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2020-03-13张日光陈绍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毒副营养状况放化疗

张日光, 阳 柳, 陈绍俊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工人医院 肿瘤科, 广西 柳州, 545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医院 肿瘤科, 广西 柳州, 545001)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受食欲减退、消化道梗阻、味觉改变等因素影响,摄食量明显减少,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手术是临床治疗胃癌的首选方式。辅助放化疗是胃癌术后常用的治疗手段,化疗药物能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及合成,但对机体正常细胞的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损伤胃肠道功能,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症状,还可增加辅助放化疗所产生的毒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耐受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3]。因此,放化疗期间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干预在增强患者耐受性、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探讨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放化疗毒副反应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行辅助放化疗的患者88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n=42)与营养风险组(n=46)。营养正常组中男24例,女18例; 年龄26~71岁,平均(47.52±3.26)岁; 胃癌病理分期包括Ib期10例, Ⅱ期12例, Ⅲ期20例。营养风险组中男26例,女20例; 年龄25~72岁,平均(48.01±36.31)岁; 胃癌病理分期包括Ib期12例,Ⅱ期13例,Ⅲ期21例。2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经胃癌D2根治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胃癌; ② 了解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 无精神系统疾病、意识功能障碍; ④ 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排除标准: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出现肿瘤远处转移者; 预计生存期小于6个月者; 伴有重要脏器器质性损伤者。

1.2 营养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NRS2002[5]进行评估: ① 营养分数。1分,较过去1周,食物摄入量降低25%~50%, 3个月内体质量较原来降低>5%; 2分,较过去1周,食物摄入量降低>50%~75%, 2个月内体质量较原来降低>5%; 3分,较过去1周,食物摄入量降低>75%, 1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② 年龄超过70岁记1分。③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评分>10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头部外伤、骨髓移植者记3分; 合并脑卒中、严重肺炎、恶性血液病、腹部手术记2分; 合并长期血液透析、肿瘤、糖尿病、肝硬化、急性并发症、髋关节骨折记1分。NRS2002总分=①+②+③, 总分最高为7分,总分≥3分判定为存在营养风险,总分<3分判定为营养正常。

1.3 辅助放化疗方法

放疗选用直线加速器6 MV X线,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放射剂量为45.0 Gy/25 Fx。勾画的靶区范围包括残余胃、吻合口、瘤床、局部淋巴引流区,每周连续照射5 d, 休息2 d后继续照射,重复该方案直至疗程结束,共照射25次[6]。同步化疗方案: 口服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 按照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 825.0 mg/m2, 2次/d, 放疗当天服用,放疗间期停用,直至放疗结束。

1.4 观察指标

放化疗期间记录2组骨髓抑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道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化疗不良反应分级标准[7]对毒副反应进行分级,分为0、1、2、3、4级,并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放化疗毒副反应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营养风险组骨髓抑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道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营养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营养状况与骨髓抑制(r=-0.527,P=0.001)、神经系统(r=-0.352,P=0.001)、血液系统(r=-0.430,P=0.001)、胃肠道(r=-0.380,P=0.001)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即患者营养状况越差,毒副反应发生风险越高。

表1 2组骨髓抑制及神经系统毒副反应比较[n(%)]

与营养正常组比较, *P<0.05。

表2 2组血液系统及胃肠道毒副反应比较[n(%)]

与营养正常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作息规律的改变,胃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死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8]。

胃癌患者因肿瘤侵袭导致摄食量减少,胃肠吸收功能也受到影响,故多数胃癌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胃癌的首选方式,但手术对患者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且因胃癌早期发病较为隐匿,一旦发展为进展期,手术难以根治,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存活率[9]。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辅助放化疗成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常用治疗手段,其主要通过化疗药物来抑制肿瘤细胞活力,从而阻止肿瘤病灶转移,提升手术疗效[10-11]。临床研究[12]发现,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可干扰正常细胞代谢,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骨髓抑制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道等毒副反应,且因胃癌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对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抵抗能力较差,而化疗药物可促进胃肠道黏膜血管收缩,减少消化酶及胃酸分泌,从而降低患者胃肠道消化功能,进一步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营养风险组骨髓抑制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道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营养正常组高,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营养状况与骨髓抑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道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营养不良状况可增大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发生风险[13]。因此,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营养干预,提升其机体抵抗能力,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毒副营养状况放化疗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