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画魂》的文学中悲剧的魅力

2020-03-10陈子轩

雨露风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文

陈子轩

摘要: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电影《画魂》进行分析,了解悲剧生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小说自身的文本,视觉文本,也就是电影本身,还有历史文本三个方面。与此同时,对其发生作用的审美机制进行讨论。

关键词:画魂;悲剧美丽;互文

石楠所撰写的《画魂》这部小说,属于女性传记小说,被张艺谋导演改拍成电影之后,这部作品从此就有了更加浓厚的电影文学的色彩。小说属于文学文本,电影则是视觉文本,对于《画魂》,无论是从观众的角度,还是从读者的角度分析,可将其具有的电影文学的意义,看作为“文本间性”。从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读者或者观众体会到的电影文学意义,恰恰就是文学、视觉和历史三种文本所产生的“互文性”关系。《画魂》这部作品,整体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所展现的悲剧魅力,读者和观众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地读懂潘玉良。在文本逻辑中,电影所完成的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在小说文本之中也有所融入,如此笔者认为,潘玉良执着于艺术,主要是因为他人生中经历过种种痛苦,由于悲剧激发出在人格方面的升华、觉醒和改变,在不断奋进,最终成为知名艺术家。

一、电影《画魂》的来源及内容简介

《画魂》主要讲述潘玉良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一生都在追求艺术,出生于贫困农村,幼年父母去世,与舅舅一起生活,而舅舅染上了毒瘾,后来舅舅因为没钱将其卖入妓院。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培养出潘玉良的坚韧、吃苦的性格,在妓院期间也没有堕落,她完全没有放弃自己,促使潘赞化爱上了她,最后在他的帮助下潘玉良离开了妓院。潘玉良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幸福之中,而是仍旧无法忘却曾经所经历的痛苦,也没有忘记舅舅狠心将自己卖入妓院的经历。她内心孤独感强烈,只能用读书、画画来消磨时间,以此来消除自己内心的寂寞、痛苦。在此过程中,潘玉良也逐渐萌发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在丈夫的鼓励下,潘玉良刻苦地学习绘画,仔细研究技巧和手法,机缘巧合下,到法国里昂的美术学院进行绘画艺术的学习,经过自身的努力,最后赢得了比赛的金奖,潘玉良的思想也受到了西方的自由开放文化的熏陶。

当潘玉良满腔热血准备报效祖国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无论在生活、艺术、家庭等方面,都已经有明显的差异,这也使得潘玉良陷入痛苦中。潘玉良曾经希望西方文化、教育可以启发、觉醒自身的意识,但当潘玉良回国后发现,无法与传统文化的力量抗衡,自身的思想也就受到了压抑,不久以后,潘玉良就被迫回到巴黎,打算孤独地度过余生。在巴黎期间,潘玉良完全将自身的寂寞、孤独、痛苦、悲伤深埋于内心深处,更加专心地研究绘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潘玉良也达到了自己绘画生涯的高峰,被诸多的奖项肯定,成就了她传奇的生涯。电影中潘玉良的人格魅力、自强不息的力量、执着的信念都迸发出让人仰慕的光芒。

二、互文建构理论

我国学者在相关研究中认为,互文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在不同的文本之间进行相互修辞和参考的一种方式,它们属于相互依存和转换的关系,这也是互文建构理论。西方学者存在的不同观点,在西方研究中,一般认为所有的文本建构,都应该是以转化其他文本为基础,基于固定空间,并且需要不同文本来源,最后形成交织的语句,从而会显得更加融洽。在我国与西方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针对互文的研究中,西方的研究可以说更为透彻,存在更有深度的作品。基于此,笔者在对《画魂》进行分析中,也是主要采用西方互文建构的理念,以此为基础来解释悲剧艺术的魅力。

