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2020-03-23黄海定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黄海定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时代教育理念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向。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特征及意义着手,阐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要求,探索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新的时代背景呼唤教师从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方面做出改革创新,尽管当前教师在理念方面已做出相应改善,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些许问题,正在使用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应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素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特征及教育意义概述

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综合性等特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既要传输系统、科学、全面、专业的学科知识,又要提高学生将所学习的语言文字熟练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的言语理解表达能力、文学知识素养等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倡导的积极理念,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吸收更加多元的知识、锻炼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丰富专业知识、锻炼提升教学能力;对于小学语文学科,可以实现学科教学的突破和创新,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进步,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要求分析

核心素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方面,主要包括培养提高小学生言语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认知能力。言语理解能力具体指引导学生读懂弄透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内容、基本文体的表达特点,经过练习形成一定语感。语言应用能力具体指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不同语境及作业要求,通过书面和口头进行流畅表达,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具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具体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形象力、创造力思考体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生活道理,有所思有所感。审美认知能力具体指学生能够感知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体悟生活与人性之美,形成热爱文字的情感,成为有良知的人。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主要从优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式,增加课外实践,加强阅读训练,提升阅读能力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展开探讨。

1.优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核心素养目标,首先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面做出优化突破。这是基础前提,也是根本关键。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推动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优化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充分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适合小学生的读物,既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够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创新授课方式,增加课外实践。创新授课方式是实现教学突破又一重大难题。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导学互动”等模式,实时进行相应课外实践,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课文《将相和》为例,师生可以进行合作,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揣摩人物性格特点的方式方法,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的方式,给予学生主动权,如就“廉颇为什么要背上荆条”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评价,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认可。以上种种方式能够实现授课方式的突破创新,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使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锻炼培养。

3.加强阅读训练,提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需要锻炼学生提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不同文体的训练会培养学生不同的素养,哲学类文章能够开阔眼界、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阅读文言文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此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勤加思考。小学生的阅历较浅,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不会往深處出发,需要教师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指引,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教学课文《白杨》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无私奉献者的精神以及对后代的教育思想。教师可通过“文章对白杨树的描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等系列问题,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深刻体会文字背后所深藏的真切情感。通过不断引导学生阅读训练,用优美的文字来触动学生内心,丰富学生的情感思维,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会得到锻炼提升。

4.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语文学习是终身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阅读对语文学习有着且深远的影响。知识储备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知识修养与品德情操。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合理性便在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语文学习的意义以及对未来学习与工作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课堂上播放《朗读者》《古诗词大会》等蕴含丰富语文知识的节目,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生的喜好为大家推荐各种类型的优秀读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阅读习惯便是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之一。学生的知识量高有利于其理解感悟人生,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境遇。

语文学习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始终,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课程的改革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引导教育,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读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

[2]周玉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7).

[3]苏小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种子课程”的建构[J].西部素质教育,2019(01).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