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2019-05-29周华银

文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互文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的对象是中国文学中传统的互文。互文是中国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现行《大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文、诗词里就有不少篇章中运用了互文,互文因其存在历史悠久,使用源远流长,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基因。掌握互文修辞方法,即获得了阅读传统文化典籍时“解码”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互文 修辞

互文是中国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有别于西方文学中的“互文性”理论(人们有时也简称“互文性”为“互文”)。本文讨论的对象是中国传统的互文,互文之“互”即交错、交互、参互之义。顾名思义,所谓互文,即“参互成文”、“互文见义”,又称“互体”、“互备”,也叫互辞,现行大、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文、诗词里就有不少使用了互文修辞方法的实例。

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等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流传至今的主要载体,厘清互文源流、掌握互文的特点、常见运用情况和表达作用,在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典籍中这类语句时,根据互文的特点,上下文结合,按照事理逻辑去理解它,极为重要。可不妨这么说:互文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因,掌握这种修辞方法即获得了“解码”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一.互文的源头

互文修辞方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里的一些作品。比如《黍离》,就是运用互文非常成功的范例之一。《黍离》使用了互文见义法,诗歌每章对应的前四句明显属于互文见义,其第一、二句“黍”、“稷”互省。诗里各章前四句可整体理解为:彼黍之苗离离,彼稷之苗离离;彼黍之穗离离,彼稷之穗离离;彼黍之实离离,彼稷之实离离。行走的脚步沉缓,我心中忧愁不定,昏昏如醉,哽咽难言。《黍离》全诗每章首两句为起兴,凡三章,结构相同,仅换六字,反复吟咏,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兴亡之忧思。作者通过选取“黍稷”随时序推移,述其“苗”“穗”“实”产生的变化,来转换情景,表现随时光流逝,压抑的心绪——“忧思”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中心摇摇”到“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而互文修辞方法的运用,更使得《黍离》避免了重复,语言精炼,音韵和协,节奏整齐,意象纷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又如诗歌《伐檀》。《伐檀》一诗对反复和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它的一个显著特色。全诗三章,复沓重叠,充满了伐檀者对剥削阶级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反抗意识。其中,第一章的“伐檀”与第二章的“伐辐”、第三章的“伐轮”互文见义,这三章在写伐木者伐檀的同时,还指出了“伐檀”是为造车(的“辐”和“轮”)之用,也暗示了他们的劳动之繁重和无休无止。

置之“河之干”“河之侧”“河之漘”三句,互文见义,“干”“侧”“漘”均指岸边、水边、河边,“涟”“直”“沦”皆是写水的波纹形状,也点明了伐木者艰苦劳作的环境。可以合起来理解,即:坎坎伐木声四处响起,把砍伐好的檀木放在河岸边,可以用它们来造车“辐”,也可以用来造车“轮”;河里水流清澈,水面泛起波纹,或“涟猗”,或“直猗”,或“沦猗”。

根据互文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察知诗里对应位置的“不稼不穑”,即“不稼和穑”,指既不播种,也不收割。“稼”“穑”泛指耕作。“不狩不猎”,即“不狩猎”。诗中“狩”“猎”均泛指打猎。“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之间亦是互文见义,可以合起来理解,即:不耕作,也不打猎,为什么你获取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那么多的粮食,你家里还悬挂着貆、特和鹑呢?

诗歌各章还通过写剥削者不劳而获所取得的禾(谷物)的数量“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及猎获物的名称“貆”“特”“鹑”之变换,表达了对剥削者贪婪本性的讽刺。同理,“廛”“亿”“囷”,其含义相同,各章尾句“素餐”“素食”“素飧”含义也相同。这样,通过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和各章的反复咏叹,强化了伐木者的反抗情绪。

互文的使用源远流长,在先秦及之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也均有所见。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国的待客之道,历来有“主随客便,宾至如归”一说,即待客时要做到以客人为中心。但交往中,客人在拜访主人时更讲究为客之道,也有“客随主便”“主不吃,客不饮”等等之类规矩,同时也强调客位要知位,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出现客人取代主人的情况。杜甫在《客至》中写道:“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意即:因客人不曾造访,花径没有打扫、蓬门也没有打开;今天为了迎接你(客人)才打扫花径,打开蓬门。白居易也曾写下以酒乐待客的名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些诗句,写出了部分待客的礼节。这里边,“主不吃,客不饮”及提到的几句杜甫和白居易诗歌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里面有三部专门讲礼的书:《礼记》《仪礼》《周礼》。《礼记·大学》中有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言下之意,就是强调:做任何一件事情,掌握事物的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在《礼记·坊记》里也有一句:“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它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样,也都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互文。互文見义,这句可视为是“君子约言,言行一致;小人先言,言行不一”的省略形式。可以理解为:有德行的人谨慎说话,注重干实事,说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语,抢先说大话,说到却做不到。