西方作为互文研究的主要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互文建构理论的主要和直接来源就是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该理论之中,有着明显的对话性和互文性、文化狂欢等多种概念。在巴赫金针对小说的评价之中,得到了我国朱立元的理解,其看法与巴赫金在之后所阐述的单一声音无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要保证问题的解决,至少要有两个声音,才可以形成事物更好的演绎,在此之后,通过复调理论的提出,继而成为互文性主要的理论来源。

而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其是在互文性建构中的一种间歇性理论,通过对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语言分析,以及对语言进行分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第一为语言表现,第二为超语言表现。也就是基于相同的过程所产生的两种语言方式,包括逻辑内部所形成的对话。

三、电影《画魂》中的女性记忆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电影事业,其中女性生活、命运的题材,在这个年代拍摄较多,并且也具有较高的质量。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表现我国历史上的传奇女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新建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完成历史的记忆。可以说《画魂》这部电影就是属于具有代表性的互文建构历史记忆,展现出悲剧的特殊魅力,通过历史的真身,将影响与其形成完美的融合。

将历史场景一一还原,营造出当时的年代感,同时还要准确表达出应有的价值。

电影《画魂》可以说是当代影视作品的杰作,这部作品将真实的历史故事,与影像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部小说是改变自《张玉良传》,其中的人物在历史中也都是真实存在的,女主人公的真实姓名为杨秀清,出生在江苏镇江这个美丽的地方,女主人公家族里的父亲、祖辈等,都是早年经营毡帽的买卖。导演从女性的角度,遵循创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将潘玉良的辉煌、悲惨、痛苦、寂寞的一生细腻地展现出来,将潘玉良传奇的一生完整地叙述出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四、电影《画魂》的悲剧艺术魅力

电影是一种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方式,如电影中常见的百姓流离失所、壮观的战争场面等,都是对悲剧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可以表达出震撼人心的主题,并且更加生动和深刻。

在不同的时代里总有一些人可以保持非常明确的忧患意识,对悲剧进行重构,从而在舞台中,将这些悲剧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电影事业在发展中,必须要延续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传承。将这些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呈现在荧幕上被人们而铭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百姓的悲惨遭遇,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是很多作者创作的灵感源泉。为了可以将讴歌劳动人民、控诉旧社会这些作品,被一一搬上荧幕,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悲剧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悲剧性的内容也被展現得淋漓尽致。

電影《画魂》可以说是当代电影代表作。在这部电影之中,不仅继承了前人悲剧性的思维,而且以独特的眼光、慈悲的胸怀和思想,表达出对我国民众苦难的一种同情、悲悯,在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悲剧所产生的意识,不仅是对旧社会中生活的女性悲惨遭遇的一种同情,更是对当时女性地位的一种审视。但又并非仅仅局限于此,在潘玉良这位传奇的女性身上,具有闪耀光芒的绘画艺术天赋,在潘玉良连同爱人迁居到上海的时候,遇到的教授也是潘玉良丈夫的朋友,潘玉良被教授的绘画艺术所吸引,并从此之后就爱上了绘画艺术。潘玉良在闲暇的时候,就会不断刻苦训练自己的绘画技巧,并且不断地独自钻研绘画手法,也正因为如此,潘玉良的生活、事业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潘玉良获得了去法国公费留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潘玉良的思想、意识被释放,潘玉良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回到国内,准备用自己的所学、技巧、力量回报祖国,为祖国的绘画事业贡献一生。但是,当潘玉良回到国内以后,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国内的观念格格不入,自己的想法被压抑,基于这种情况,潘玉良不得不选择再次返回到法国,在法国的那种安静但是又孤独的环境中,潘玉良又开始刻苦钻研自己的绘画艺术,并到达人生的巅峰,被称为来自东方的马蒂斯。这也是中国早期,世界闻名的中国女画家,也是知名的女性油画家,虽然在这个时期内,潘玉良已经功成名就,但此时潘玉良的内心仍然被孤独、寂寞所充斥着,在异国他乡,潘玉良孤独地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这种凄凉、孤独,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他人真正的理解。

