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及安全性观察

2020-02-15刘焕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分组

刘焕清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而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早期有着极高的死亡率,且患者预后不乐观,其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1]。本文,通过在本院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对实施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在本院接受了颅内血肿清除术的9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组的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分组方式及相关临床资料数据如表1所示,组间比较差异不影响指标的分组比较结果,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n,(]

组别 例数 护理方式 男女比例平均年龄(Y)平均出血量(ml)对照组 47 常规护理 26:21 62.35± 3.47 45.70±3.50试验组 47 综合护理 25:22 62.35± 3.47 44.85±3.25 P - -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2.2 试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其具体方法包括:(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实际情况,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及时的降压药物,控制患者血压[2];同时指导患者采用正确体位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各项体征的监测;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手术方案[3]。(2)与麻醉医师及主刀医师配合,做好手术期间的护理;监测患者手术期间的各项监测指标,在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液体补充及输血治疗[4]。(3)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并通过耐心的沟通交流协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安抚患者情绪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5]。如患者发生术后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相应治疗。

1.3 指标项目

1.3.1 不良反应

观察统计患者临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再次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四项指标[6],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比较,并计算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指标数据以(n,%)表示。

1.3.2 护理满意度

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进行统计计算和对比,数据以(n,%)表示。

1.4 数据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2指标数据的统计所示,试验组患者在实施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表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分组比较

对本次研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是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脑出血多与患者脑血管病变有关,其早期临床死亡率高,患者预后不良、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7]。因此,对患者早期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除通过调整患者颅内压等方式外,可采用手术对其颅内血肿进行清除。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过程中,因手术复杂,不仅对主刀医师的要求较高,而且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干预,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综合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保证了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8]。

本次研究的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在采取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再次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四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在对实施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使患者在手术治疗和康复期间的临床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此综合护理方式得到患者的肯定和好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分组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