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角下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2020-01-11方蕾蕾

中国德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构建德育

摘要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部分学校因错误的构建思路,致使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存在无大局观、课程设计无生命力、教育要素无育德性、管理育人无方法的问题。学校需以德育课程为载体、德育活动为主体、德育管理为实体、德育内容为本体、德育平台为客体形成五体一面,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安全教育;德育;构建

作者简介 方蕾蕾,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

后疫情时代,防微杜渐的安全教育也成了诸多学校教育的重点任务。可以说,安全无小事,安全教育不是小打小闹的形式主义,是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特殊时期能稳定人心的重要法宝,但如何构建一个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仍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立德树人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德育的纵深化有诸多领域需要优化升级,许多问题需要逐个击破,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与德育工作的纵深化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攻坚任务。

借用“守一而望多”的德育理念,从大德育、小德育的概念来看,在我国的常规理念里,德育是一种大德育观,除了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包括安全教育。然而从现下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来看,显然德育的内涵与安全教育的内涵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基于此,从德育视角下探究安全教育体系是一种有效思路。本文尝试从德育视角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以期缓解学校教育的主要矛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中德育要素的缺失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需以关怀生命存在为核心,以为德育服务为方向,以整合德育资源为思路,方能实现安全教育作为德育载体的育人价值。然而,现行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整体上呈现出离德育化,即与德育诸要素的联系相去甚远,德育诸多可用的资源被搁置一旁,使得学校安全教育不成体系。从部分学校工作思路的共性问题中可以辨明现行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部分问题。学校安全教育体系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出现偏差和离德育现象,这种德育要素的缺失与不足,既造成了安全教育本身难以深化、推广,也易造成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停滞。

(一)体系构建缺乏大局观

所谓没有大局观、整体观,就是部分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没有主题、重点、目标和方向,忽视了大德育观的综合运用。第一,忽视安全教育的学校德育功用,在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只着眼于安全教育本身的问题,而忽视了这些问题的深层内蕴是生命教育问题、生存教育问题,更是德育问题。只就安全谈安全,既没有教育的增长点,也误解了安全教育的德育价值。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远远不够深化、不够完整和系统。第二,安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无计划性和组织性,缺乏静思,没有清晰完整的构建思路,全局意识不强,资源协调、信息贯通能力不足。安全教育哪部分遇到了问题,就专注于哪部分的修补,没有反思全局意识,提高整体意识。例如某些学校在上级颁布一个指令后,不经过思考和验证就立即执行安全教育任务,等到出现问题了,又开始慌忙处理问题。第三,安全教育体系构建没有重点和主题,忽略了安全教育工作成果的德育转化和进一步利用,错失了德育工作的纵深化推进。例如某些学校在一个安全教育相关指令完成后,就完全翻篇了,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该往什么方向发展,不知道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最终归途。

(二)课程设计缺乏生命力

课程设计缺乏生命力,是指部分学校在安全教育的课程设计中无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在增长力不足,课程校本化意识不到位。第一,安全教育没有将德育作为育人目标,而是以任务为导向,导致安全教育找不准方向,甚至没有方向、碎片化、不成系统;没有将德育课程作为抓手,导致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基底不稳固;安全教育课程合力欠缺,导致缺乏连续性和组织性、周期性和可重复性。第二,安全教育的课程设计单一化,只通過墙面宣传、仪式教育或班会活动等形式开展,没有借助德育课程的专业性,忽略了课程的内在生长力和外在张力;没有及时扩容课程、创新课程、活用课程,没有将德育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吃透,使安全教育浮于表面,成效自然也不会好。第三,安全教育的课程设计定位不清晰,校本化不到位,部分学校没有将安全教育课程融会贯通,过于专注安全教育主题,在构建安全教育体系时,忽略了自身已有的特色课程或德育相关课程,致使课程结合度不高,课程实效性不强。从德育角度来看,学校的常规安全教育工作和文化内蕴呈现出设计不良、组织不力的状态,既挫败了德育的既得成果,也忽略了德育的协同育人功能。

(三)教育要素育德性不足

教育要素泛指安全教育实施过程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如制度、师资队伍、教育内容等。教育要素组织不力易致使安全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部分学校在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把德育工作放在一边,专注于安全教育,致使教育要素的设计育德价值匮乏,导致德育工作与安全教育的协同推进受阻。其一,学校安全教育制度育人不够。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往往只注重安全教育本身的保障工作,而忘了育德乃是安全教育之本,制度育人的实效性不强,进而也阻碍了安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二,师资队伍德性素养不够。不少学校虽然颁布了安全教育的制度和工作要求,却往往陷入了落实不到位、实施性不强的窠臼里。学校忽视了人才队伍的培育,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生命存在的重视度不够,对学生的品德素养是否与安全生活相关关注度不够。其三,安全教育内容渗透性不强。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生活化,就无法企及灵魂和道德品质,相反,附着于品格锻造与德行培育的安全教育,会更加持久有效。制度育人问题、教师德性问题、安全教育内容不够生活化等教育要素育德性不足问题,均会妨碍了安全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二、德育五体共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

