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调查研究重要论述述论

2020-03-11刘先春李金玲

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调研总书记研究

刘先春 李金玲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提要: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指南。“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揭示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实践诉求,“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深化了调查研究的价值意蕴,“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指出了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则,“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时代要求,“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构筑了调查研究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是调查研究的实干家和理论家,在相关讲话、著述中多次论及调查研究,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调查研究、如何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等重大问题,形成了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深入学习、梳理提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义,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论述的主要内容,对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党内外、国内外环境处于深层次和加速度变化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危险、新挑战复杂尖锐,亟须加强调查研究加以认知和应对。习近平总书记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党面临的日益复杂尖锐的考验,以及重大决策部署亟需落地落实等迫切的实践诉求,提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的重要论断,以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决策部署稳步落实。

(一)新矛盾新问题亟待攻坚破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2]404事业的历史开创性和无可借鉴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新形势下继续弘扬调查研究这一重要的传家宝,大力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为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标注了工作重点,指明了主攻方向。其一,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动力源泉。全面精准了解人民的需要是提高人民幸福感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指出:“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3]因此,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关键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经环节则是开展务实的调查研究,全面深入把握人民群众的现实状况,以强有力的针对性决策攻克新矛盾、新问题。其二,切实厘清“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推进调查研究的基本路向。“不平衡”侧重于横向间对比的差距,“不充分”侧重于纵向比对显示出的短板。通过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掌握具体哪些方面的发展存有不平衡和不充分,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找准造成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原因,探寻破解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切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新考验新危险日益复杂尖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并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面对执政环境的复杂性和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因素的复杂性,通过调查研究深化对党面临的危险考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是新时代推进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缘由。其一,亟须通过调查研究深化对考验和危险的复杂性与尖锐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4]。在此情况下,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应以更强烈的调查研究意识和更完备的调研能力,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及时总结反思短板和劣势,达到及时防范和有效整治风险考验的应然效果。其二,亟待通过调查研究为应对考验和危险提供实际解决方案。深化认知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初级目标,在调查研究、整体掌握新考验新危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全面系统分析和应对考验和危险,以调研信息为基本依据,科学甄别、系统梳理、科学论证,找到攻破难关的有效途径,有力防范化解重大考验和风险,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意识和能力,锻造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和素质。

(三)新目标新任务需要落地落实

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次重大会议和决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如何科学有效推进政策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5],这为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落实新目标新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一,新目标新任务落实的迫切性需要开展务实的调查研究。当下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承接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的开篇,党内外、国内外的环境发生着深刻剧烈的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面临着巨大的转变。在重要的历史发展坐标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亟须“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确保将党的重要会议、决议和文件中的任务、目标、蓝图进一步落实落地。其二,新目标新任务的重要性需要开展精准的调查研究。实现政策平稳科学的落地需要有充分翔实的实践调研成果作为保证和依托,以调查研究为研判依据和切入路径,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前,尤其是在涉及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政策、未经实践运用和印证的全新政策和原有政策大幅度调整等重点政策落实之前,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对象进行试点调研,以发挥先导作用,精准了解在政策落实的完整切面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正确把握政策在落实中的现实规律和本质特征,降低政策实施进程中的风险程度,预防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错位可能,切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方针的精准落实,有力推进业已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国家的大政方针更普遍、更公平、更有效地惠及国计民生。

二、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大局的宏阔视野出发,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6],深化了调查研究的价值意蕴,并系统阐述了调查研究在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等不同维度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论述为指导,正确认识调查研究在联系理论和实际、指导实践方面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明确调查研究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一)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6]。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论述标定了调查研究在把握客观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层面的重要作用。其一,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基础。“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8]。解决问题的基础是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问题,找准主要矛盾,找到问题的症结,敢于面对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难点、堵点和痛点,直击问题深层机理,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拿出破解问题的实招和硬招,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其二,解决问题寓于调查研究过程中。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不是相互脱节、彼此孤立的个体,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旨在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而协调好调研和解决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于处理好调查与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在调查中研究,在研究中调查,全面梳理分析调研材料,化粗浅为深刻,化零散为系统,着重提高调研的实效和调研结果的应用性。其三,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调研工作提出了“深、实、细、准、效”[9]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着力点,其中重视“效”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归宿和根本落脚点,旨在通过深入细致、准确真实的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制定出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8],“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10]535。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科学决策是调研成果实际应用化的重要形式。将调查研究贯穿决策全过程,使之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是防止和克服决策随意性和片面性,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的保障。其一,决策前深度入场,获取翔实材料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在调研中首先要把握调研对象的心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不同的调研对象制定相应的入场策略,以深度的入场和在场为分析研究和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其二,在调研中加强交流、打通心理界限是科学决策的关键。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双向调查的过程,是调研者对被调研者的调查,同时也是被调研者对调研者的“调查”过程。调查研究不仅是一项科学研究,更是群众工作本身。基于调研双方心理距离的疏离,使得被调研者不易讲出真心话,不易与调研者接近,这就需要调研者有意识地接近被调研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其三,在决策中抽离研判、客观思考是科学决策的保证。决策环节需要调研者做到客观分析,全面看待调研中的各类信息,提高辨别能力,综合分析比对,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把准事物规律,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得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三)调查研究能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素质

