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焦虑状况的研究进展

2020-01-11马晓欢白岩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状况程度

马晓欢 韩 姝 汪 莉 厉 春 白岩岩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1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焦虑状况研究背景

1992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提出了“转移焦虑”的概念,认为个体从熟悉环境转移到陌生环境,在应对新环境过程时,会产生生理和(或)心理压力症状[1]。Mallick和Whipple[2]和Jackon等[3]研究发现个体在适应新环境心理方面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和孤独等症状的概率为80%。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与普通病房环境相比,ICU因其治疗环境特殊性,给患者提供良好救治条件同时,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焦虑等不良情绪。焦虑不仅可延缓疾病进程,还会增加患者及家属心理及经济负担。明确ICU患者焦虑水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患者焦虑水平、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的综述,系统的明确ICU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医务工作者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 ICU患者焦虑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ICU患者焦虑状况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报道[4-6],患者在ICU救治期间,被各种治疗管道束缚、陌生机器包围、不能和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各种声音的刺激、疼痛等,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在ICU救治期间有46%~66%的患者会产生焦虑情绪[7-8],有23%~41%的ICU患者在出院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存在明显焦虑状况,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存质量[9-11]。国外学者研究发现ICU患者焦虑状况与年龄、性别、失业、社会支持程度、自理能力、性格特征等因素有关,系统的医疗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转出ICU后焦虑状况[7,12-13]。

2.2 ICU患者焦虑状况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关于ICU患者焦虑水平的研究多集中于ICU入住期间,发现患者在ICU 救治期间焦虑发生率为37.0%~54.8%[14-16]。国内关于ICU转出患者焦虑水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大量学者[14,17-19]研究发现ICU患者焦虑状况主要与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月收入、支付能力、性格特征、ICU声音污染、安全性、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管路数量、疾病严重程度、治疗舒适度、是否应用镇痛镇静等因素有关,并发现焦虑水平与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成正相关。综合国内外研究可见,ICU患者焦虑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学历、性格特征、职业、月收入、支付能力、自理能力、社会支持程度、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管路数量、治疗舒适度、疾病严重程度、ICU的声音污染、安全性、是否应用镇痛镇静。

3 ICU患者焦虑状况影响因素及分析

3.1 人口统计学因素:ICU患者焦虑状况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职业。

3.1.1 年龄:马晓欢[18]研究发现年龄大的患者,入住ICU后焦虑水平相对较低。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患者的阅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抗压能力相对较强。各种不良刺激源作用于机体,是否会产生心理压力,引起焦虑,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应对方式。当年纪相对大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良刺激时,会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方式,焦虑水平相对较低。

3.1.2 性别:Jiyeon等[12]、Anna等[13]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在ICU接受治疗后,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女性因其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在家庭中更多的扮演着照顾者的角色,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照顾者。一旦其患病在床,失去照顾家庭的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角色转变。疾病、对家庭责任的双重压力,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使其更易于发生焦虑。

3.1.3 学历、职业: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患者的职业类型。高秋芳等人研究发现,干部、知识分子及高学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工人、农民等职业及低学历患者。干部、知识分子及高学历的患者大多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对生活的期望更高。进入ICU就受治疗后,患者会更多的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严重的病情,使患者对以后生活的产生不确定感,过多的担心,加重焦虑水平。

3.2 治疗因素及疾病因素:国内外大量学者调查发现,ICU患者焦虑状况治疗方面影响因素有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管路数量、治疗舒适度、是否应用镇痛镇静;ICU患者焦虑状况疾病方面影响因素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其焦虑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管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发现应用镇痛镇静的患者焦虑水平好于没有应用镇痛镇静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舒适度高的患者,焦虑水平相对较低。

3.4 环境因素:林桦等[17]研究发现ICU患者焦虑状况环境方面影响因素有声音污染、安全性。国外研究表明,ICU最严重的一种噪音就是报警声[20-21],邢丽[22]也发现环境中的噪音是ICU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危险因素。患者进入ICU接受治疗后,应用各种仪器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率机等,各种仪器的报警声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可能与患者听到报警音,担心病情变化,产生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有关,降低了患者的安全感。

3.5 性格特点:马晓欢研究发现存在特质焦虑状况的患者,焦虑水平较高。性格乐观开朗的患者,会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因此,在遇到严重压力时,产生心理压力较轻。可见性格特征是影响ICU患者焦虑水平的危险因素。具有悲观主义性格特征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可能会因为过多的担心病情变化,同时在应对与看到其他患者接受治疗、与家属分离、高额治疗费用等事情上,更容易会产生应对无效,加重焦虑水平。

3.6 社会支持:ICU患者焦虑的社会支持影响影响因素有月收入、支付能力、社会支持程度。马晓欢研究发现支付能力差的患者焦虑水平高。Myhren等发现,失业是ICU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月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患者的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社会支持度。Kopp等[23]发现,高收入的人,幸福感更多,更自信,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缓压力。月收入少,支付能力差的患者,在入住ICU后会更多的担心治疗费用,加重心理压力。

4 小 结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对ICU患者的重要性。国内外大量学者及家属开始关注ICU患者焦虑状况。明确ICU 患者焦虑状况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减缓患者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焦虑水平,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状况程度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通过图片看内心
安全感,你有吗?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