以上几种问题是部分学校构建安全教育体系所投射出来的典型文化特征和工作理念,这些错误的理念需一一纠正,及时改进。若从德育视角出发,佐以德育诸要素,或可对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助力一二。本文试图从五个德育要素出发,五体成一面,促成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纵深化发展,实现安全教育的立体化发展,促成德育与安全教育的协同进步。

(一)以德育课程为载体

课程是实施教育内容的重要形式。首先,在以德育课程为依托的基础上,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可以获得确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而获得安全教育的价值旨归,同时为德育工作服务。其次,在以学科教学为主流的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需要考虑升学率、就业率,更需要顾及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教学质量。在其他学科课程实施安全教育较为困难的前提下,德育课程就是非常好的载体和素材,既避免了重复劳动,也增加了德育课程的校本创新,同时也增设了德育课程的内容,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最后,以德育课程为抓手,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可以促进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而常规化的课程体系能够构成系统的、延续的、发展的安全教育体系,最终达成安全教育的生活化、日常化、周期化、长期化。可以说,德育课程这一载体,是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中可以运用的最有效的德育资源之一。

(二)以德育活动为主体

在安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导致安全教育脱离目标、偏离实际、没有效果的原因还在于教育形式的单一、机械化,方法的粗暴和简单处理,阻碍了安全教育活动的序列化、系列化、一体化发展。以德育活动为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主体,可以促成安全教育的工作有章可循,与其他教育内容齐头并进。德育活动有丰富的校内外资源可以利用,以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社区活动居多,还有少先队活动、共青团活动、党日活动等富有思想教育的活动。除此之外,德育隐性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三大课程各有所长,在落实安全教育过程中,可推动安全教育的活动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教育活动的育人性,渗透安全教育的情感性,使学生自身的品格素养与安全意识得到共同提高。另外,诸如研学旅行等新兴的德育活动形式,可为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活力,创新思路,避免安全教育陷入简單的宣传教育、枯燥的墙面文化误区。以德育活动为主体,真正地深入到了学生内心深处,促使学生成为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延续生命价值的独立个体,成为具有灵魂和思想、关注健康和安全的新时代公民。

(三)以德育内容为本体

安全指涉个体安全、集体安全、社会安全三大层次,是个体、集体、社会维系和谐的基本。安全不再仅限于安全教育本身,安全问题是生命存在等道德问题的具体演绎和生活化彰显,因而,在安全教育过程中,需把安全与德性品质的塑造相结合,在安全教育中注入灵魂的锻造和思想深度的培育,才能实现安全教育走向常态化、终身化,即保持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在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不应摒除德性,有了德育内容的穿插,安全教育的本体才算安稳。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居安思危、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从我做起,才是维护安全、实现安全的不二法门。以德育内容为本体,安全教育体系可谓如虎添翼,既有了形,也有了实,既有了肉,也有了灵,血肉之躯有了道德之善的启蒙和引导,也就有了归处和安身立命之处。恰如卢梭所言,道德的“行为规则必然是限制性的,它们的产物是秩序;这些规则正是通过为每个人用以追求自己目标的手段划定范围,从而大大扩展了每个人能够成功追求的目标范围”。德育内容就是推动安全教育序列化、规则化、道德化,从而帮助人们实现更大程度的自主和安全。

(四)以德育管理为实体

安全教育体系需要建构一个管理体系,而德育管理恰可作为其实体,以其行政职能、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功能,帮助协调、整合安全教育诸多方面的资源。其一,德育管理体制较为健全,现有的德育管理体制的负责人、执行者任务分工明确,权责划分清晰,管理起来相对得力,在安全教育体系中恰可利用德育管理的职能优势,优化安全教育职能部门,给其他部门或教师减负,减少管理冲突。其二,德育教师队伍素质相对较为统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开始走向专业化,而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尚不成体系,对德育教师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增加安全教育的发展速度,形成育人合力。其三,德育管理流程固定统一,具有周期性、长效性,可为安全教育提供稳固的管理机制,确定其管理思路,落实其管理目标。以德育管理为实体,是安全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一体化的重要路径。

(五)以德育平台为客体

德育平台既包括学校各类教学资源的集合,也指师资队伍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必须搭建一个平台以供师生学习经验、汇报成果。任何一种教育都需要静思、反思、反馈。按阿伦特所言,“人和自身搏斗并克制自我欲望的内在空间完全属于他自己,也就是说,比任何世间居所都更安全和不受外部侵害”。人们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去成长,而相对于安全教育的模拟、演习活动,个体的沉思同样重要。安全教育体系必须有一个平台供师生交流、对话,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情境,以锻造自我对安全的理解,获得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提升。在生命安全教育上,德育平台可谓是最有力的客体,是安全教育体系的有效支撑。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德育平台可以延展为安全教育平台,同时富有德育情操,更能够缓解学生因地位焦虑、学业压力、成长阻力等诸多外部力量带来的负面情绪。在这样的平台中,教师富有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基础,具备道德素养,学生只需加入,便可依据平台提升自己的内在认知水平,这是安全教育急需的德育资源和平台。

责任编辑 庞雪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构建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