  二.互文修辞的发现及研究趋势、流变

《礼记·月令》里面有句话:“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剃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加注:“粪、美互文耳”。

“互文”这一术语由郑玄最早提出,因此也可以说互文辞格是由郑玄最早发现的。学者穷究郑玄在《〈尚书大传〉注》、《〈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中十五处直接使用“互文”术语的语句,发现郑玄指出的这些“互文”语言现象实际包含了交错省略互文(即人们通常所称互文修辞格)、类义互文(对举互文)、同义互文、经注互文四类i。此外,郑玄在《仪礼注》等书中除了直接用“互文”称说,还用“互相足”“互相备”“互辞”“互言”“互其文”等来称谓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语句。

唐朝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除传承郑说称其“互文”“互言”“互相足”外,还称之为“互相见”“互见其义”“互相发明”等等。

《仪礼》第五篇《乡射礼》之中也有几句话:“司正升自西阶,阼阶上受命于主人,适西阶上,北面请坐于宾,宾辞以俎。反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彻俎。宾许。司正降自西阶,阶前命弟子俟彻俎。”郑弦有注:“上言‘请坐于宾,此言‘主人曰,互相备耳。”

贾公彦亦就此条郑注作疏,解释说:云“上言请坐于宾,此言主人曰,互相备耳”者,凡辞,皆司正请于主人,主人有命,司正乃传告宾。今上文云司正“请坐于宾”,直见司正传主人辞,不见“主人曰请坐于宾”之辞,此经直见“主人曰请彻俎”,不见司正传主人以告宾,是互相备也。不言“互文”,而云“互相备”者。凡言互文者,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此据一边礼,一边礼不备,文相续乃备,故云互相备。若云“糗饵粉餈”,郑注云“饵言糗,餈言粉,互相足”之类也。

其实,《仪礼》第四篇《乡饮酒礼》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司正升自西阶,受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坐于宾。宾辞以俎。主人请彻俎,宾许。司正降阶前,命弟子俟彻俎。”

在《仪礼注疏》中,贾公彦提出“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又云:“凡言互文者,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贾公所言,道出了互文的结构模式之一种。然而,此说却为历代互文研究者所广泛沿用,被后来泥古者奉为圭镍,甚至把它作为互文修辞方法的定义。其影响之广,可见一斑。实际上,这与郑弦注经所言互文本意已渐行渐远。

清人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明确提出了“参互见义”(即互文)的若干类别的用例(北京:中华书局,1983.06),对贾公彦所谓的“互文”定义有所稽越;而向郑弦的用例分类有所回归ii。

近四十年来国内研究传统互文之相关文献数以百计,览其大概,其成文多拘泥于贾公之言,而呈现出背离汉儒郑玄创用“互文”术语之原貌日远。

程国煜先生认为,互文的常见结构方式有二种:单句互文和对句互文,并将对句互文分为异词同义互文、有关词语交错互文、对句交错省略互文三种形式iii。纪玉霞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将互文见义和“对文见义”对立起来,其认为:互文见义的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对文见义”的特点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互文”者,相对的文词有互补性,其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关键词语意思不能相同或相近;对文处于相对应位置的词或词组意义相同相似或相反iv。并将互文表现形式分为单句互文、偶句互文、隔句互文、多句互文(纪玉霞,2010)。周玉秀教授研究成果则指出了《诗经》中大量存在的本句互文、句间互文、章间互文三种形式v,其认为互文见义法与变文同义修辞方法有所区别。变文同义可使诗歌同义反复、句式重叠,而互文见义则重在避免重复。而施俊认为,互文是指形式上利用整齐的对称美,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而增加美感的一种修辞格vi,并据常见的例句,将其分为互补式、省略式、展开式、对应式、错综式五类。张禹明认为,互文有互补式和互通式两类vii。乔东义则主要从词、句、章、篇等不同层面对《五经正义》所论“互文”修辞方法一一梳理阐发viii。

实质上,所谓“对文见义”、“变文同义”也均是互文之一种。纪、周所言,亦可视为贾公彦“互文”说滥觞千年的现代缩影,他们排除了互文的一些重要类型。试问:如果不通过互文见义的办法,何以知晓所谓“对文”或“变文”里上下两句对应位置词语意思相通(相同)或相异?在对应位置“对举”和“变文”的词语,恰恰是为了在同构之中避复而求变,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构句。

