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津气病变对《金匮要略》中治咳证治思路的探讨

2020-02-28陈有焕王桂彬尹炳驿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痰饮小青龙汤

陈有焕,王桂彬*,尹炳驿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治外感如将,内伤如相,仲景《金匮要略》主论内伤杂病,其用药遣方以精简为上。咳嗽作为临床常见病,既是独立的疾病,又可伴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金匮要略》中咳嗽一症多散见于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痰饮病、水气病、胸痹短气病篇中。然见咳治咳者,视为下工,辩证遣方当追本溯源,方能体悟经方变通治疗咳喘的魅力所在。

查阅近几年文献,诸多学者对仲景咳喘证治之法归纳甚详,散寒宣肺、逐饮降逆、滋阴润肺、逐水通阳等,对于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病标终归于肺。今笔者试从津气病变角度,试析仲景先师治疗咳嗽的规律所在。

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气通过宣发肃降,可使津布于表,下行归肾。《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和于四时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饮水于胃,由脾气运化后输布于肺,再经肺气的宣降,雾洒敷布于表,或下从其命门归肾,经肾阳蒸腾气化,畅行三焦,或藏精于五脏,或洒陈于六腑。此肺金宣降,气畅津行之生理,是以不咳。倘若肺金失其宣降之功,则津气运行受阻,或肺燥金枯,或气阻津滞,为饮为痰,皆为致咳之病理产物。综观金匮内伤咳喘诸条,均以咳喘有痰为其主要征象,气津失常则是其基本病理,故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中提到的“肺脏一切病变均是内外因素引起肺的宣降失调、气液盈虚失度”。故所有治法均应着眼于调理津气,立足恢复于宣降,方是肺脏治法的共性。

1 从小半夏汤到麦门冬汤

小半夏汤是治疗呕吐的经典方。“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可见本方所治,属于痰饮停聚于胃,上逆作呕。故曰:“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 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可祛痰降逆,用治痰饮内停浊阴上逆之呕。“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虽未提及痰饮之证,然肺气逆者,胃气必逆,饮入于胃,受气游溢精气方可上行输津于肺,然中虚不运,输津失常,饮或停于胃,或炼为痰,而形成肺燥气逆之证,故方中仅用半夏而非它品,意在取其降胃气,化痰散结之功。

麦门冬汤由小半夏汤发展而来,该方是为久病所致津气两虚,痰滞肺系所设。仲景称为大逆上气,旨在强调此处气逆是津虚、气虚、痰壅三种病理改变的反映。肺气肃降,赖于肺功,而肺功之健全,赖于阴津之濡润。细究麦门冬汤的药物组成,治肺金之燥药,仅麦冬一味,余皆为治中气之药。肺气以收敛清凉下降为常, 故圆运动认为,治肺金之病,必用收敛之法、清凉之法、下降之法,然肺金清肃收敛下行,全赖乎津液,津燥液枯,收令不行,升得气多,降得气少, 遂成咳逆上气咽喉不利之病。故重用麦冬补其津液,滋养肺阴以复其体,辅人参以补肺脾之气以复其用。参、夏、草、枣、米健脾运胃,复其中轴斡旋之功,呈津气双补之效。后世陈修园与张锡纯都曾用麦门冬汤治疗妇科倒经一证,都是着眼于肺津不布与肃降无权而巧用之。

再提及肺萎一病,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重亡津液”是把握肺萎病因的关键,肺金清润,宣降有度,气衰津亏则肺金枯萎而现诸症。倘使肺金清肃,全赖乎津液的升降敷布,气行津布则源流永续,是以治病求本所在。

2 从甘草干姜汤到小青龙汤

五脏均有阳虚,肺脏亦不例外。肺脏功能衰惫,不能布津则产生咳痰清稀之变,故用甘草干姜汤治疗肺中虚冷。“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

姜汤主之”。中焦受气,散精于肺,肺气敷布,外达于表,内由百脉通行全身,而肺气虚冷,津液不束,上虚则不能制下,故咳而遗尿,小便清频,甘草干姜汤主要温补肺气,恢复肺的敷布和约束水液之功。本方当中甘草用量重于干姜一倍,可见恢复肺脏宣降之功,亦须着眼于中土运化之力。

