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及控制

2020-02-28顾锡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黄疸型乙肝疫苗乙型

顾锡英

(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西藏 林芝 860000)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引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多种[1],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是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传染源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临床特征为肝脏急性炎症和肝脏病变坏死,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疲乏无力、肝功异常及肝肿大。本文把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他们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控制资料,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年龄6~58岁,平均23岁。其中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48例,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12例。

1.2 治疗方法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1.2.1 休息

休息是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待症状减轻,生化检查结果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1.2.2 饮食与营养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热量,急性期给予易消化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B、C食物或直接补充;食欲不振导致进食不足量者,应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及热量。

1.2.3 药物治疗

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适当选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药物包括:门冬氨酸钾镁、甘利欣、还原性谷胱甘肽、肝太乐、能量合剂、维生素、茵栀黄、腺苷蛋氨酸等降酶、退黄、护肝治疗。急性及亚急性重症肝炎除上述治疗外可给予输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血浆,人血白蛋白,前列腺素E等治疗,且治疗期间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改善微循环治疗。

2 结 果

虽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但在上述60例患者中,除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因我院条件有限转上级医院外,其他患者采取期间注意休息,合理营养支持,给予一定的对症治疗后,57例患者3-6个月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2例患者病程迁延转为慢性乙型肝炎。

3 预 防

3.1 普通预防措施

对于普通人来说,预防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该注意个人防护,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献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献血。

3.2 专业预防措施

3.2.1 控制传染源

医院应当做好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隔离和管理工作,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做好隔离措施。

3.2.2 切断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对于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要做好献血和输血的管理工作[2]。防止医院内感染,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强各种医疗器械、探针、导管、针灸针及各种内窥镜的消毒处理。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

3.2.3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免疫性疫苗保护易感人群,进行主动免疫:对于HBsAg阳性的产妇生下的婴儿,出生后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此后出生1个月,6个月各接种1次乙肝疫苗;对于HBsAg、抗-HBs均阴性的相关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易感者若接触到HBV感染患者的血液可通过注射高效价HBIG,以降低感染风险。

4 讨 论

我国是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乙型肝炎病毒为DNA链复制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因此加强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十分重要,同时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以提高预防效果。而对于密切接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人群,我们可以给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乙型病毒肝炎的传播。而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男46例,女14列,比例为3.29:1,年龄6~58岁,其中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48例,无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12例,其中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只要早期能够及时的就医治疗、采取隔离措施,并休息充足、营养合理,一般3~6个月内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目前防治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措施。应积极控制乙肝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保护易感人群,以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黄疸型乙肝疫苗乙型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CT与FIB-4无创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