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应对:当前形势下保障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究

2020-02-03刘丽丽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就业困境大学生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当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就业人员增加与就业岗位减少,就业模式转变与就业服务滞后,就业期限缩短与就业期望不符的三大困境。应对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应当积极调适就业心理,努力拓宽就业资源,开展精准就业服务,保障大学生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困境;大学生;就业;路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针对就业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就业是根本的民生问题,并要求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2020年初以来,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形势都进入特殊时期,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就成为国家和社会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就业人员增加与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长。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高校应届大学畢业生820万,2019年达到834万,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规模将再创新高,达到历史之最87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规模增长迅猛。

毕业生规模的迅猛增加,要求与之相匹配的就业岗位的增加。但自2020年初以来,我国各大中小城市都根据疫情防控等级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如暂时性封城、关店、居家隔离等。这些举措虽然在短时间内有效阻断了疫情的快速蔓延,但也不可避免的对餐饮、酒店、旅游等服务行业以及缺少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1月-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全国服务业成产指数同比下降13%,足以见得特殊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服务行业和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人口,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行业和部门,服务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受限,势必会造成失业人员的增加和就业岗位的减少。再加上国外疫情的蔓延,必然会有大量的海外留学生等其他求职者加入归国大军,这无形之中加剧了就业竞争,导致就业人员增多与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就业模式转变与就业服务滞后的矛盾

2020年开学季,我国各大高校毕业生从4月份开始才陆续返校。为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国家要求原则上不举行现场招聘会,各类招聘以线上招聘为主。高校基本也都暂停开展各类现场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转为以线上为主。这就导致就业模式由之前的现场指导、现场招聘骤然转变为线上指导、线上招聘。

就业模式的转变要求与之相匹配的就业服务的保障。但就业模式转变的突发性,导致就业服务能力远滞后于当前形势下的就业需求。一方面,就业指导服务滞后。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需要有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引导。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不得不转为线上模式,这就导致很多就业服务没办法及时、有效开展,无法满足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线上为主的就业模式需要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的保障,但当前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远滞后于就业形势的转变。很多高校缺乏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开展就业服务仍然依赖于零散的信息转发。这种零散式的就业服务,往往造成信息获取的时差性,杂乱无章的招聘信息往往也遭到学生的忽视,从而延误求职的时机,因此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效果有限。

(三)就业期限缩短与就业期望不符的矛盾

按照以往形势,春招到毕业这段时期,是应届毕业生择业的黄金期,国考以及各地省考、各大企业招聘也会在这段时间展开。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各大高校毕业生直至4月份才陆续返校,即使返校也大部分实行封闭管理。这就导致毕业生的择业黄金期大为缩短,只能利用返校后的短暂时间实现就业。

在就业期限缩短的情况下,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却没有随之而调整,甚至出现一种“慢就业”的现象,即在就业期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索性先不就业,直至寻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再就业。择业期限的缩短,本就需要高校应届毕业生适时调整就业期望,以“先就业,后择业”为主,利用灵活就业、创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多样化的就业。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并没有适时调整,而是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寻求“高薪资”的工作岗位。这种期望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必然会加大求职难度,降低求职成功可能性,导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待就业状态。

二、当前形势下产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在当前形势下,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自身因素、高校及社会因素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学生自身层面来看,就业观念陈旧,综合能力欠缺,职业规划不清是造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观念方面,高校大学生普遍“求稳定、求高薪”,但综合能力又与工作要求不符,导致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在就业岗位与就业期望不符时,又普遍出现“慢就业”的心态,索性先不就业,这无疑加剧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能力方面,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仍然以专业知识为主,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实操,导致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不足,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职业规划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引导,导致对自身认知不足,职业规划滞后,常常是毕业前夕临时起意,漫无目标求职,必然降低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从高校层面来看考虑,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就业服务滞后是造成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人才培养方面,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众多的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围绕课堂和教材开展,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锻炼,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都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就业服务方面,虽然近些年高校的就业服务在不断改进,但总体而言,仍然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学生需求,没有架起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就业服务没有形成大格局,仍然限制于就业部门搞就业,专业教师搞教学,没有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就业服务中的引导作用。同时,缺乏完善的“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招聘信息发布仍然以通知、传达为主,严重影响当前形势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

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经济形势下滑、企业发展受限是导致当前就业困境的客观原因。一方面,经济形势下滑明显。2020年初以来,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经济形势都受到防疫的影响,出现短暂性下滑。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失业率和GDP之间呈一种反向变化关系。那么,我国经济形势的短暂性下滑,必然会引起失业率的短暂性上升。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限。当前形势下,餐饮、酒店、旅游等服务行业受到的冲击明显,中小企业发展受限,不得不通过裁员的方式减少发展成本,这就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和就业岗位的减少。

三、当前形势下保障大学生就业的路径

(一)积极调适就业心理

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要改变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慢就业”心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自信的求职心理。一方面,要引導大学生积极面对当前形势下的就业困境。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形势是暂时的,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随着形势的好转,社会经济发展也会恢复,必然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在困境中保持自信。虽然当前形势下的就业困境确实加剧,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如扩大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规模等等。特殊时期,要大力倡导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学会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去就业,应届生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也要看到国家、学校为同学们顺利就业做出的努力,要坚信在国家的引导下,就业形势短时间内一定会出现好转。

(二)开展精准就业服务

当前形势下,毕业生的求职模式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模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更加考验高校在特殊时期的就业服务能力。在“云招聘”广为开展的形势下,高校必须能够提供与之匹配的就业服务,及时有效的发布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培训,提供贴心服务。第一,要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快建设“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与相关招聘网站共享信息,使用人单位能够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招聘信息,高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第二,要掌握毕业生求职动态。利用“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录入学生就业信息,并使学生能够及时更新就业状态。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就业状态,并建立就业工作台账,及时更新学生就业信息。第三,要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根据掌握的学生的就业动态,获取每一位学生的就业需求,并利用微信、QQ等线上平台定向为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尤其重点关注建档立卡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就业动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他们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要充分利用国家教育部开展的“234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全天候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信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努力拓展就业资源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要努力拓展就业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便利。一是,扎实开展好基层项目就业。要扎实做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建功立业。二是,认真落实好国家就业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国家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规模,扩大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等等,高校要深入落实国家在推进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使毕业生能够充分享受就业政策红利。同时,继续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创业”大赛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支持毕业生以创业、灵活就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第三,充分利用其它资源。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联系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引荐毕业生到其单位就业,帮助本校毕业生获取更多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N].人民日报,2018-08-07.

[2] 杨春林.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策略研究——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2版)[J].领导科学,2020(10).

[3] 赵天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0(15).

[4] 蔡红建.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看怎么办?[J].人民论坛,2020(12).

[5] 刘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20(4).

作者简介:刘丽丽(1991- ),女,山西襄汾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困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