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实反思到积极应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转向

2020-01-11吴璇孔凡哲

中国德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评价体系

吴璇 孔凡哲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要 对我国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五唯”问题进行审视发现,单一的评价标准与复合的人错位,多元评价方式与评价信息缺位,现实功利主义与育人导向背离。建设多重主体的教育评价队伍,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四个评价”的整合效用,优先开展教育评价技术的攻关,是应对教育评价问题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教育评价;五唯;四个评价;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吴璇,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孔凡哲,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改革大计和教育现代化大局。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各地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是党和政府近年来探索教育评价改革道路的智慧集成。《总体方案》称“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因此,迫切需要审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五唯”问题,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必要前提。

一、“五唯”反思:教育评价活动的现实审视

“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体系的痛点与难点,是教育评價改革的现实“靶心”。我国教育事业经过长期努力,取得显著进展,但教育评价体系依然存在法律依据淡薄、评价数量繁多、实质性评价不足、评价结果使用功利化突出等问题。

(一)单一的评价标准与复合的人错位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组织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组织则包括教育机构实体、教育机构中的人和教育制度。换言之,教育评价的对象是各级各类教育实施组织与管理组织及身处其中的人,以及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制度。先说教育评价对象中人的要素。《总体方案》指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人才培养的目标。长期以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数禁锢住学生,考试圈住老师。为破除唯论文、唯帽子等痛点和难点,针对长久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教师行为,《总体方案》提出了五项具体任务,致力于为教师构建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良好环境。

建构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把握当前采用的教育评价标准是前提。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评价工作烦琐且庞杂,经过层层简化、步步交接,其评价标准逐渐从多重标准演变成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些异化的评价标准反映了教育组织和管理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凸显了对评价对象评价的片面化、碎片化。归根结底,在于教育评价工作忽视了教育组织中人的复合性,造成单一的、冷冰冰的评价标准与复合的、活生生的人的错位。

倘若一味使用简单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活生生的教师、学生,试图通过分数、升学率、论文发表数量、获奖数量等具体数字来展现—个人的能力与水平,最终会使教育评价有其形而无其实,只见数字不见人。

(二)多元评价方式与评价信息缺位

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仍然以结果评价为主,片面强调结果要素,而忽视过程要素、发展要素。《总体方案》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提出,是对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的完善和发展,是对综合评价的重视,是对增值评价的倡导,有利于实现从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的转变。

准确、客观、公平、真实、发展地评价我国教育质量,突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痛点,全面、客观的评价信息是前提。评价信息作为评价活动的内容要素,是联系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中介,评价信息的质量与评价活动的质量密切相关。然而,常常因缺乏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价信息,在一线教育活动中,只能简单采用纸笔考试等结果评价方式,片面衡量学生发展情况和学校教育质量;简单地依据发表文章的数量、奖项和头上的“帽子”,片面衡量科研人员的水平。获取全面、客观的评价信息,增强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成为破解“五唯”问题的重中之重。

(三)现实功利主义与育人导向目标背离

《总体方案》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文件展示出党和政府扭转不科学政绩观的决心。功利主义以最大效用和利益为追求,在教育评价活动中不仅表现为评价结果的功利化,还表现为评价过程的功利化。

评价结果的功利化显而易见。为追求最大效益,有关利益相关者不惜抑制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背离教育本质。譬如,为把本地区打造成教育发展的模范区,一些主管部门把学校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为把学校打造成拥有名师队伍的一流名校,一些学校把论文发表数量作为教师奖项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过程的功利化也是导致评价结果偏离客观、全面、公正要求的重要原因。当评价对象开始考量什么评价信息对自己更有利时,就会扬长避短,有选择地提供评价信息,以致影响教育评价的最终结果。受功利主义影响的教育评价片面追求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将教育组织中活生生的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次要位置。这些问题反映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模糊,对教育评价活动的片面把握,对我国教育发展进程的肤浅理解。把握教育现实中功利主义的表现形式,克服功利主义对教育评价活动产生的不良影响,实现教育评价去功利化,才能推动教育评价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重点突破:教育评价活动的实践应对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总体方案》是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工作的指南和依据。然而,要想从深处扭转教育评价的偏颇导向,需要系统设计、充分论证、稳步实施,而健全教育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和技术恰恰是破除“五唯”的重点。

(一)主体:建设多重主体的教育评价队伍

破除“五唯”,首先必须解决“由谁来评”的问题。教育评价队伍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主体,其整体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本次教育评价改革的成败。为打好教育综合改革的“龙头之战”,必须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队伍的重要作用,建设多重主体的教育评价队伍。

以五类主体(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针对不同方面的评价问题,《总体方案》明示了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应对举措。例如,为推动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职尽责,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提出“三不得一严禁”的明确要求;为推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克服片面办学行为,提出要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等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之—是涉及不同主体,《总体方案》发挥了顶层设计的作用,统筹兼顾各类主体的实际情况,系统设计各类主体的任务与要求。为取得教育评价改革的阶段性胜利,要不断提升五类主体应对教育评价改革的能力,把五类主体打造成高水平的教育评价队伍,进而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育评价改革亟待教育评价专门人才的支撑。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一种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专业能力,是教育评价专门人才的核心能力,经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学科专业培养出的专门人才,是教育评价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支持高等院校教育评价等相关学科建设,为我国教育评价队伍输送合格的后备力量。不仅如此,还应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技术、评价水平,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并吸纳进教育评价队伍之中,共同打造出一支经得起实践检验、担得起改革重任的教育评价队伍。

