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焦辨治胃食管反流病

2020-01-11何明倩陶琳

环球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痰饮中焦水道

何明倩 陶琳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科常见病,反酸、烧心是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GERD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西医主要以抑酸治疗为主,质子泵抑制剂仍为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2],但针对其他致病因素及复发疗效欠佳。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GERD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反酸烧心等症状,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

1 中医对GERD病因病机的认识

现中医共识认为GERD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寒热客胃;情志不遂、思虑太过;饮食不节、烟酒无度;素罹胆病、胆邪犯胃以及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为主要病因[3]。临床多从脏腑辨治,常分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中虚气逆证、脾胃湿热证等几个证型。但GERD具有症状复杂多样,除反酸烧心外,还可见咳嗽、咽炎、嗳气、胸痛、上腹部烧灼感等不典型临床表现及食管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兼见大便失调,病变牵涉范围相对较广,波及上中下三焦,因此从三焦辨治符合GERD疾病特点,更好的体现了整体观,不流于盲目对症时弊。

2 三焦失常致GERD的病机分析

2.1 什么是三焦

目前临床多从气道探讨三焦功能,《难经·六十六难》[4]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张锡纯[5]提出:“人之一身,皆气之所撑悬也。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区域虽分,而实一气贯之。”但认为对三焦更为全面的认识应是其具有通行元气,运行水谷和通畅水液的功能,是元气、水谷、水液运化流转的必行之道,可概括为气道、谷道、水道。上、中、下三焦均是元气、水谷、水液输布的通道,即上、中、下三焦皆有气道、谷道、水道。

三焦升降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阳逆作,中焦郁滞不舒,日久气血痰火湿食等内邪停聚,内生诸邪反困脾胃,阻遏气道升降,互为因果,致使GERD缠绵难愈。“百病生于气”,中焦气机乖戾是GERD的发病的核心病机,故认为中焦在GERD的发病中处于核心地位,上焦是GERD病情纷繁复杂、变幻多端的重要机转,下焦的三道不通则影响中上二焦,是GERD治疗不可忽视的因素。GERD的治疗在于恢复三焦气化,全身气机如周天之流转,其中气道功能复常是关键。虽然该病病位在食管,但中焦脾胃为升降之枢,情志饮食主要通过影响脾胃气机运化进一步影响全身,故使气道复常是治病根本,而谷道和水道的治疗则是治病的重点与难点的所在,三焦三道在GERD病机中各有侧重,中焦是发病的核心,治疗时气道、谷道、水道三道通调;上下二焦致该病错综复杂,证分寒热且气郁、痰滞、湿浊甚至瘀血等病理产物相兼为患,妨碍三道的畅通。

2.2 气道逆乱致GERD的病机分析

从气道而言,脾胃居中央,升降斡旋周身之气,是三焦气机枢纽。正如《临证指南医案》[6]云:“但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由左而升。”肺升肝降全赖中焦脾胃枢纽运转如常。若脾升不及,则在左之肝(相火),在下之肾(肾阳)皆无正常上升之机。脾气不升,精微无以上行,无以奉养在上之肺,肺气虚则下降不及,亦不能如雾露灌溉,肺气不足,更易储藏痰湿之患,呈现虚实夹杂之象。肝气不能随脾升,肝失疏泄甚或郁而化火,肝木之酸味上犯于口,可见呕酸反酸之症。胆附于肝,居于右胁,中精之府,贮存胆汁,胆气随胃气排泄于肠腑。肝胆失于疏泄郁于下焦,气滞化热夹湿,肝胆湿热为患。胃气不降反逆,胆气亦随之上溢入胃脘或从胆道溢入少阳,渗出咽部舌面即有GRED常见之口苦。胃不降,则在右之肺,在上之心(君火),均下降不及,君火不能温煦下焦肾水,肺气不降反逆于上,则发为咳嗽气短。肾(肾阳)无力上升、心(君火)下降不及,心肾之气不交,阴阳失济,在GERD则表现中阳不足,阴寒之水乘袭阳位,除嗳气呃逆,反流咳嗽,尚可见口吐清涎,胸闷脘痞喜揉按,畏寒喜暖。

