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2020-01-11刘妃范洁

邓小平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

刘妃 范洁

[摘要] 邓小平根据时代变化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从理论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战士武装头脑的思想武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统帅和灵魂。他还从实践层面提出了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要紧密结合现实政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等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新时代不断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6—0011—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创见性的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作用和建设路径都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究其本质,意识形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政党表达立场、阐述观点、动员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邓小平从“思想武器”“经济引擎”和“统帅和灵魂”的战略高度,定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价值和功能的认知。

(一)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战士武装头脑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认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也就是说,要以哲学的精神武器来武装无产阶级队伍的头脑,指导无产阶级的实践,通过先进、彻底的理论来引领先进的战士,进而产生彻底的、革命的运动。1938年1月,邓小平在《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一文中指出:“动员新兵的责任,在于一方面保证动员计划的完成,一方面还要从政治工作上,保证这些新战士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自动性而开赴前线,这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不仅要武装战士的手足,尤其重要的是武装战士的头脑。”在邓小平看来,单纯以严厉管制的办法并不能实现巩固部队以及提高无产阶级战斗力的目标,还应加强政治工作来保持战士们的革命热情和自动性,激发他们的战斗威力和在困难环境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工作新局面逐步打开,围绕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文艺战线也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在理论界文艺界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此,邓小平强调,我们思想战线上的战士“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民群众生活,创作出真正具有凝聚力和鼓舞力的健康作品。可見,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无产阶级战士政治工作的重视,还是改革开放后对于文艺界创作“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作品的强调,都凸显了邓小平始终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武装头脑的思想武器”这一战略定位。

(二)意识形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意识形态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就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意识形态不适应经济基础,则会产生“逆效应”和“负作用”,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邓小平根据唯物史观这一基本观点,强调意识形态要为经济基础服务,要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要“不受任何干扰,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真正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突破主观偏见和习惯势力的桎梏,摆脱“左”的错误指导方针的束缚。例如,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强调:“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经济的调整筑牢思想根基,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他还十分赞同陈云关于宣传工作与经济形势紧密相联的观点,认为陈云之所以提出宣传工作的问题,就是“要我们今后的宣传工作能够适应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要求,能够有助于而不是有碍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他进一步指出:“这里说的宣传工作,实际上包括党的整个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经济调整这一艰巨复杂的任务,面临各种已知或未知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才能切实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协调一致,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统帅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是抽象的与现实无关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因而其功能从根本上说是实践性的。毛泽东就从“统帅”和“灵魂”的高度定位了意识形态的这种实践性功能,认为“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传承了毛泽东对意识形态作用的认识,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进一步论述了这个问题。

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得以完成的思想指导。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要尽快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大国,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1957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邓小平指出,要在党的领导下,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学习,“结合建设祖国的实践,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克服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引下,青年一代才能以最大的积极性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在领导1975年整顿期间,邓小平就认为“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条指示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不能丢掉其中任何一条。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与安定团结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不可偏废其一。只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反对派性、增强党性,提高群众觉悟,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序开展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意识形态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任务、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思想支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为了全面解除“左”倾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进行拨乱反正,邓小平相继主持召开了科技、教育、经济、军队等各领域的会议,着重研究各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即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科学技术队伍。在1978年4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强调,我们要想“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将提升科学文化教育质量与注重青少年思想政治进步高度结合起来。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高我军战斗力”,要认真“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以便更好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可以看出,无论是科技、教育领域,还是军队建设领域,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问题,都要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支撑。正如毛泽东所言:“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探索,是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从理论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从实践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建设路径。

(一)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組织路线的领导。邓小平十分注重党在思想路线上的领导,将其摆到了关系到党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地位。1983年,他在论述思想战线混乱造成的影响时就明确指出:“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他指出,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改变思想战线的领导软弱涣散状况的迫切必要性”,要克服自由主义的无所谓态度,更不能因怕伤了和气就不去发声、不敢发声,要采取坚决、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思想战线的领导问题。他号召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勇于站出来,和那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以及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的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站在这一斗争的前列。我们党只有真正加强党的领导,坚决克服自由主义的涣散状态,认真做好对错误意识形态的批判工作,思想战线的种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

1961年10月,邓小平在接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时指出,多年青年团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社会渣滓的影响,总要钻出来。”因此,他强调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教育工作,资产阶级的错误意识形态必将荼毒人们的思想,尤其毒害作为国家未来支柱力量的青少年群体,那将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带来难以预估的灾难性后果。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教育更要紧密联系实际,要对群众所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据实讲解,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及时纠正。我们的教育还要注重理想信念的培育,要以教育的方式来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期间的一次即席讲话中,邓小平提醒大家:“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若是没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我们不仅无法在过去取得革命的胜利,也无法避免在思潮涌动的当今成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因此,邓小平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我们党和人民只有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够以铁的纪律和毅力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是靠“人”的工作。没有一支强大的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必然会举步维艰。邓小平非常重视建设党领导下的强大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息息相关。早在1941年,邓小平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全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上的报告中就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素质过硬的文化工作者,发挥出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并使之群众化,那么就会“致使文化工作被限制于狭隘的范围中,不能为大众所掌握”。他进一步提出,我们要鼓励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忱,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文化工作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要培养大批文化工作的新生力量,“同时要提高原有文化工作者的素养”。不仅要通过组织的力量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战斗力,还要依靠意识形态工作者自身的主动性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邓小平强调,文化工作者要具有虚心学习、认真探讨的态度,要不断增强政治素养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技能和创作水准,将文化工作深入大众。邓小平特别强调,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表率作用。1978年6月2日,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干部不能说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要在言论和事实上统一起来,以“用实际行动搞好传帮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搞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条件。