(二)内容: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破除“五唯”,还应重点解决“评什么”的问题,这也是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质性问题。教育评价的内容理应对“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做出呼应,构建涵盖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指标的体系,力图呈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以全面考察五个主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情况。

《总体方案》结合不同主体的特点,列举了评价的主要内容。例如,着重考察党委和政府解决教育突出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情况,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小学化倾向等学校办学情况,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评价等。《总体方案》设计了五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可将这些评价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过程性评价内容,一类是结果性评价内容。

过程性评价内容是本次教育评价改革强调的要点,通过收集不同评价对象的具体信息进而展现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是弥补结果评价“天生缺陷”的有效渠道。以学生学业考评为例,学业发展状况不仅表现在他们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还表现在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质等方面。《总体方案》指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这不仅是对考评方式做出的规定,也是对考评内容做出的指导。结果性评价内容自然是不能省略或缺少,不能因注重过程或克服“唯分数”而弃之不顾。如何把评价内容再细分为多级指标并科学赋权,是下一步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方式:发挥“四个评价”的整合效用

《总体方案》对“怎么评”的问题做出了权威规定: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转变以往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倡导“四个评价”并重,是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重要方法。

結果评价通常在某一活动结束之时使用,考察对象在这一活动中取得的效果。比如,在学生评价中,通常采用纸笔测试形式,检验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学业发展状况。近年来,考试这种结果评价因其单一性、片面性的特点,备受社会大众的质疑。当前发展阶段还需不需要使用结果评价?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评价方式利弊共存,需辩证看待,要把结果评价置于适宜位置并不断改进,使其趋利避害,发挥其正面导向功能。

过程评价强调对活动过程的关注,把对象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纳入评价范围。这种方式不仅在学生评价中需要强化,在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政府评价等方面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过程评价在教育评价中不是没有,而是不被重视。例如,许多教师会采用课堂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这种提问形式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而没有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从课堂提问获取的信息是碎片化的,难以有效利用到学生评价中来。事实证明,简单地重视过程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把过程评价科学而有效地加以利用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探索增值评价”是在我国教育政策层面中的首次规定,它吸收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沿理念,为增值评价的本土化尝试指明了方向。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不关注与他人的横向比较而专注于个体的纵向进步和发展,旨在引导评价对象的多元发展。就学生评价而言,既有的评价方式大多以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对评价结果加以解释,在与事先规定的标准、群体中的他人的比较中反映自己,是一种只见他者、不见本我的评价方式。增值评价则为“见本我”提供了新视角,它关注个体的起点,以及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幅度,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评价方式,但增值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如何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综合评价是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增强教育评价系统性、全面性的必然选择。综合评价作为—种评价方式而不是所有评价方式的总称,它关注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如果说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结果评价展现的是评价对象的纵向发展过程,那么综合评价展现的则是评价对象的横向发展。综合评价关键在综合,而“综合”并非“总和”,不等于将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打分求总分。在学生评价方面,综合评价表现为对学生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当前,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都离不开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成绩、社会实践诸方面赋值评分,其得分结果与各种荣誉称号、奖助学金评比挂钩。这种形式的综合评价尝试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收集起来,通过赋分相加求和的方法来进行,容易再度陷入“唯分数”的泥沼。

(四)技术:优先开展教育评价技术的攻关

教育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战”,不仅要解决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顽瘴痼疾,还要思考如何把教育评价做得更科学、更专业、更客观,进而实现教育评价的现代化。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技术是关键。已有研究表明,评价改革举步维艰,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评价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核心领域,教育评价的诸多问题本质上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中的转嫁与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

针对攻克教育评价技术的难题,《总体方案》指出了一种方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归根结底只是教育评价的一种现代化工具,只有在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研制出一整套优良的评价技术,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运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现代化。

教育评价改革以五类主体为抓手,面向宏观层面的区域教育工作评价,面向中观层面的学校评价与企业用人评价,面向微观层面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通通涉及。教育评价技术需针对不同主体的特点进行分类设计、系统研制。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技术、新成果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例如,可以学习、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学会(IEA)组织的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和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项目等等,立足本土实际进行整合优化,继而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评价技术。

在教育评价改革中,一方面,要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解决以往教育评价活动中,只见分数、只见文凭、只见论文而不见人的问题,回归培养人的教育本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很多评价只是为评价而评价,根本没有价值取向和追求,我们的学者、大学、政府普遍热衷于评价,却很少思考、更没有很好地把价值目标置于评价的中心。”对教育活动中人的重申是教育评价活动的应然追求。另一方面,要全面认识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評价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教学的实施、教育管理的执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导向、诊断、改进、激励、决策等评价功能,在未来的教育评价活动中,还需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功能,使教育评价的重心真正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

责任编辑 刘烨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评价体系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