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巧妙设计

2020-03-23蒋陈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练习小学数学

蒋陈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设计逐渐受到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这使得教师对教学设计定制整体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与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效果具有直接的联系,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巧妙设计展开探析,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练习

数学课堂练习并不是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实现自主探索。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共同追求的目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使课堂练习的价值得以高效发挥,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实现巩固知识目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可行的课堂练习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练习设计行动

结合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分析,部分教师存在言行不一的情况,并没有在行动上去进行精心设计练习。多数教师可以认识到课堂练习对学生学习效率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却没有在课堂设计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师认为成绩高于一切,即便部分教师愿意为学生设计贴近生活、有趣味的课堂练习,但是为了应对考试,只能让学进行机械化的练习。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练习题多数来源于教材中的练习题,缺乏自己原创设计的习题。与此同时,多数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堂练习主要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导致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时,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限制,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的状态,进而失去了发挥主动性的机会。

3.习题设计不具备代表性

根据当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实际情况可知,多数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习题并不具备代表性,导致学生在做类似题型时,只是进行机械的重复动作,其真正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在此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进而影响练习效果。由于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习题不具备代表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他题型未能到充分的练习。如果学生将多数时间花费在课堂习题练习上势必会减少教学时间,继而拉低教学的整体质量。

4.缺乏情感关注。在每节课的习题练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目前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会将重点放置在学生练习结果上,在指导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缺乏情感关注。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极其敏感的阶段,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可,如果教师忽视了对其情感的关注,势必会影响学生练习时的信心与积极性。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1.设计多元化的练习形式

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此阶段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进而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习题练习,此时还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借助最佳的组织形式来帮助学生提升练习效果,以此来达到习题练习的目的。在科学、高效的练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必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优势在此组织形式下可以發挥得更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习题练习的积极性,其中包含多元化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练习题目,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习题练习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课堂习题练习中,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内容,而本节课的学习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小数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可以设置“基础题”,即简单的比较大小:3.13米○4.53米、5.56米○8.43米、9.023米○9.0米;第二部分为“巩固题”,即“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7.3<□、□<43.45<□;第三部分为“提高题”:让学生将6.5、6.08、34、70.4、16.09等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排。在本环节的课堂练习设计中,即便都是比较小数的大小,但是却是以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伴随练习题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提升,并达到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需要让其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衔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具有表达自身见解的机会与平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习题时,要保证所设计的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练习中。比如在学习有关测量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测量工具量取某件物体或者是自己的身高,以便让学生了解本节知识与自身实际生活的联系。又如,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同桌或者小组之间扮演售货员、消费者等角色,学生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

3.确保所设计习题具有代表性

(1)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以字母的形式表达出来。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以便让学生更加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如在第1题中,教师让学生表达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便让学生对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强化复习;第2题则是促使学生应用以往所学的知识点,并与第1题结合,为接下来第3题的组合图形学习做出铺垫。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以往所学内容,实现巩固的效果,还能够为第3题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提供支撑。

4.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积极的语言鼓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时刻保持健康、放松的心情,以便促进学生的大脑运转。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积极的指导,无论是在前期的练习准备还是整个习题练习过程,都需要积极地参与,以便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练习。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自身的语音、语调。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此时,教师需要给予积极引导,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勇敢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与见解,进而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为其提供充足的自主练习时间与空间,并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情感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题练习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练习方式对学生提升数学逻辑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实现优质的课堂教学需要课堂练习的辅助。教师需要全方位地认识到练习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价值,继而为学生提供高效的课堂练习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桥.探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51.

[2]魏彦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261.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练习小学数学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