《金匮要略》中小青龙汤所涉条文如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 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所用四条,无一条言及表证, 可见本方并非专为表寒而设,只从表寒角度分析显然是不够全面的,须从肺脾虚寒, 津液失调角度阐释才能揭示病变本质。刘渡舟先生曾说:小青龙汤功在温化寒饮,但主要作用在于蠲除内饮。小青龙汤证多见“咳嗽气喘,痰多清稀, 肢体重痛,肌肤悉肿”,其中。咳嗽痰稀是本方主证;肺失宣降,水饮内停是本证的病机。小青龙汤 证涉及内伤外感两个方面:或因肺脾虚寒,脾寒不能散精于肺,肺寒不能敷布津液, 壅结为饮,阻于肺而发为咳逆倚息不得卧的支饮;或因肺失宣降,津凝不布,水液 流行,归于四肢,发为溢饮;或因外寒束表,影响肺气宣降,水津停运,形成外寒内饮之证。故小青龙汤所治之咳,离不开“水饮” 二字。

然小青龙汤方并未专用利水的药物,何以能治疗水饮?然仲景治饮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宗[1],其中“和”字应细细把味,然治病之要,在于求本。水液能在体内升降输布,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脾胃的运输、肾阳的气化。故方中用麻黄宣降肺气,干姜温运中阳,桂枝温肾化气,旨在恢复三焦气化而令水津升降无阻。气通津行则痰消,则咳止,则病除。

3 从小青龙汤到苓甘五味姜辛汤

形寒饮冷则伤肺,水遇寒则凝,凝则痰壅而气道不通;遇温则化,化则痰消则气道自通。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治疗咳嗽只有一证一方。其认为咳嗽者,肺胃之病也。中土为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津气升降布洒如常,故在调津理气,恢复宣降基础之上,着眼于脾胃斡旋之功。胃土右转,肺金顺降, 雾气降洒, 津液畅行,则无痰;胃土上逆,肺金窒塞,雾气湮郁,痰涎淫生,且肺属娇脏,清肃洁净,痰阻气壅则咳喘作焉。《素问·咳论》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由此看来,黄元御所说“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之论有据可依。苓甘五味姜辛汤用治日久不愈,阳气渐衰,气郁不宣,逆而不降,津凝不布而见咳嗽、胸满、痰稀之症。该方中甘草干姜辛甘合用,为温复肺气之剂, 中焦得温则脾气自能散精于肺,肺得温而能布散津液,痰消而津液通。

肺的生理功能均以宣降气机为其机括。肺主气而司呼吸,通过肺气的宣降,外可津布于表,内可下行归肾。肺气宣降,使津气通调而不窒塞,治节诸脏而令协调,然肺气布洒津液均以三焦为其通路[2]。陈修园云“本病无一定之方,然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 然任何脏腑功能异常导致气行与津液代谢障碍,往往会影响肺气的正常宣降,也是造成病变的重要原因。故咳喘一症病机繁多,但终究难摒肺失宣降。

治咳若能着眼于津气运行,经方便能巧用。《医学实在易》中提到:“余临证以来,每见咳嗽百药不效者,摒去杂书诸条之纷繁,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三句,是金针之度。余取‘上焦得通’三句,借治劳伤咳嗽,往往获效”。《血证论·咳嗽》亦云:“五脏六腑皆有咳嗽,而无不聚于胃关于肺,上条分肺胃治已详。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盖小柴胡能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左宜右有,加减合法,则曲尽其妙。”此处治咳着眼于通水津、散郁火、畅通三焦,可谓深识小柴胡汤者。金匮要略中另有他方巧用治咳方, 亦可从津气病变探讨之,此处不再赘述。

4 总 结

肺气清肃下行之功,赖乎于津液。或肺燥金枯,或凝饮炼痰,均为津气病变所致,故畅调津气,为仲景治咳一大特色所在,而非专用大剂润肺养阴、逐饮化痰之品;肺气逆者,胃气必逆。治咳应在宣降肺气,畅行津液的同时,顾护中焦斡旋之功,方可散精于肺,朝百脉而通水津;治内伤咳逆不可单独治疗一脏,或肺脾同治,钥启重关;或肺脾肾同治,三焦通调;治咳不止于肺,终不离于肺,治肺应着眼于调理津气,立足恢复于宣降;治病求本,审病求因,不可见咳止咳,滥用止咳之品。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能掌握经方魅力,巧用经方。

以上仅个人学习仲景治咳理论一孔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道不吝指正。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痰饮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