气道气机逆乱,日久则由气及血,《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6]:“夫痛则不通,通字须讲究气血阴阳……出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尤其中焦脾胃化生气血,本为多气多血之地,痰、湿、食等邪日久更易致瘀,瘀血组络,气机逆乱升降失常,且不通则痛,瘀血阻络的表现,如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舌质淡黯甚至出现瘀点瘀斑等。

2.3 谷道失畅致GERD的病机分析

从谷道而言,过食饱餐,损伤中焦运化,胃纳过多,脾运不及,饮食积滞中焦胃脘,食填太阴肺脾,阻碍少阳肝胆之气,碍其升机。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7]曾说:“食盛填塞胸中,为之窒塞,令吐以去其所伤之物……且太阴者,肺金收降之气,当居下体,今反在于上,抑遏有形土化之物。”即肺金下降为谷道所壅塞,故肺气上逆,发为反胃咳嗽、咽喉不利;食填胃口,阻抑膻中之气,碍其降路,则胸闷气窒,反流嗳气呕恶;日久下焦阳明大肠腑气不降则浊阴不降,大便秘结、腹满腹痛。谷道不通,饮食积滞不化,郁积则为火,火邪上炎,则有口腔异味、咽痛等上焦火热之象,《证治补汇》[8]吞酸篇也认为“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呕哕诸病》[9]也有谷道宿食作酸的记载:“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

饮食五味得之养生,过尤不及则伤人,《内经》多处论述五味过之伤人如“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肉痛而发落”。长期饮食偏嗜致脾胃阴阳不和,甘甜之味,肥甘之品,黏腻之食,烟酒炙烤之物,长期偏食该类食物会助生湿热,耗伤气阴而脾胃乃伤;冰镇冷饮,生冷瓜果,过度食用致寒凉伤中阳,吞酸吐苦、呕恶清水痰涎亦作。谷道功能失调,食滞胃脘,在上可为咽不利、胸膈堵闷、在中则有胃脘胀满,呃逆、纳少,在下亦能大便排出不畅。

2.4 水道失和致GERD的病机分析

从水道而言,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圣济总录·痰饮统论》[10]论述了三焦痰饮产生机理:“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终始也。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积,不能宣行,聚成痰饮。”黄元御在《四圣心源》[11]中提及“痰饮者肺肾之病,而源于土湿。肺肾为痰饮之标,脾胃为痰饮之本”,痰饮者是中焦脾胃升清降浊不行,腐熟运化失度的代谢产物。其随脾气上升流转于肺,脾胃中焦升降失调,亦致上焦肺气宣降失度,甚则肺气虚,肺气虚则更易受痰饮之邪,肺虚痰饮则致咳嗽。除中焦本身气机异常导致痰饮水湿停滞外,下焦肝肾亦可生湿,肝肾上行不畅,或不能温煦中焦,或不能疏泄脾土,皆可致痰湿内生。张景岳[12]认为:“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证,此皆水谷之余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下焦水道失畅,上焦布散津液不及,肠腑失却濡养,津亏肠燥,无液行舟,大便艰秘。因此水道不通,痰饮内生,上焦表现为咳嗽、咳痰、咽部异物感、胸堵闷;中焦则痰浊阻塞,影响气机豁达流畅,更易内生痰湿,互为因果。在下为肠腑通降失和,大便艰秘,秽浊不行。

