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路径探讨

2020-02-14吴芯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路径习近平

内容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生态哲学观、生态治理观和生态全球观,挖掘其内蕴关于生态建设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并立足“一带一路”沿线生态问题的现实性、复杂性和联系性特点,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地区绿色生态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绿色“一带一路”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实践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根据全球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局面,创造性提出的宏大构想与重要战略决策,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更对沿线各国共同繁荣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明确指出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批判继承已有生态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经验与先进理念,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更对推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地区绿色生态建设具有智慧指引性。

一.以人与自然关系为起点,弘扬绿色发展理念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哲学观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敬畏自然,无条件地依附自然,依靠一些简单工具捕获食物维持生计;进入农耕社会,人类开始学会利用自然,通过农耕畜牧的发展来稳定地获取生活资源;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不断改进工具,提高技术,逐渐沉浸在征服自然的狂欢中,不断的开发与利用超过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也引来了自然的无情报复。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敬畏到征服,从利用到反噬,进而开始了反思与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前人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2,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生态追求。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6的重要论断,对生态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生态兴衰与文明变迁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揭示与科学判断。其思想对于科学辨析人与自然关系、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一带一路”沿线生态问题的现实性

一方面,“一带一路”大部分地区处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带,自然环境复杂且脆弱。例如中亚地区降水量少,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严重,淡水资源短缺;东南亚地区受热带季风影响,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城市扩张、气候变化、工业发展等因素生物多样性锐减。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总体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依赖度较大。一些国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采和发展高污染产业,对空气、土地、海洋等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3.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增进绿色发展理念认同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现实表明了资源的稀缺性与环境的不可逆性,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是走不通的,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沿线国家要轉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1]19,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增强沿线地区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19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感,形成绿色发展共识与发展潮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走进群众的内心深处,提高绿色自觉性,增强生态责任感,激发环境保护欲,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

二.以系统工程为思路,整体推进绿色生态建设

1.“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的生态治理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融入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综合施策。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43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正确定位和整体部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治理要统筹兼顾,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底线,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的目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1的发展理念,“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1]74,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2.“一带一路”沿线生态问题的复杂性

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六十多个国家,有的国家靠近海岸,有的国家地处干旱区,有的国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的国家大量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各国的生态状况和环境污染都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对环境的保护程度也有高低之分,有的仍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有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兼顾生态保护建设。每个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与标准也是各不相同。沿线国家的生态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如何全面建成绿色丝绸之路是个难题。

3.统筹各项生态举措,整体推进沿线绿色进程

绿色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底色,是各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将绿色生态和环境保护融入到各个阶段和各项工作中。第一,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与标准。制度和法律是生态治理的保障,中国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生态环境方面的政策沟通,梳理沿线国家环境特点,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生态建设法规条例,形成沿线生态标准,部署环境保护规划,完成“一带一路”的绿色顶层架构。只有严守生态红线,对污染行为严格管控,依法惩处,才能保证生态治理进程的有序推进。第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经济并不是只有牺牲环境这一条路径,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生产力。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经济融合,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科技创新,加大对生态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健全环保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际生态发展创新机制的形成与完善。第三,增强绿色生活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既是沿线人民的共同诉求,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在“一带一路”沿线增强文化包容,形成绿色发展共识,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保护环境转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一带一路”的绿色生态美。

三.以生态命运共同体为共识,共建绿色合作平台

1.“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全球观

生态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和亟待解决的危机,因此,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清醒的认识到必须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多次在国际会议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1]131,通过参与各项环境政策与目标的制定,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同时,习总书记指出,各个国家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1]132,发达国家发挥带头作用,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其中,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在实践探索中前进。并代表中国承诺将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1]147,展现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一带一路”沿线生态问题的联系性

环境污染具有外溢性,生态问题从来不会是一国独有的危机,诸如空气、水资源等污染的扩散,不仅对本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还会对周围的国家产生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推进和频繁的交流,环境问题在国际间不断扩散,生态危机日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面对的难题。“一带一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纽带,也将沿线国家的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上都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各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共性和相似之处,如能源快速消耗、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脆弱性加大等等,因此,一些国家的先进生态理念和环保经验,也能为他国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3.构建生态合作机制,创新绿色合作平台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涉及主体广泛、客观环境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的努力无法完成,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共商互助。因此,在充分发挥现有国际合作组织作用的基础上,要加快构建生态保护合作机制,将各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智库、环保机构纳入进来,制定环境保护条例与标准,加强绿色投资与贸易监管,维护沿线生态安全,不断探索生态合作新模式。同时,创新“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平台,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合作,强化沿线绿色发展资金保障,推进环保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实现先进绿色环保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广和应用。只有沿线各国形成强大的绿色环保合力,才能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平稳建设与长效发展。

四.结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和相处之道,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以全球视野、人类胸怀,为世界各国生态治理传递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是全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我们要深入解读与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先进理念,为沿线国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绿色方案,展现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担当,同时,加强沟通,深入交流,凝聚全球生态智慧,携手共创绿色丝绸之路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钱春萍,代山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J].学术探索,2017(4).

[4]杨莉,贾文龙.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12).

[5]刘贺青.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原则及保障[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5).

[6]董战峰,葛察忠等.“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框架[J].中国环境管理,2016(2).

基金項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经费资助项目(BRA2018358);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18_2205)

(作者介绍:吴芯懿,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路径习近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