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阿霉素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17闫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阿霉素毒副胃癌

闫萍

胃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该疾病患者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待患者有所发觉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临床对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1,2]。化疗的应用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表阿霉素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抗癌治疗用药,近年来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为探析表阿霉素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对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 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展开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 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3 例;年龄27~72 岁,平均年龄(52.2±8.8)岁;12 例Ⅲb 期、19 例Ⅳ期;11 例为中分化腺癌、17 例为低分化腺癌、3 例为印戒细胞癌;18 例为未接收或无法手术患者、13 例为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观察组男19 例,女12 例;年龄24~71 岁,平均年龄(52.1±8.2)岁;11 例Ⅲb 期、20 例Ⅳ期;12 例为中分化腺癌、16 例为低分化腺癌、3 例为印戒细胞癌;16 例为未接收或无法手术患者、15 例为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胃癌(包含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②未曾接受化疗或经化疗后6 个月出现进展;③依据国际TNM 分期均为Ⅲb 以及Ⅳ期;④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⑤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⑥白细胞计数>4.0×109/L;⑦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⑧有客观可测量病灶。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心肺功能异常;④病例病史资料不完整;⑤对此次研究中使用药物存在禁忌;⑥患有精神疾病;⑦存在意识障碍;⑧患者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奥沙利铂以及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治疗,奥沙利铂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62)13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 天。卡培他滨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44)1000 mg/m2,分早晚两次口服,第1~14 天。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表阿霉素(曾用名:注射用盐酸表柔吡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45)进行治疗,表阿霉素用药量为40 mg/m2,静脉滴注给药,第1 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 天;卡培他滨800 mg/m2,分早晚两次口服给药,第1~10 天。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使用阿扎司琼(浙江万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60)进行止吐治疗,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化疗后对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验,若该指标检查结果显示<1.5×109/L 则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给药,至数值恢复正常。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期间应叮嘱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其接触冷水、冰冷食物。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3]:治疗后发现可见病变完全消失且时间>1 个月则为完全缓解;治疗后肿块较之治疗前缩小≥50%,且时间>4 周则为部分缓解;肿块缩小<50%则为稳定;出现新的病灶、1 个或1 个以上病变增大>25%则为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2 毒副反应 主要包括神经毒性、恶心呕吐、腹泻、脱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6%,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6.1%;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饮食因素是诱发该疾病的重要外因。曾有调查研究发现,喜欢食用腌制品、油炸食物、高盐饮食会诱发胃癌发生发展。另外饮食过快、饮食不规律等也可能会引起胃黏膜损伤,诱发胃癌[4,5]。导致胃癌发生的内因主要有遗传、精神、免疫以及癌前病变等因素。遗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大量临床研究调查发现,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胃癌患者亲属中胃癌患病率比无家族病史的高出2 倍以上[6,7]。精神因素,如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也等同于强烈促癌剂威胁患者身体健康。有资料表明,7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胃癌前8 年内遭受过不良生活事件。癌前病变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异形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等[8]。现代医学认为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进展期胃癌可先进行术前化疗,提高手术切除率,而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则更推荐进行化疗以及最佳支持治疗,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3]。奥沙利铂是第3 代铂类药物,其抗癌活性更好,且与顺铂、卡铂无交叉耐药,对骨髓抑制较轻,无肾毒性。卡培他滨属于氟尿嘧啶新一代口服用药,对该疾病具有靶向作用,口服用药的方法也可达到或超过5-氟尿嘧啶(5-Fu)持续给药的效果,在消化道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由奥沙利铂以及卡培他滨组合的用药方案在胃癌治疗中应用较多,该种用药方案毒性反应较低,给药方便,但疗效并不理想。表阿霉素属于第三代蒽环类药物,其属于阿霉素的同分异构体,该药物对心脏、骨髓毒性明显低于阿霉素,是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胃癌的常用药物。于立江[10]的研究中观察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使用表阿霉素进行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69.23%。其研究认为表阿霉素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效果良好。本次研究结果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6%,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6.1%;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表阿霉素与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中晚期胃癌患者使用表阿霉素结合化疗治疗有利于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阿霉素毒副胃癌
Glabratephrin通过抑制P-糖蛋白逆转三阴性乳腺癌的阿霉素耐药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中药单体对阿霉素增效减毒作用研究进展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丹参酮ⅡA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化疗敏感度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