王耀东先生博采众家,对《诗经》互文的种类和作用进行梳理、归纳,从意义上将《诗经》运用的互文概括为同义对举、分省互补、相反互见三类,并从结构形式方面将《诗经》互文概括为当句互文、对句互文、章间互文、隔章互文四类ix,丰富了互文研究成果。

刘斐博士对传统互文的奠基者大儒郑玄使用“互文”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研究,得出结论:“互文”这一术语由郑玄最早提出,互文辞格也由郑玄最早发现的;郑玄用“互文”指称的语言现象不仅仅包括人们所谓的“互文”辞格(即贾公彦所说互文),互文项所处的层级也不仅仅处于文本内x。刘博士通过系统研究传统互文中互文项间的互动关系,从形式互动和语义互动两个角度将传统互文区分为形式互动类互文(倒序互文)、语义互动类互文(包括语义近似互文、语义互补互文及语义指称互文)、形式-语义互动类互文(包括形式省略-语义对等互文及形式省略-语义互补互文),并总结出“相似即互文”(包括“相同即互文”及“相类即互文”)与“互补即互文”两大传统互文认知机制的原则。博士认为,一般人所谓“互文辞格”,其仅仅是形式省略-语义互补互文之下的一个次类。(刘斐,2012)

甘莅豪博士认为,中国传统互文理论中的互文类型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他通過把互文限定前后语言单位彼此渗透、激发甚至省略才能表达完整语义的对举结构,对传统互文进行重新定义和形式化标记,结合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各种语料进行穷尽性分析,发现汉语不仅包括语义的互渗,还包括语义的激发、删除以及多层次的互文,至少存在22种不同类型的互文现象。xi(甘莅豪,2012)

黄小平博士借鉴互文性理论和修辞结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存在的互文类型及正文本与互文本之间的修辞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歌存在“字互文、词语互文、句子互文、用典、体裁互文、仿拟”等互文类型xii。(黄小平,2014)

综上所述,人们对传统互文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反反复复的历程。而对于传统互文的常见语义、关系、结构(尤其是结构方式)的认知差异,是这些不同观点和学术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关键所在。甘、刘两位博士追本溯源,拨云见日,其持论较为公允,还传统互文以本来面目。

  三.互文的特点

互文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古人写作十分讲究文章的语言节奏,气势和前后照应。为此,受到字数的限制时,常常把合用的词语或一句话拆开来,用骈体形式彼此相对成文,上下文意思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呼应,这就形成了互文。其次,使用互文手法,还可以形成对称结构,使句式整齐,符合对称美的原则。其三,省略类互文的出现,也符合语言经济原则。

传统互文的上下文以及前后对应词、句交错成文,前后语义、结构、关系具有互补性或对等性、相反性。理所当然,历来为人们谈论最广的互补性“互文修辞格”即互补性互文,仅是其中一种。此类互文的最大特点,是用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从形式上看,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其实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补充,说的是同一事或其两个不同的方面。

其实,构成互文上、下文的两个或多个句子(词或短语、句群,甚至篇章)间,既有补充关系,同时也存在对举或省略、删除的关系,因此需要从整体去理解。

阅读、理解运用了互文修辞方法的语句时,一定要根据互文的这个特点,把古诗文中的上下文结合起来,前后兼顾,按照事理逻辑去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例如: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两句写边塞夜景及戍边将士的艰苦奋战。天时、地理、人合,作者感慨唐时国防不如秦汉时代巩固。上句中的“秦”和“汉”,“明月”和“关”,皆是互文。全句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关塞。并非字面上那样,“明月”属于秦,“关”属于汉。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此例写秦淮夜景。上句中“烟”和“月”、“寒水”和“沙”是互文。“烟”也笼着沙,“月”也笼着寒水,上句意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地;月光笼罩着沙地也笼罩着寒水。两句诗,表现了月色迷蒙、轻烟浮动,萧瑟清冷的秦淮河夜景之美。

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两句诗实质上是将“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拆开,一分为二,使诗句对仗工整,活泼明快,适应了上文句式对字数的限制。并非字面所言“当窗理云鬓”之后,再去“对镜贴花黄”。

④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其中“叫嚣”与“隳突”、“东西”与“南北”,均为互文。上文言“东西”包含“南北”,下文言“南北”也包括“东西”,即到处之意。上下文互相补充,实属同一个整体,应合起来理解为:(悍吏来到我的家乡)叫嚣乎东西南北、隳突乎南北东西。即到处大喊大叫,到处骚扰百姓。作者分开写,是为了使句式整齐,整散结合,节奏和谐。这样,写出悍吏之恶,农民之苦,中唐社会之黑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⑤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应理解为:惜秦皇汉武与唐宗宋祖,皆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可见,互文可以使行文简约,避免单调平板,在上下文的呼应中求得整齐、变化之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平时多加留心,掌握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于我们阅读时准确理解语义、精当翻译互文语句有助。