调查研究能力是增强领导干部工作本领和治理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新时代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的着眼点在于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其一,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检验标准。“能力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11]。由于调查研究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因此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深入实践反思自身能力素养结构是否完备健全的过程。调查研究考察的是领导干部走基层的脚力、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和察民情的听力,是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本质的辨别能力,是与群众拉近距离真实交流的群众工作能力,是将调研数据和信息归纳整合的系统分析能力,因此,能否有效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成为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基准线。其二,调查研究是向实践和人民学习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及领导干部要“向实践学”“向人民学习”,因此“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2]406。调查研究是确保党员及领导干部直接向实践和人民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平台。在调查研究中要有眼睛向下的热情和决心,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持认真的态度,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唯此才能在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判断能力、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针对党员和领导干部中长期存在的“蜻蜓点水”式调研、“钦差”式调研、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及“嫌贫爱富”式调研等突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特别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12],真正做到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调查研究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新时代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思想武器,破除调查研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一)调查研究要坚持人民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应以服务人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价值旨归,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研,这是党的宗旨意识的深刻体现,是厚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3]密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作风,新时代应以调查研究为重要纽带赓续这一优良传统,始终坚守人民根本政治立场。其一,坚持调研依靠人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开创的社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获取正确认识的根本源泉。在调查研究中应以人民为调查研究的根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人民群众中向人民学习,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其二,坚持调研为了人民。领导干部开展的基层调研需“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14],真正做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6],深入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认真耐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体察人民群众的情绪和疾苦,唯此才能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得实效,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赢得民心,厚实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和坚实根基。其三,坚持调研成果由人民检验。“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6]。人民是检验调查研究成效的唯一衡量者和最终评判者,人民的满意与否是根本衡量标准,为此应以调查研究为沟通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关切,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改善政策,使调研成果和制定的决策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二)调查研究要突出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5]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破解中国现实问题的探索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以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为根本,以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为抓手,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结果,深化对实践的认知,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其一,对突出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8]开展调查研究需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现实问题,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其二,对具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开展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16]调查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就在于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科学预见发展走势和风险挑战,由此要加强对具有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调研,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其三,强化调查研究的目的导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6]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要带有明确的目的开展调查研究,由此要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调研,通过进行历时态的纵向比较和同时态的横向对比,综合分析论证调研中的信息,以调研成果助力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落实,推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政策部署的精准落实。

(三)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健全完善党的调查研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一,唯实求真的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经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6],并提出要提高“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6]。开展调查研究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其深层原因在于,“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6]。由此,党员及领导干部要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要地位,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唯实作风,力求在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成接地气、合实际、可操作的调研成果。其二,领导干部要坚持亲身出马开展调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8]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领导干部亲身前往调研地点观察调研,开展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体察民情的根本前提,是系统认知社会现状的重要手段,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要坚持在调查研究中身体力行,提高调研主动性,掌握调研主动权,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践行求真务实的作风,亲自到调研地点开展调查,自己写提纲、做记录,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找准事物的主要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

四、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实践、论述及其内在的精神实质,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新时代进一步健全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调查研究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19]其中探索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新规律和新特点是改善调查研究方法的基础,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根本,强化调研方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是关键。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方法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在科学高效的调研方法的基础上回答实践诉求,满足人民需要。

(一)探索调查研究的新规律和新特点

当今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化和开放性,面对各方面加速转型,调查研究也日益凸显出新规律和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深刻指出:“要遵循调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19],这是新时代完善调查研究方法的重要方略和前提基础。开展调查研究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具体体现为:其一,调查研究的对象更为复杂多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在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上下功夫。”[10]536现实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调研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调查对象涉及各行业、各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多元性为调查研究的开展增添了难度,同时也为如何采用有效的调研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调查研究需要意识到调研对象广泛性这一突出特点,以全面广泛的调研对象为提高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坚实依据。其二,调查研究的技术更为高效先进。从调研主体来说,调研者的知识结构更为立体,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更为丰富。从调研工具和技术来看,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网络调查手段日益发展,为扩充调研方法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在调查研究中应处理好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间的关系,将实际调研中采用的纯技术手段的比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三,调查研究的信息更为丰富全面。随着认识水平的提升、调研技术的发展,以及现实问题的复杂化,调研数据和信息呈现日益丰富全面的趋势,处理好调研信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成为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重大实践命题。由此应注重调研方法选取的合宜性,提高调研主体分析辨别能力,将调研信息系统化、条理化,瞄准主要矛盾,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有的放矢选取调研信息。