3 三焦并治,三道同调,治疗GERD

3.1 调中焦,升清降浊

首先恢复中焦气道功能,其在中者,升清降浊。临床常选用四逆散、旋覆代赭汤调整脾胃气机,左金丸调寒理热,将以上三方共同使用,灵活化裁,是治疗GERD的基本构架,调畅气道、斡旋中焦气机。四逆散中柴胡、枳实一升一降,上通下达,增强疏肝理气之功。芍药味苦酸气微寒,养血敛阴,柔肝平肝,符合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具有升清降浊,气血同调,疏肝理脾之功能,与GERD肝胆气郁,脾胃失和正相契合,该方调气血、理升降,内可入里,外可达表,符合气机升降出入之理。旋覆代赭汤中旋覆花之用,《神农本草经》[13]言:“治结气,胁下满,除水下气。”旋覆花可治疗胸胁疼痛或掣痛、痰多、呕逆,既可降逆,又可活血通络,还具有化痰之功。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味苦气寒,量大则直趋下焦,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若兼有脾胃气虚,则加入参术之类;该方降逆化痰益胃气,可疗GERD呃逆、嗳气、甚或呕吐。左金丸,“左金者,黄连泻去心火则肺金无畏,得以行金令于左以平肝”,用治嘈杂吞酸是临证辨病用药的配伍,具体应用不必拘泥于《丹溪心法》中黄连与吴茱萸6∶1的比例,应根据症状的火热轻重、寒热之别调整用量,辨证施治。

若中焦谷道不畅,饮食积滞常选用枳术丸,消补兼施,治脾胃运化无力,饮食停滞,腹胀痞满。白术甘温,补脾胃之气,其苦味除胃中湿热,利腰脐间血,过于枳实一倍。枳实苦寒,泄胃中痞闷,化胃中所伤,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伤,再加焦三仙分消谷滞、肉积。砂仁、苏梗等芳香行气之品,亦常选用之,除可行气消滞,助中焦运化外,其芳香之性,可除积滞日久所生秽浊,可谓一举两得。病久及血分,可有部分患者出现瘀血表现,如胸骨后刺痛,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粗大,可选化瘀之药。寒瘀多使用当归、香附等药物寒者热之;热瘀多用丹参、赤芍等热者寒之对症治疗。常用方有血府逐瘀汤、失笑散,血府逐瘀汤除胸中恶血,正合病久瘀滞中上二焦而致胸骨后疼痛,失笑散由蒲黄、五灵脂组成,药简力宏,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佳。瘀邪伤血,且气能生血,故治疗时常少加当归、丹参等养血药物及白术、黄芪等补气药物以扶正,使生血有源。

3.2 畅上焦,宣气化滞

其次,GERD病位在上焦食管,并可殃及喉咽,出现咽干、喑哑、声嘶、清嗓、咽部堵闷感,主要责之痰气交阻,上焦气道、水道郁闭致咽中清气不宣。其在上者,开宣上焦,可选上焦宣痹汤。上焦宣痹汤治疗上焦气道郁痹兼有湿滞,方中郁金芳香气窜、专开气道郁滞,豆豉解郁开胃以利运湿;枇杷叶宣泄上焦而祛湿热之邪,通调水道,理气化痰能除胸咽之疾。水道为痰饮湿浊雍滞,津液流通不利,则应祛痰化浊,恢复水道运化之机。若为寒痰则加用炙麻黄、细辛、白芥子之品温肺化饮,若为痰热则加用射干、浙贝母之流清热化痰,对GERD的咽喉之疾确有良效;GERD若因气郁不通,痰热阻滞,而胃脘或心胸痞闷,常予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利膈,气道、谷道兼能调之。方中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通胸膈之气痹痰阻。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临床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由下及上之胸闷窒塞,可有气冲于上,甚至上达咽喉,类似奔豚病奔豚气逆。主因上焦心肺阳气虚,下焦寒饮上犯,可有胸膈满闷,胸背痛,怕冷,尺脉弱等症。常取桂枝加桂汤之意,加用桂枝。桂枝既可温阳化饮,又可平冲降逆,还能温阳助气,使上逆寒水复归下焦,胸膈之阳气得复。瓜蒌薤白半夏汤源自《金匮要略》治疗上焦心肺阳气不足,下焦肝肾阴寒水饮上逆“阳微阴弦”亦常选用。