(四)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

文艺是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因而文艺工作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做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作过许多重要论述和具体指导。1979年10月,他主持召开了文学艺术工作者全国代表大会,商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繁荣文艺事业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同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工作者以及其他相关的同志互相合作、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坚决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立场坚定地去批判资产阶级剥削思想、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意识形态,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贡献。发挥好文艺这一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创作出优秀的反映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的文艺作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艺作品要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面向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来教育人民、激励人民。因此,邓小平提出文艺工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的人本观,强调文艺属于人民,因而文艺工作者的文艺作品要始终不渝地面向人民,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敢于创新,在形式和风格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内容上真实地反映有血有肉的社会生活。文艺工作者还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要向人民学习,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文艺的营养,将人民视为艺术生命的泉源。

(五)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要紧密结合现实政治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这一论断,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要关乎政治,立足政治大局、紧扣政治生活、为政治形势所服务;二是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要依托现实,不停留在过去,而要面向现在和未来,要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在发展着的现实政治中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政治大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因而,思想理论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探索出指导新问题解决的答案。这才是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根本方向。邓小平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使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依然具有新的意义,因而也需要赋予它新的丰富的事实依据来提升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信服,得到群众认可。但是,也要注意,这并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要耗费思想家心血、需要创造性地结合现实政治才能成功的科学工作。可以说,只有在现实政治的时代背景下,在实现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主动根据政治现实来调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未来发展。

(六)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作了诸多阐述。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邓小平强调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共产主义的思想立场、理想信念、道德原则等武装人民,消除资本主义贪婪、腐败等“流毒”影响,发展生产力,全面展现和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否则,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但是,另一方面,邓小平并不是唯意识形态论者,也不是精神文明决定论者,他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不可忽视,但是光靠这些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因素还是要夯实物质文明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首先是要发展生产力。同样,忽视生产力发展的党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在执政后致力于搞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空谈马克思主义,空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行,因为“人民不相信”。我们必须在建设稳固的物质文明基础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全面协调推进、统筹把握,共同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作出了创新性回答,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进行了战略上的基本定位,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路径,开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境界。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態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经验中,总结出了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地位和作用,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正确认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早在1943年邓小平就指出,当我们党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的时候,“党的工作和革命运动一定是发展的;当三风不正占了党的统治地位的时候,就会把我们长期艰苦创造起来的基础弄垮,就会使革命遭到挫折和失败”。由此可见,没有正确的意识形态引领,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还是改革开放事业,都会因缺少旗帜和灵魂而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战略判断,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凝魂聚力、激发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邓小平意识到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流入,“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他认为,西方好的东西,我们要善于借鉴、学习,并为我所用;而“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

当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涉险滩的深水区,多元社会思潮四处涌动、相互竞争,在此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国内外敌对势力试图以更为隐性、柔性的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技术霸权、媒体霸权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来散播其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价值主张,宣扬“历史终结论”,根本目的就是要瓦解社会主义政权。因此,我们对于种种显性或隐性的反马克思主义、非馬克思主义错误意识形态要有清醒认识,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坚决斗争的决心不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勇气不泄。同时,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有效应对错误意识形态的攻讦和挑战,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走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现实启示

面对意识形态安全领域错综复杂、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去应对和解决在新时代方位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是摆在广大意识形态工作者面前的紧迫问题。虽然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但并不妨碍其在新时代彰显其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在当前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住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要义,谱写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新篇章。

其一,要切实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强化使命担当,肩负起应有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把意识形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其二,必须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要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坚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武装广大师生,构筑思想安全“防火墙”。要在全社会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自信与自觉。

其三,要造就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正、担当精神足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管人、聚人的工作,既要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队伍建设,也要突出专兼职意识形态工作业务骨干队伍的培育。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想要做强做大,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首先要强起来、硬起来。

其四,要坚持文艺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决定了文艺的方向和道路,文艺则承载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和表达。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文艺创作的“人民中心”导向,把握文艺作品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传达和引领,坚守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从而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提升国家软实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其五,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要紧扣现实政治,要研究和探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要与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和内涵相结合,为解决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理论指引。

其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要继续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构建共建、共商、共享、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来不断释放经济活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责任编辑

肖雪莲)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