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1 例并文献复习

2020-02-17冶张苗肖子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尾骨骶骨畸胎瘤

冶张苗,肖子文

(贵州医科大学妇科,贵州 贵阳)

0 引言

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teratoma,SCT)是一种先天性肿瘤,起源于汉森氏结或原始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组织组成[1],是新生儿和婴儿最常见的生殖细胞外肿瘤,发病率约为1/40000,男女比例为3:1[2]。但在成人很少见,发生率约为1/87000,多为囊性、良性。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发病率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史较长,易漏诊。本文报道一例因长期反复肛周流脓就诊的患者,多次于外院误诊为肛周脓肿行手术治疗,经我院手术后病理确诊为骶尾部畸胎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1 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38 岁,因”间断肛周流脓13 年,乏力2+月”入院,既往因反复肛周流脓多次于外院误诊为肛周脓肿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外院行盆腔MRI 提示(图1、2):盆腔、盆底部多发囊性病变,多系巧克力囊肿,其中一囊性病变与肛缘相通,肛瘘伴脓肿形成(陈旧性病灶可能)。子宫右前方囊性病变,多系卵巢囊肿。妇科检查:子宫左后方扪及一大小约9×8cm 包块,质软,轻压痛,不活动,直肠指检:直肠后壁触及一囊性肿块,质软,轻压痛,不活动,余未及异常。血清肿瘤标记物无异常,入院排除手术禁忌后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包块位于骶骨左前方,子宫后方,靠近左侧盆壁,位置较深,打开腹膜,暴露包块,探查包块右侧与直肠粘连,左侧达左侧闭孔窝,小心分离包块周围粘连,完整切除包块,切除包块过程中包块破裂,见粘稠脂质样液体流出,见多个囊腔,壁光滑,完整切除包块及囊壁至骶尾骨前方,术后病检结果提示(图3):囊性成熟性畸胎瘤。随访半年,患者无大便异常等症状,肛周无脓肿或流脓,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情况如常,复查妇科B 超及血清AFP未提示异常。

图1 、2:盆腔MRI 图像(图1 矢状面、图2 冠状面)

图3 术后病理切片图像

2 讨论

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最常发生于成年女性,原始性畸胎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其次是睾丸、纵隔、腹膜后、骶尾部[3]。原发性骶尾部畸胎瘤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儿,发病率约为1/40000 到1/63000,男女比例为4:1,在成人中极为罕见[4]。根据Altman 分类将骶尾部畸胎瘤分为以下四种类型:I 型,肿瘤向骶骨外生长,主要位于盆腔外;II 型,肿瘤大部分位于骨盆外,小部分位于骨盆内;III 型,肿瘤大部分位于骨盆内,小部分位于骨盆外;IV 型,肿瘤向骶骨前生长,没有骨盆外发展,仅包块盆腔和腹腔内的成分[5];新生儿及婴儿多为I 型或II 型,成人多为IV 型[6]。本例患者为IV 型骶尾部畸胎瘤。

骶尾部畸胎瘤的相关症状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多为骶前型,呈隐匿性生长,由于肿瘤生长缓慢,最初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当肿瘤逐渐增大时可表现为腰痛、便秘、排尿困难、尿频或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等[7];骶尾部畸胎瘤多呈纵向发展,向下接近皮肤感染后破溃形成窦道,向上生长压迫膀胱及直肠产生压迫症状,可出现排尿困难及直肠刺激症状。在本例中骶尾部畸胎瘤逐渐向下发展,合并感染后于肛周形成窦道,容易被误诊为肛周脓肿,直肠指检可在直肠后壁触及囊性肿块,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对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累及脏器及与重要血管的关系,CT 可以更好的区分脂肪组织和钙化灶,是将畸胎瘤与其他类型肿瘤鉴别的敏感方法。与CT相比,MRI 对显示软组织肿块具有更好的分辨率,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以及对肿瘤分期的评估[8]。

无论骶尾部畸胎瘤是良性还是恶性,都需要行手术治疗。肿瘤的类型和相应的侵袭范围决定了手术的方案和术后处理。手术途径包括经骶、经腹、腹骶联合、经阴道和腹腔镜手术:(1)经骶入路:适于第三骶骨体以下,直径不超过8cm 的肿瘤。术中切除肿瘤的同时应一并切除尾骨,但该术式可能损伤骶神经,导致尿潴留;(2)经腹入路:适于第三骶骨体以上,或体积较大的肿瘤,但该术式损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对于位置较低的肿瘤暴露较困难;(3)腹骶联合入路:对于不能通过单一切口完全切除的大型肿瘤,一般先经腹操作,充分游离肿瘤后,改变体位,经会阴或经骶骨切开取出肿瘤,有助于降低盆腔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并完整切除肿瘤;(4)经阴道入路:该术式通过经阴道延伸的切口进入骶前区域,切除肿瘤,该术式手术视野暴露困难,术中发生直肠、膀胱、输尿管等损伤的几率较高,临床上较少采用;(5)腹腔镜手术:对于位置较低且体积较大的肿瘤可选择该术式,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视野清晰广阔、对血管的解剖更精细的优点,但腹腔镜切除腹膜后肿瘤难度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骶尾部畸胎瘤一般位置较深,周围有直肠、输尿管及骶前静脉丛,术中易发生大出血及重要脏器损伤,手术中需明确输尿管走行及肿块与临近脏器的关系,避免钝性撕裂肠管和血管[9]。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骶尾部畸胎瘤的主要预后因素为组织学类型和复发。成熟性畸胎瘤的复发率为0-26%(平均10%),未成熟畸胎瘤的复发率为12-55%(平均33%)[10]。对于术中是否需要一并切除尾骨目前仍有争议,尾骨切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于较大的肿瘤,手术中需要切除尾骨完整暴露;(2)骶尾部畸胎瘤可能起源于尾骨的多潜能细胞;(3)对于紧贴尾骨的肿瘤,切除尾骨可防止复发[11]。但仍有研究认为,骶尾部畸胎瘤的复发主要与肿瘤残留有关,其次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是否破裂、首次病理的准确性有关,而与肿瘤的位置、大小、患者年龄及是否切除尾骨关系不大[12]。为了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术前评估应尽力区分良、恶性病变,无明显外周浸润的良、恶性肿瘤一般可完全切除,存在邻近脏器部分浸润,或不可分离的组织粘连时,可切除部分脏器。广泛侵犯直肠、骶骨或盆腔主要血管并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需要手术治疗后再行放疗或化疗[13]。骶尾部畸胎瘤多为良性,但良性骶尾部畸胎瘤手术切除后可复发为恶性骶尾部畸胎瘤。骶尾部畸胎瘤的总复发率为11-16.4%。成熟性、未成熟性、恶性骶尾部畸胎瘤的复发率分别为0-26%、12-55%、0-36%[14]。因此无论良、恶性肿瘤术后均需对进行长期随访,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监测有助于畸胎瘤术后复发的评估。

3 总结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早期很难发现,其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监测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早期完全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肿瘤残留是引起复发和恶变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骶尾部畸胎瘤是良性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恶性畸胎瘤及未成熟畸胎瘤除完整的手术切除外,术后还应接受额外的放疗和化疗。良、恶性畸胎瘤术后均应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妇科检查、直肠指检及妇科B 超、CT 等检查。

猜你喜欢

尾骨骶骨畸胎瘤
摔了一跤 小心尾骨骨折
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个体化治疗儿童骶骨骨折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什么是畸胎瘤?
不稳定骶骨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现状
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骶骨发育不全1例
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备孕查出畸胎瘤 是怀了怪胎吗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
骶骨身体的能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