我国传统文学中有很多作品都描写悲剧,但多数悲剧的故事都得到了解决,正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或者是代表悲剧一方的人物妥协,再或者是通过浪漫的表现手法等冲散了悲剧原本应该拥有的味道。也就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学之中,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作品。这些作品将痛苦淡化,而崇高的人性、独立的人格等在作品中寥寥无几,忍让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痛苦可以将人类的灵魂深处的人格精神唤醒,继而形成强大的动力,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潜在的意识,如果遭遇到优越的环境,就好像种子遇到了肥沃的土地一样,就会展现出无法压抑的生命力。潘玉良被卖到妓院,农村艰苦的生活让潘玉良形成自强不息的品格,也为潘玉良在妓院出人头地奠定了基础,也因为潘玉良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得到了潘赞化的爱情,从此走出妓院开始了绘画生涯。如果是平常的女性,可能早就陶醉在这种幸福中了此一生,但是潘玉良忘却不了自己的痛苦和当过妓女的经历,当潘赞化离开上海到安徽上任,潘玉良的生活更加孤单,只有没日没夜地画画、读书,才可以将这种痛苦降低。对于艺术的专心投入,让潘玉良的自信开始成长。潘玉良更加发奋地学习绘画艺术,到了法国也是如此,这奠定了她在艺术、社会都赢得荣誉的重要基础。

但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和熏陶,回到国内后,她发现与国内的文化有严重的冲突,她的工作、生活、家庭都陷入了极大的痛苦,那种已经被唤醒的自觉意识受到再一次的压抑,她最终败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她失败了,但是却没有丧失自我的主体意识,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最后带着这种深切的体验,潘玉良回到巴黎,孤独地度过余生。在那里,艺术奋斗让潘玉良忘却了自己的痛苦,最终达到了人生巅峰。张艺谋导演成功地将小说原有的特色保留下来,在电影中成功塑造出潘玉良执着艺术奋斗的精神,也引起了当时国内观众的剧烈反响,这是悲剧所展现出的特有的魅力,来源于潘玉良为艺术事业奋斗的一生,也来源于作家的艺术加工,使这种悲剧冲突更加具有戏剧性,凸显出人格的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影《画魂》中的人物分析,了解悲剧所存在的独有魅力,通过对传奇女性潘玉良一生的了解,找到这部电影独特的魅力。潘玉良所独有的绘画天赋,及自身的传奇经历,又使得人物具有一种带有独特的悲剧色彩。在历史中真实的潘玉良已经无法找到,影片中所映射的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也早已经无法找到,只有通过电影这种形式来表现出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真实地描摹出该女子的一生。想要真正地拍好一部悲剧电影,首先应该阅读、了解、研究与事实相近的作品,深入研究其中人物的性格、经历、感情等多个方面,并且需要综合现代化的影视拍摄技术,并且还要对人物所处的年代进行了解,深入了解那个特定年代特有的文化、时代背景,通过互文建构的方式,来展现出悲剧电影特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永金.画魂[J].红豆,2020(07):120-122.

〔2〕石楠.苦难是辉煌的底色——我写《画魂——潘玉良传》的前前后后[J].传记文学,2019(09):80-94.

〔3〕俞肖.漂泊天涯,终将遗作归故土潘玉良:从惨淡的人生到一代画魂[J].世界博览,2019(08):82-87.

〔4〕许大钧.著名作家石楠讲述创作《画魂——潘玉良传》的前前后后[J].美术教育研究,2019(07):7.

〔5〕一代画魂潘玉良[J].艺术品鉴,2019(07):86-87.

猜你喜欢

互文
“普通人”的追寻之旅
两个梦的争执
互文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浅谈中学课文中互文修辞方法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互文现义的语言现象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互文”修辞手法浅探
古诗文的“互文”魅力浅析
说说“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