  四.互文的结构层次分类

根据传统古诗文中互文修辞方法的运用情况,单从意义关系看,同义互文、反义互文、前后意义互补三种方式较为常见。

但,如从语法结构层次角度,其大致可以分为句间互文、单句(或短语)内的互文、句群(或段落)间的互文、文本间互文四类,简要介绍如下:

(一)句间互文

句间互文,主要指相邻两句或两个以上的句子间的互文现象。

1.对句间的互文

(1)韻文对句里的互文

一般,互文多见于古诗词一类韵文的对句中。如:

①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上句省略“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开我西阁门”。两句合起来理解,表达的意思是:木兰打开了东阁和西阁的门,在东阁和西阁的床上都坐了坐。

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上句省略“雌兔”,下句省略“雄兔”两句合起来理解,表达的意思是:雄兔雌兔都脚扑朔,雌兔雄兔都眼迷离。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其中“死”与“归”对举,“将军”与“壮士”互补,“百战”与“十年”强化了战场的严酷、惨烈,写出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悲壮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合起来理解,即:将军和壮士戍边十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当然,这个互文句子也写出了木兰经受住战争的考验,立下赫赫战功,凯旋而归。

(2)散文对句里的互文

散文里也有互文,特别是对偶句中。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中淹《岳阳楼记》)

其中“物”和“己”、“喜”和“悲”均是互文见义。两句译为:“不以外物和自己的(处境好坏)而或喜或悲。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其中“民”与“君”为互文,“远”与“高”互文。这几句的意思是:无论是身在朝廷居于高位(做高官),还是处在江湖的边远地区(为子民),都要为国君、为人民担忧。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其中“先汉”与“后汉”为互文。意思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和后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先汉和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④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左传·隐公元年》)

其中“入”与“出”、“中”与“外”互文见义。两句合起来理解,大意是:公与姜母子二人,无论进入大隧里面,还是走出大隧在外面,母子相处都其乐融融。

⑤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其中“出”与“入”是互文,此句意为:用尽家里所有的产出和收入。

(3)排比句中的互文

互文有时也用于排比句。如: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这些句子中,后四句为了避免字面的重复,各句在对应位置上巧妙地使用了两组同文(近义)词。其中,“天下”和“宇内”、“四海”和“八荒”,互文见义,都含有天下的意思。“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互文见义,四个词都含有并吞的意思,极力渲染、形容了封建统治者秦孝公称霸天下的雄心。

又如:

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此句中的“南、西、东、北”互文,所言“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指东南西北攻取的汉中、巴蜀等所有土地,均是膏腴、要害之地。原文之所以把一个意思用几个同义词组成的句子来表达,表现了强秦一统天下之积威,在语气上造成一种一气呵成,排山倒海的恢宏气势。

③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贾谊《过秦论》)

其中“为之谋”“通其意”“制其兵”互文见义,即: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以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为之谋、通其意、制其兵。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齐王纳谏》)

其中“妻”与“妾”和“客”是互文,此三句意为:我的妻子、小妾和门客都认为我美,是因为他们偏爱我、畏惧我、有求于我。

⑤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其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为互文,并非实指刘兰芝学艺读书的实际年龄,主要突出地表现了其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四句应理解为:刘兰芝十三岁至十六岁期间,学会了纺纱织布、缝纫裁衣的技术和弹奏箜篌、诵诗读书。

(二)单句(或短语)内的互文

有时,互文也用于一个单句之内的个别词语间。因此, 单句内的这种互文又称之为词间互文。如,贾谊《过秦论》第二段: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第一句中“亡矢”和“遗镞”是互文,即秦国没有耗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走投无路了。后边的“追亡”和“逐北”,“因利”和“乘便”也均是互文见义。

②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屈原《九章·怀沙》)

其中,“定心”“广志”互文见义,即“坚定和远大的心志”之意,全句可以理解为:“有坚定和远大的心志,我惧怕什么啊?”这里的“志”实指“心志”即他内心的整个思想、意愿、感情。

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上句“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已经下马并上了船,一起举酒欲饮却没有音乐。

④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红楼梦》第三回)

