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教学初探

2020-03-18卢茂淑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七初级中学266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公因式问题意识定理

卢茂淑(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七初级中学 266400)

过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常常将关注焦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层面,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方法,极易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设置一道坚固的屏障,从而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个人潜能的激发。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将发生变化,以至于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数学成绩也一落千丈。

一、基于学习兴趣,乐于提出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知识的一个先决条件,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大凡人做一件事体,要是没有兴味,简直可以说没有结果的,要晓得兴味有了,才可以期必往前进……越发肯往前进,兴味越发浓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一旦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怀着百倍的热情与激情投入学习情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也会节节高升。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应当始终带着一种浓厚的兴趣与学习热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这一数学理论是由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创立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笛卡尔创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原来,笛卡尔通过观察蜘蛛结网的全过程,脑海当中才出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论雏形。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数学故事情境中。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人潜质被激发出来,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自发提出一些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联的数学问题。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当学生与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步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学习意识与问题意识,进而为后续学习难度更大的知识点埋下伏笔。

二、基于学习习惯,勤于提出问题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所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尤其在遇到数学难题时,应当勤于提问,并查找自身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由于初中数学涉及的概念、定理、定律较多,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学生由于产生模糊认知,而出现概念混淆、定理滥用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在遇到易错知识点时,应当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使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三、基于理性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初中是学生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理性思考能力日渐成熟,在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能够理清思路,对问题本质进行探究。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提炼,如果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应将内心深处的困惑、疑问表达出来,然后,在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揭开最终的谜底。

以“因式分解”的知识点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准确提取一个算式的公因式,使算式简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了两道提取公因式的题目,第一道题目是4a2b+10ab2,第二道题目是12x2yz-9x3y2,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提取出这两道算式的公因式。有的学生提取的结果是2a(2ab+5b2)、3xy(4xz-3x2y),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提取结果进行点评,点评结果是这两道算式的公因式提取错误。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学生应将内心深处的想法与疑问及时提出来。学生:“如果把这两个因式与括号内的余项相乘,结果与原算式相同,为什么提取的结果是错误的?”当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可以选择其他学生代表负责作答,或者采取直接讲授的方法,将提取公因式的注意事项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如果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应当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不能漏掉同类项;第二,公因式要提尽;第三,多项式的首项必须取正号。”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疑惑也将消除。因此,上面的两个提取公因式问题也将快速得到解决,即4a2b+10ab2=2ab(2a+5b)、12x2yz-9x3y2=3x2y(4z-3x)。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知识点。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也会运用理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大有裨益。

四、基于知识短板,敢于提出问题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一旦遇到学习难点就会望而却步,以至于“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经常鼓励学生,如果遇到数学难题,应当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与知识短板。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性、有效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借助于团队合作的力量,破解数学难题,以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以“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点为例,在学习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画图功能,分别予以演示,然后利用口述的方法来表述具体的概念。即直线是经过两点的一条线,直线两端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而且直线的长度不可测量;射线则是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射线可以向端点一方无限延伸,长度也不可测量;线段则是直线上面两个点之间的部分,线段两边有端点,而且可以测量长度。

由于这三种线型的概念具有相似性,部分学生极易混淆三者的概念,因此,在基础概念知识讲授完毕后,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惑点表达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跃跃欲试,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射线可以向端点一方无限延伸,而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那么直线和射线的长度该如何比较?”当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转化为动画演示课件。首先在大屏幕上面画出一条直线,然后画出一条射线。接下来利用画笔功能,分别延伸两种线型。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发现,直线与射线的延伸并没有一个终止的尽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直线与射线的长度无法进行比较,它们的长度不可测量。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对所学知识点的快速吸收与消化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基于创新思维,勇于提出问题

创造与创新思维是促进学习能力提升的动力源泉,而“问题意识”的形成则是创新思维意识形成的一个关键要素。尤其对初中数学知识来说,其对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造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教师应当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指引学生勇于提出一些创新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初衷,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氛围,以达到突破数学难点,解决高难度数学问题的目的。

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授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由于全等三角形判定是初中数学的关键知识点,在历次考试当中,始终占据着较高分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采取图形实例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视觉神经产生强大的冲击效果。这样,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快速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后,应当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判定条件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质疑,然后,教师和其他同学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课堂讨论,以验证学生观点正确与否。

比如,学生提出:“如果满足下面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定理。第二,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定理。第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定理。第四,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定理。第五,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直角边斜边定理。除了以上五个判定条件外,为什么没有角边边定理与边角角定理?”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在教材当中并未进行验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演示的方法,验证学生提出的这一观点。在验证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完成证明过程,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开发,提出问题的勇气与信心大增,这就为学好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之一,因此,教学应当及时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将心中的质疑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通过集思广益,清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为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猜你喜欢

公因式问题意识定理
J. Liouville定理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多项式整除及最大公因式理论整理与探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因式分解三步曲
Individual Ergodic Theorems for Noncommutative Orlicz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