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伊丽莎白时期的复仇悲剧

2020-02-14师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

师阳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在检讨关于复仇剧,通过对16世纪英国社会现实和普遍心理以及《西班牙悲剧》这一作品的具体分析,探讨伊丽莎白时期复仇剧这一独特戏剧文学样式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观念。

关键词:复仇剧 文艺复兴 研究科

“报复是人类精神的最古老的情欲之一,她的根子扎在自己的本能里,扎在推动动物与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当他们受到打击时,就会不自觉地予以回击。”[1]自古希腊悲剧诞生至今,“复仇”作为一个极具戏剧性和观赏性的主题,同爱情主题、死亡主题一样构成了西方文学的最伟大的主题之一。尽管复仇主题早就出现在希腊悲剧中,但直到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时期,随着复仇剧的兴起,它才真正在戏剧舞台上占据了一个中心地位,以致抓住了几代剧作家的想象力,其中不乏闻名世界的伟大戏剧家,如基德、马洛和莎士比亚等。复仇悲剧是伊丽莎白时代悲剧的分支之一,是一种基于受到伤害而进行报复,充满暴力、血腥与死亡的悲剧。同时又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众多戏剧艺术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拥有创作家最多的剧种。那么,为什么说在伊丽莎白时期复仇悲剧蔚然成风呢?剧作家又是如何在其作品中体现复仇主题的呢?关于这些问题,笔者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从1485年都铎王朝的建立到1642年资产阶级革命。它以恢复在中世纪濒临中断的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为开端。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它既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又是一个极端残酷的时代;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社会矛盾和无尽的苦难。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英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英国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社会秩序日渐稳定、新型工业迅速崛起、资本主义经济兴旺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国家强盛,国内群情激奋,英国人民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女王也更为敬仰,他们要用诗歌抒发这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要用戏剧演绎生命的激情,在这种热情洋溢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之下,戏剧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着“盛世”到来的是无尽的苦难,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体现了天堂和地狱的两级,一方面英国海上霸权的获得,使它逐渐走上了强国之路,实现了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另一方面,没落的封建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频仍,宗教纷争复杂。面对严酷的现实,剧作家难以抑制的倾吐欲望与群众寻求欣赏的热情形成一种呼应,这是复仇悲剧在英国兴起并一度流行的原因之一。

复仇主题在伊丽莎白时代之所以引起剧作家和观众的喜好,还与伊丽莎白时代的复仇观念有关。LG.塞林格曾指出:复仇主题在伊丽莎白戏剧中盛行是“因为它触及到当时的重要问题:个人荣誉和封建时代的法制缺失状态及其复活的社会问题,专制与反专制的政治问题,以及最高的天意问题——由人复仇与待天惩罚之间形成的发人深思的对照。”[2]这表明,复仇的实质是为了讨回公正。在原始社会被视为合情合理的复仇,在国家建立后逐渐遭到禁止。然而,在英国,自盎格鲁-撒克逊建立国家以来,法律对复仇的制约并不平衡。10世纪的《艾尔弗雷德法典》中说“如果某人的主人受到攻击后其亲属未能为其复仇,这个人可以为主人作战。”[3]可见,复仇并不是完全被法律禁止的行为。16世纪的英国,法制进一步完善,尤其在伊丽莎白时期,法律严厉禁止在私自采取复仇行动,但执法的不平等使处于底层的人民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公正的裁决。因此上,通过复仇讨还正义的观念在民众心中依然根深蒂固。所以说,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复仇的肯定也是复仇悲剧得以繁荣的原因之一。

对于英国复仇悲剧兴起的文学根源,研究者大多认为古罗马戏剧家塞内加创作的悲剧直接影响和促成了英国复仇悲剧的产生和发展。“1884年,约翰·西蒙在其《莎士比亚的英国戏剧前辈》中提出了这一观点。1887年,约翰·甘理夫在《塞内加对伊丽莎白时期悲剧的影响》一书中对这一观点做了有力的阐发。在后一部著作中,塞内加对伊丽莎白时期的悲剧提供了内容到形式的范本这一后来广为人所接受的看法做了详尽的说明。并且得到了‘伊丽莎白时期悲剧文本中的塞內加引文的支持。其后,F.L.卢卡斯于1921年出版了《塞内加与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悲剧》一书,使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罗念生先生在《塞内加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悲剧》一文中详细列出了塞内加全部悲剧被译成英文的时间,并说明希腊悲剧英译本出现在16世纪之后。”“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希腊悲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悲剧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当时的剧作家都把塞内加的作品作为古典悲剧的代表作和典范。”因此上可以说塞内加的悲剧是英国复仇悲剧兴起的直接诱因。

当然,英国复仇悲剧的突然兴盛不是偶然现象,除了塞内加对它的影响外,英国本土的戏剧及文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英国的复仇悲剧的创作模式和特征与其自身的戏剧传统、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悲剧把人与命运的关系转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现实对立上,这种转变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世俗化的特征。而这种世俗化的特征恰恰来自英国本土的戏剧、文学传统。如“大学才子派”——复仇悲剧兴起之初的主要创作力量,在他们的创作中也带有世俗化的倾向。此外还有道德剧的影响,正如张泗洋说:“英国在十五世纪流行的道德剧和‘死亡之舞,他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为复仇剧做了一定的准备。”最后还有深受读者喜爱的骑士文学的影响。别林斯基曾这样谈论骑士文学“------吟游诗人诉说爱情的苦痛,诉说忧郁的农妇或被囚禁的公主的悲哀等等的阴沉的诗歌,凯旋和胜利的诗歌,恋爱、复仇、和荣誉攻击的故事——这一切都获得了反响------” 可以说骑士文学也算是英国悲剧兴起的原因之一。

文艺复兴在英国往往以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繁荣为主要标志。而复仇戏剧是伊丽莎白时代异常繁荣的剧种,在它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不乏优秀作品,尤其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标志。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复仇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复仇王子形象。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位丹麦王子,他精通剑术、喜爱诗歌、戏剧和哲学,他诚实、善良、勇敢,热爱和平和自由,是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王子,王位未来的继承人,哈姆雷特具有强烈的身份感和对自身生存状况的认同感。他的复仇不是简单的“为父报仇”,因为“他的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也要被他的血统所支配;他不能像庶民一样为自己选择,因为他的选择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因此,身为王储的他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和国家危机时,必须毅然地承担起复仇的责任。他不仅仅是从捍卫家庭荣誉(如雷欧提斯)或维护皇权的角度(如福丁布拉斯)那样去履行复仇的使命,而且是想要“重整乾坤”——让复仇变成了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不是因为克劳狄斯的力量强大,自己的力量薄弱,而是过度理性地思考使其丧失了许多复仇机会。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总是犹豫不决、迟疑彷徨,他不是犹豫该不该报仇而是在思索该怎样去报仇,正是这些造成了他复仇行为的“延宕”,并最终酿成了悲剧。

莎士比亚时期的复仇悲剧之所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他剧作的题材多样、主题丰富,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向往启蒙理性,追求生命和宇宙本体意义的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法国】拉法格著:《思想起源论》[M].上海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86页.

[2]参见蓝仁哲:《莎士比亚与伊丽莎白复仇悲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9月,第23卷第5期,第39页.

[3]钱承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贵族缘何热衷赞助艺术事业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
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
马萨乔绘画的艺术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