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看传统孝文化的异化

2020-03-10王一朱

雨露风 2020年4期
关键词:异化红楼梦

摘要:在《红楼梦》这一著作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400余个,其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打上了传统孝文化的烙印。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红楼梦》传统孝文化的异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传统孝文化;异化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其主要以家族制度为实际基础,而且当时孝的意义也非常宽泛,基于封建统治的背景,在当时的封建统治阶层中其为了使自身的统治得以巩固,进而异化了孝原本的含义。《红楼梦》对这一点颇有所说明。《红楼梦》这一著作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史,而且具备错综复杂的特点,在整部作品中可以随处看到王熙凤、贾宝玉以及王夫人受到传统孝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在该作品中,对于人物权利的具体分配,也将孝文化的地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含义

《尔雅》是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其对孝进行了深刻的定义,即“善事父母为孝”。在《说文解字》中,东汉许慎也给出了孝的解释,即“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基于这两个解释可以进一步感受出,孝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孝敬父母,是对自身性情的一种自然流露,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则对孝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在封建道德中孝就是基础,可以巩固封建统治,进而外延了孝的内涵。在过去,孝的内涵就是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进行调节,并逐步应用到了整个社会组织中,特别是在汉朝,董仲舒将“三纲五常”的说法提了出来,自此之后,所谓的忠孝进一步结合在了一起。对于孝本身而言,其包含两层含义,即狭义和广义,所谓狭义,就是指人自然感情的流露,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一种重要行为准则;而广义就是要以人为基础,对孝进行扩展和推崇,其不但包含了为人臣子要遵守的道德观念,还包含了为人朋友、为人妻等要遵守的一种道德准则,在社会实际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也认为其属于重要的保障。

二、孝文化的异化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在《红楼梦》这一著作中,其主要的线索就是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该作品充分展示了以家族制为社会基础的传统中国,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孝文化的影响都极为根深蒂固。

(一)《红楼梦》中“忠”与“孝”的辩证关系

在《红楼梦》这一作品的社会背景中,其具备传统封建的特点,而且在当时的统治中,孝逐步演变成了为一种统治工具,也就是说,对臣子、子女以及仆人应尽的义务过于一味强调。在《红楼梦》中,不论是主仆关系,还是君臣关系,又或者是夫妻关系,都将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1.“家礼”让步于“国礼”

在《红楼梦》中,主要描写的是贾家家族,地位最高的是贾母,在整个家族中,不论是谁见了贾母都要行礼,当时的元妃,其在当选妃子之前,也要对贾母行礼。在《红楼梦》第18回中,元妃当选妃子之后,贾母以及王夫人等一些长辈都要向其行礼,由此可见,即便在贾家家族如此私人化的地方,都要以国礼优先,家礼则要让步。在该作品中,還有这样一段描述:“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之。”与此同时,对于元妃的父亲贾政而言,其只能在帘外对元妃进行行礼参拜,并且元妃表示:“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但是贾政却如此回答:“……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不负上眷顾隆恩也。”根据贾政的回答可以进一步看出,贾政作为当时朝廷的臣子,则必须对当时的“大家”之“家长”表示忠孝。虽然当今的妃子是贾政的女儿,但是在此时,女儿已经并不再是女儿,而元妃回家代表的含义是圣上对于贾家的关怀,是贾政必须“忠”的对象。

基于此,可以感受出,在贾政等人的心中,移孝作忠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当时孝文化虽然深入人心,但是其已经被完全异化,将孝最初的基本含义完全否定,对人们真情实感的表达进行了全面的束缚和捆绑。

2.“孝”让步于“忠”

在封建社会中,对于君臣的关系而言,其只强调了臣对于君的忠诚,而且对于当时的主仆关系而言,也只强调了仆人对主人的义务。在《红楼梦》这篇著作中,贾母是地位最高的人,一向以“仁慈”著称,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对待主仆关系上,也将其自身的真面目展露了出来。在《红楼梦》第54回中,贾母与贾家众多家眷观戏和赏戏,发现宝玉身边有几个小丫头一直跟着,名为秋纹、麝月。贾母见状之后,对袭人极为不满,说道:“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儿出来。”与此同时,王夫人解释袭人的母亲没了,则正处于热孝之中,因此不便前来,但贾母仍然非常不满,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看贾母此状,王熙凤则对其细细解释了一番,虽然袭人没孝,但是也要留人在园子里看着,自此,贾母怒气方消减,改变想法就此作罢,进而转问袭人的母亲是何时没的,但是实际袭人曾经特意与贾母说过自己母亲没了这事。在后面,虽然贾母表示袭人在贾府并没有受过任何的恩典,但是要将几两银子发放于她,便于袭人对其母亲的后事进行料理,但最后却忘了。由此可见,对于贾母这一地位高高在上的人物而言,其对仆人的情感极为淡漠,即便是遇到了袭人母亲过世的这类事上,贾母也表现得非常铁石心肠。而且在贾母的潜意识中,认为仆人就要对主人无条件尽忠,即便仆人遇到了丧母这一类极为悲痛的事,也仍然需要让步,将效忠主人这一事件摆在前头,更是在主子面前不能谈及所谓的孝。