其中,将“寻觅”拆开成“寻愁”和“觅恨”对举,将“傻狂”拆开为“似傻”与“如狂”,按互文修辞理解,两句意思:无缘无故地自寻烦恼和悲伤,有时疯疯傻傻、像癫狂了一样。

⑤天不拘兮地不羈,心头无喜亦无悲。(《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首句互文见义。“拘”“羁”近义,将“天地”拆开为“天”、“地”对举,两句意思,即:天地都不能限制和束缚(他),心里没有喜悦也没有悲伤。

(三)句群(或段落)间的互文

段落间运用互文修辞方法,对于渲泻情绪,突出氛围,具有特殊作用。较为典型的是《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作者使用互文见义法,并由句间扩展到了段落(即章)间,使语言精练,结构紧凑,意象丰满,音韵和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比如《黍离》《伐檀》等等,即是较早尝试并且运用互文非常成功的典范之一。

(四)文本间互文

此外,还有一种文本间互文。如,《仪礼·觐礼》中有一个句子——“飨礼,乃归。”郑玄在《仪礼注》里为其加注:“礼,谓食燕也。王或不亲以其礼币致之,略言飨礼,互文也”,此例即文本间经注互文。

  五.互文的表达作用

互文的表达作用,首先在于运用互文辞格可以言简意赅,使语言简洁明快而容量大;其次,使语意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再次,在互文句式方面,对句互文和多句(至少三句以上)互文语言结构整齐,这就使得它在结构上具有整体均衡、对称的美感。

使用互文应该注意三点:第一,构成互文句式,应注意达到结构形式的对称性。第二,注意语意表达的互省与互补性、对举性的结合。第三,切忌生拼硬凑,注意互文的音律和谐、含义丰富需求。

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其歌词即是运用互文修辞的一个范例。词中写道: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歌词大意:成家的子女领着孩子、陪同爱人,高兴地带着对父母的祝福,既回自己的老家,也回愛人的老家。爸爸、妈妈为儿女们准备了一些唠叨、张罗了一桌好饭,儿女把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道说道,也给爸爸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儿女探望父母,克尽孝道,希望父母幸福、平安;父母养育儿女不图回报,只求能与子女多多团聚、平平安安。

歌词表达出了中国父母与子女间的那份亲情,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和谐、幸福的百姓家庭生活愿景。为了满足节奏反复、旋律发展对歌词语句的结构对称、规整、均衡的需要,词作者对互文的运用手法可谓炉火纯青。

  参考文献

[1]刘斐.中国传统互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石亚荣.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5(05):77.

[3]姚莉.《诗经》互文疏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04):60-65.

[4]甘莅豪.汉语中的互文类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06):109-120.

[5]陈家林.试说修辞的求“信”功能——以郭锡良《古代汉语》对文、互文为例[J].语文知识,2013(02):42-43.

[6]张亦伟.论互文的特点及其修辞作用[J].名作欣赏,2013(29):27-29+32.

[7]纪玉霞《对文、互文、连文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0.4.

[8]周玉秀.论《诗经》中的互文见义法[J]甘肃社会科学,2011(06):155-158.

[9]王耀东.《诗经》互文耙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7-109.

[10]周玉秀,《黍离》修辞方法浅说,沈阳教育学院学报[J],2002(1):P15-16.

[11]刘斐,朱可.互文考论[J].当代修辞学,2011(03):19-29.

[12]施俊.也谈“互文”现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235.

[13]程邦雄.互文的分类与特点[J].当代修辞学,1990(03):37-38.

  注 释

i刘斐、朱可.互文考论[J]当代修辞学,2011(3):19-29。

ii俞樾等著《古书疑义举例五种》[M]北京:中华书局,1983.06:9-10.

iii程国煜.互文辞格——兼议中学文言文互文语句的注释[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Z1):101-107.

iv纪玉霞,对文、互文、连文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0.

v周玉秀,论《诗经》中的互文见义法[J]甘肃社会科学,2011(6):155-158.

vi施俊,也谈“互文”现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235.

vii张禹明.互文含义的界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03):95-98.

viii乔东义.孔颖达的互文修辞观发微[J].修辞学习,2007(01):51-54.

ix王耀东.《诗经》互文耙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7-109.

x刘斐.中国传统互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2.

xi甘莅豪.汉语中的互文类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06):109-120.

xii黄小平.中国古典诗歌互文修辞结构研究[J].北方论丛,2014(3):60-66).

(作者介绍:周华银,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猜你喜欢

互文
两个梦的争执
互文
互文视野下看《故都的秋》的语言风格
浅谈中学课文中互文修辞方法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互文现义的语言现象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互文”修辞手法浅探
古诗文的“互文”魅力浅析
说说“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