(二)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学习和掌握调查研究方法是提高调研工作效率和调研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是调查研究的实干家,同时是调查研究方法的探索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中运用和总结的调研方法为新时代有效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启示。其一,掌握“结合式”调研方法。一是采用“规定路线”+“自选动作”的调研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6],通过将常规调研和随机调研有机结合,切实发挥随机调研在把握实际情况中的关键作用,力求做到真实、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二是运用“普查”+“专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时,习近平总书记积极适应商品生产新形势的现实需要,提出一方面开展普查,另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分题目的专题调查,做到准确详细了解正定县商品经济的情况,以此推动正定县的经济发展。三是采取“内向调查”+“外向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做好基础工作》中针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问题提出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既要做好内向调查,了解清楚各方面的情况,又要做好外向调查,掌握运输渠道、市场需求等情况,做到内外结合,系统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其二,掌握“调研重点”的调研方法。调研中存在诸多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例如机关和基层、干部和群众、典型和全局、先进的地方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6],对于重点调研领域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加以了解和研究,只有精准掌握调研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做到点与面相结合,才能精准地获得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更好地提出新思路和新对策。

(三)强化调研方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调查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又是一门讲求方法的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6],指明了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时代化的完善方向。其一,继承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调查研究的优秀传统。调研结果的科学性依赖于调研方法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相互关联的、适宜中国社会实际的本土化的调研方法体系,例如开调查会、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均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方法,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应以党的历史上优秀的调研方法为经典教材和标杆样本,汲取老一辈革命家开展调查研究的精神力量和经验,在继承中优化现有的调研方法,不断强化调研方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其二,善于将现代化信息技术适当地引入调查研究方法体系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6]新时代应着眼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相应地改进调研的方法和手段,创新调查研究思维,提高调查研究方法体系化水平。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应提高在调查研究中获取、分析和运用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6]为前进方向,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适当引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中,综合运用网络调查、统计调查、问卷调查等调研方式,使技术优势在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效益上的优势充分彰显。

五、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

提高调查研究的制度化水平是有效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保障,是新时代完善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向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对于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明确提出,要“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20],以此健全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新时代应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调查研究制度化的历程,对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全方位建章立制,做到调查研究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确保形成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调查研究制度化的问题指出:“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6]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调查研究置于分析问题、决策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地位,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依据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任务和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研究制度。早在1930年6月,调查研究就被写入《红军第四军各级政治工作纲领》中,标志着调查研究在红四军中正式制度化,自此,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日益制度化、完善化、科学化。1948年颁布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以做综合报告的形式对调查研究进行了制度性的强化。1990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组织在职干部采取专题调查、解决突出问题、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轮流下基层,并制定计划,形成制度,长期坚持”[2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要求》《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等若干文件和部署,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制度化水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22]。进一步在全党范围内深化了调查研究工作及其制度化的重要性。

(二)完善调研过程中的相关制度

新时代应着力完善调查研究相关制度,为确保调查研究成为常态化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制度论述中,尤为强调了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为新时代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标定了主攻方向。其一,要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将调查研究贯穿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严格执行调查研究相关程序,使之成为进行决策的必经过程。同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从决策源头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其二,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是确保领导干部深切感受和体验调研对象实际情况进而作出科学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方式,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旨在通过以常态化、周期性的调查研究深化领导干部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提高决策准确度,在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周期、时长、次数、撰写调研报告数量等方面加以细化,确保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常态化。其三,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6]。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实现将调查研究成为领导干部的经常化活动,促进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增进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深切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三)完善调研成果转化和评估制度

调查研究是从定题、计划、实施、总结、应用、评估到实践检验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经由实践,应用于实践,并由实践检验的系统完整链条,过程中一环紧扣一环,逐渐深化认识。调查研究作为一个系统本身包含着以上各个子系统,应着重健全调研成果转化制度和调研成果应用评估等相关制度,提升调研成果实际运用的科学性。其一,健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6]。可见调研成果的运用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领域。调查研究的目标是将调查研究中的信息加以处理,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生成调查研究成果,并将调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可应用的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方法成果,成为回归并指导实践发展的实际举措。当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节点,应使调查研究的成果成为落实政策部署、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此应大力拓宽调研成果应用转化渠道,丰富调研成果转化平台,完善调研成果转化制度。例如,完善和健全会议推广形式、媒体推广形式、政策推广形式和法律法规推广形式,并健全相应的推广制度,形成转化和推广的制度合力,使调研成果真正发挥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际作用。其二,完善调研成果应用评估制度。调研成果应用的评估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构成要素,调查研究制度化的实现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化,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下需要健全成果应用的多方面评估机制,坚持全面持续的评估原则,系统深入考察评估调研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效益,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宜性,及时检视和反馈调研成果应用实效,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化链条,使调查研究形成良性、完整的循环。

猜你喜欢

调研总书记研究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