3.妻子无限度忠于夫

在当时,夫妻关系也是孝的一种体现。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其具备传统封建的特点,而且与强调为人臣子必须忠于君相同,为人妻者也要对自己的夫君无条件的忠诚。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最好的例子就是邢夫人。

贾赦的妻子就是邢夫人,在当时,邢夫人对贾赦的“忠”人尽皆知。在《红楼梦》第46回,贾赦当时已经上了年纪,但看中了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想纳其为妾,从贾母对贾赦的日常评价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在贾赦的身边,已经不仅仅能用“左一个右一个”的妾来对形容了,但是即便如此,邢夫人仍然冒着贾母生气的风险说服鸳鸯。

王熙凤这样评价邢夫人:“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此事被贾母知晓后,贾母对邢夫人极其不满,而邢夫人则回答:“我劝过几次不依。老太太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我也是不得已儿。”由此可见,在邢夫人的潜意识中,就已经认定了自己属于贾赦的附属品,处理夫妻关系时,也是按照三从四德的规矩,进行相应的处理,极为缺乏独立性。对于此种夫妻关系状况下的“忠”则存在严重不对等的情况,夫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妻却要毫无限度地忠于夫。

(二)《红楼梦》中孝与权力的镜像反映

对贾府权力图谱进行详细的梳理,可以发现,对于孝与权力而言,其存在相互映衬的关系,进而使一种镜像反映得以形成,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直接的相互反映。

首先以贾母为实际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在整个贾府中,贾母毫无疑问是权力的代表,还可以说在整个贾府中,各色人权力的分配者就是贾母。而贾母之所以可以成为如此有权力的人,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孝这一观念。在整个家族中,贾母的辈分最高,贾母就是一家族长,以孝观念为实际的依据,则在整个家族中,所有人都必须对贾母无条件服从。

其次,對贾政和王夫人进行分析。贾政于贾赦而言是弟弟,则要听从兄长贾赦的意见,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更有权力的则是贾政和王夫人,其根本原因就是贾政的仕途发展地更好,而且不论是贾政的才学,还是名声,均要高于贾赦。与此同时,对于王夫人而言,其娘家“金陵王”更有势力。但是在整个作品中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以家族长贾母为核心,其更加喜欢贾政和王夫人,与之相反,贾母对贾赦和邢夫人则处处不满。由此可见,在贾母的内心深处,贾赦与邢夫人的孝则远远比不上贾政和王夫人的孝,因此,贾母在有意无意之间就会将更多的权力赋予贾政和王夫人。

再次,王熙凤在荣国府中是使用权利最多的一个人。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妇,同时还是王夫人的侄女,因此,贾母非常喜欢王熙凤。而且王熙凤本身非常聪明,她明白要想在贾府提高自身的地位,不仅仅需要王夫人的认可,还需要得到贾母的喜爱和认可,因此,王熙凤的处事行为处处以让贾母和王夫人高兴为直接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对《红楼梦》传统孝文化的异化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红楼梦》将传统“孝”文化的显要地位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将此种孝观念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人们身上。透过《红楼梦》,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孝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可以看出,统治阶级的直接统治工具就是孝文化,在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中,也将其作为了处理关系的重要准则,因此就丧失了其自然感情的流露,进而对人的情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王一朱,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参考文献:

〔1〕周蕴涵,洪波,姜润声.从“贾政游园路线”谈《红楼梦》大观园与圆明园之关系[J].南方建筑,2020(5): 120-126.

〔2〕高淮生.体察《红楼梦》真义,开拓红学批评新境——吴宓红学志业述论[J/OL].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9[2020-12-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593.C.20201027.1347.002.html.

〔3〕蔡晓燕.从语用身份角度解读《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调侃话语[J].海外英语,2020(19):235-236.

猜你喜欢

异化红楼梦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马克思如何阐释异化与非异化的内在关联
归化与异化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