、人才和技术支持,高校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它是知识、人才和技术集中的地方,不断地推进与高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三者的结合,有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赢得潜在客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国高校运行主要依赖政府的拨款,但是政府的拨款只能够勉强实现高校的正常运作,却很难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难以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纯依靠政府拨款很难满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除财政拨款之外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并获得资金支持。

三、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措施

目前,校企合作分为工学交替、弹性学习、订单班、冠名班、教学工厂、实习基地、职教集团、“3+1”模式八种模式。虽然校企合作模式多样,但是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层次偏低、合作管理不力、合作机制缺失、合作内容单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

对社会需求、企业具体需求了解程度不够,存在一定专业设置的“同质性”、培养模式的“盲目性”、培养方案的“理论性”、课程设计的“滞后性”。

从教学管理来看:(1)专业设置未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区域特色;(2)课程体系不合理,侧重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训练;(3)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不明显;(4)教学手段,特别是“O2O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不足;(5)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等综合教学方法应用;(6)教学机制不灵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反馈机制迟滞。

从师资建设来看:(1)“双师双能型”教师比重小,实践教学指导不足。(2)在职教师挂职锻炼、在职培训学习不足。

(二)企业方面

(1)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未能统筹兼顾。校企合作见效周期时间长、见效慢,不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2)企业考虑到学校的层次和类型,校企合作以单项或专项合作模式较多,全面合作较少。(3)学校主动模式较多,校企共建模式较少。(4)合作层次以浅层次的合作较多,深层次的合作模式较少。

(三)政府方面:角色定位不准确,功能发挥缺失

(1)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认知不足,导致法律保障、政策引导和组织力度不够。(2)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不充分,对企业成本降低、利润提高实质性举措较少,企业获得实惠较少。(3)政府合作组织顶层设计缺失,表现为校企合作专门组织机构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运转机制不灵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四)社会方面:孕育校企合作土壤不丰富,资源匹配较少

(1)社会意识滞后于时代、经济发展的脚步,比如过分看重学习的理论性和功利性,忽视学习的应用性和服务性。(2)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人才流动方向单一。(3)行业组织指导不足,行业组织是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重要形式,在实际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组织对校企合作关注度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一)学校方面

从教学管理来看:扎根社会土壤,专业设置结合社会需求。(1)深入市场调研,明确行业、企业、职业对未来求职者的具体需求。(2)建立CBE(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学生胜任力作为突破口,仔细剖析职业能力,建立“岗位要求—课程教学—项目实训—定岗实习—就业上岗”人才培养流程。(3)更新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和观念来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升学习效果。(4)采用“O2O混合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方法,提高知识传递效率和效果。(5)根据学情,实时调整教学方法,建立立体化、可视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从师资建设来看:(1)加强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2)加强在职教师的学习提升力度,增加对外交流的机会,增加在职教师的知识存量。

(二)企业方面

1.树立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理念,做合格“企业公民”。

2.校企政社合作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层次和学校类型考虑拓展合作的方式、合作的领域,加强深化合作的领域、程度。

3.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长期供给,主动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团队、文化底蕴,定期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各种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另外,校企双方还可以在优化管理系统、科研成果转化、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共享研发成果。

4.加深合作层次,实现合作的特色与创新,在合作中实现无缝对接,即厂长对接校(院)长,产业对接专业,师傅对接教师,车间对接课堂,实训、实践基地对接教师工作室,企业文化对接校园文化。

(三)政府方面

1.全面认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扮演着引导者、推动者以及协调者三种角色,合理界定其管理边界。

2.科学甄选校企合作示范企业,充分运用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对校企合作有贡献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贴息贷款,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3.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首先政府制定《深化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从法律层面予以推动,然后可考虑在政府建立专门的校企政社合作指导委员会,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部门,在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接、实施校企合作项目。

4.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十大运营”机制即:领导机制、目标机制、动力机制、运作机制、环境机制、反馈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师资建设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

(四)社会方面

积极孕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土壤,引导优秀人才主动创造社会价值。

1.社会认知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提出 “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协同与创新将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主流,社會各方面要营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社会思潮。

2.正确看待职业的“稳定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社会青年才俊拓展职业发展道路,将自己发展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

3.社会中介组织,特别是行业组织要引导行业积极参与社会分工与合作的社会意识,起到社会发展的“传动轴”作用,将国家创新战略引导到具体创业行动中。

总之,“校企政社四元模式”合作过程中,政府是主导,学校是主体,企业是主角,社会是主线。政府主要起引导、监督、协调、服务各方的作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学校主要起到企业、政府、社会培养人才的作用,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为提供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是主线,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主要为政府、学校、企业提供文化土壤,实现治理体系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赵永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36):36-38.

[2]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3]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1.

[4]王士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5]李进,丁晓东.产学合作教育研究与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校企机制政府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皮革机制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