3.3 理下焦,明辨寒热

最后,GERD也常涉及下焦脏腑,临证表现因人而异,或为寒热,或为大便秘结。如患者体质属阳,则常有肝胆湿热郁火,少阳枢机不利,表现为反酸烧心顽固难愈,胃中嘈杂、口苦明显、嗳气呃逆、脉弦,类似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中酸碱混合反流,治疗上常选用清肝利胆之品,如茵陈、金钱草、熊胆粉,并与柴胡、青皮等疏肝之药合用。临床亦可见体质属阴,尺脉不足,肾阳命门之火虚者,长期可致火不暖土,出现虚寒性吐酸症,据此也常仿金匮肾气丸、四逆汤之意,少加肉桂、炮附子、干姜,引火归元,少火生气,取上病下治之意。下焦水道不畅,谷道郁滞则患者可表现为便秘,可于通腑之法求之,釜底抽薪,腑气下行则中上二焦气机自然流转畅达,助下焦三通运转。叶天士曾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六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腑气通则胃气和降。通腑之法在于通,但不仅是浪用泻下药。张景岳言:“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也。”[9]实者泻之,胃肠积热者,麻仁丸清热润下,或用增液承气汤增液清下热结;气机不畅实秘者,六磨汤主之,顺气导滞,破气消积;虚者补之,针对气血阴阳偏衰,分别求之。

4 脏腑辨治与三焦辨治GERD的区别与联系

现临床多从脏腑进行辨治。古代可能由于GERD的发病率偏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从三焦辨治这个相对宏观的辨治维度来认识该病,大多数古籍均从单个突出临床表现进行辨析,因此系统阐述的文献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挖掘。例如,《医家心法》[14]吞酸篇认为“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即是从肝论治。《景岳全书·吞酸》[12]记载“腹满少食,吐涎呕恶,吞酸嗳气,谵语多思者,病在脾胃”,则是从脾胃着眼。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居民膳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升,GERD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因此目前对该病的认识日趋丰富和深入。现多个行业共识均从脏腑辨治角度列举若干证型推荐方药,以期指导实践。脏腑辨治看似证型清晰,方证相对,但在实际工作中GERD患者表现多涉及上中下三部,涉及气血失调,病情复杂,一证一方难以全面概括疾病全貌,虽有疗效,而辨证繁复缺少提纲挈领的指导。例如,瘀血阻络证,可随疾病进展,贯穿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气郁痰阻证等相关证型,很少单独为患,因此不能以瘀血阻络证单独的概括GERD。从三焦辨治GERD体现了该病的特点,突出了诊治层次,对于高屋建瓴地把握该病,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两面,脏腑辨治与三焦辨治又不可截然分隔,三焦三道功能与五脏六腑功能密切相关。《中藏经》所载:“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姜良铎教授擅从三焦辨治角度治疗脾胃病,认为“三焦实际包括了五脏六腑的全部功能”,即无论古今医家皆认为三焦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脏腑,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而已[15-16]。因此,脏腑辨治与三焦辨治在一定程度是相通的。在GERD的治疗中提出调中焦更多的是调理脾胃,升清降浊;宣上焦,则注重胸膈气机,肺的宣降,水液的通调;理下焦,实与肝肾密切相关。但是重点着眼于三焦三道功能,令五脏六腑生克制化如常,恢复人体小周天循环,畅达全身气血,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脏一腑,某脏某腑。

5 结语

综上所述,GERD基本病机是升降逆乱、清浊相干,波及上中下三焦,治疗在于恢复三焦气化,使其升降出入复归于常。针对三焦特点分治如下:运转中焦,脾升胃降、畅达气机、三道并调是根本核心;开宣上焦,升清降浊,缓解胸膈咽部症状是重点,调整下焦,温阳化气,通腑降浊是提高疗效的必要保证,上下二焦治疗须祛除病理产物、平调寒热,有助于疗效的巩固。通过三焦气机流畅,使气道、谷道、水道各归其位,对GERD症状可有明显缓解。

猜你喜欢

痰饮中焦水道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坎波斯盆地X油田Marlim组深水扇弯曲水道形态表征及其时空演化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小穴位 大健康
奇怪的封闭水道
浅析“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与肾性水肿相关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