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7韩宇霏

东方收藏 2020年12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传承发展数字技术

韩宇霏

摘要:传统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弘扬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时代更迭中,外来文化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中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和有效应用,对于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进而自觉加入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行列当中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冲击;数字技术;艺术魅力;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源源不竭的动力。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出现的情况

1.1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因此,各个国家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常常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的难度。

现阶段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应用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尚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能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现断层危机(1)。

1.2媒介消费领域的个性化加大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难度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具有快捷性、开放性与个性化特色,这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社会群体在媒介消费领域中逐渐出现个性化发展特征,自我意识占据主要地位,并在互联网各种信息的影响和冲击下,甚至产生了不良的价值观念。虚拟化的互联网为社会群体营造了一定的空间氛围,让社会民众充分享受其中。而年轻群体缺少社会阅历,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新奇的网络信息常常会吸引年轻群体的目光,让其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进而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这种现象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的价值观、文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数字技术的出现虽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也加大了工作难度。因此,如何正确运用数字技术以更好地助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成为现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

1.3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分析,数字技术能够构建较好的技术平台。而借助于数字技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基本特点,更便于传统文化在数字平台的传承与发展。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创新,向更多的受众传播和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从制作角度分析,数字技术与其他表现形式相比较优势更为明显,借助数字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段,尤其是三維技术以及特效技术等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更多新时代的内涵。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创作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能够为受众带来更多新奇有趣的体验。传统文化传承者可以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关方面要努力激发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他们的设计需求,以此增强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

●   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绘画、音乐、礼仪等都拥有着独特的智慧和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很多传统文化表现内容与当下的表现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常常不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借助数字技术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去繁从简,才能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1数字化保存

我国传统文化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以纸质传承方式为主,现代又逐渐加入了拍照以及馆藏等基本的保存方式,直至当下实现了数字化发展。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存,能够对各种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与传统保存方式相比较,这样更为安全和有效。数字技术能够实现数字化保存,借助现代化仪器对古典书籍进行电子扫描,实现数字化存储,能够在网络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社会民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魅力(2)。以“中国基本古籍库”项目为例进行分析,该项目是数字化保存最为典型的项目之一,前后历经三年,通过对中华经典古籍进行电子化扫描和储存,将整个古籍库分为20个大类以及数百个小类,涵盖了自先秦时代起至民国时期,包括哲学、社会人文、历史地理等各个科目,这样的数字化保存方式是很有意义的。

2.2构建传统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构建传统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加强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数字化展示技术能够在社会网络媒体中以动画、试音、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基于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的传统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真实再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被其蕴含的浓厚文化内涵所折服,自觉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行列当中(3)。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还为广大人民群众设置了信息检索、问答以及交流等模式,让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们进行在线交流和分享,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这就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在社会领域的传承与发展。

2.3数字虚拟博物馆

数字虚拟博物馆,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借助先进的扫描仪器对传统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信息进行扫描和展示,能够给予社会民众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加强社会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虚拟博物馆涵盖了众多系统和类别,条目清晰,收藏广泛,资源丰富,能够让社会民众实现实景体验,这是加强社会民众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方面。传统文化数字虚拟博物馆的构建和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能够实现足不出户了解传统文化的客户需求(4)。

2.4创新性数字化开发

传统文化之所以被社会重视,主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基因,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吸收新鲜的元素逐渐改造,进而转化成为具有新颖性和民族风格特色的文化创新产品,通过创新设计、生产包装,逐渐走进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为社会民众的生活增添色彩,丰富社会民众的精神世界。而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加快传统文化优秀文化产品转化的过程,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质量。以动画短片《桃花源记》为例进行分析,该动画短片取自于晋代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并以文章内容为基础进行改编和创造,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元素、皮影等表现手法,一经播放便获得了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大奖以及日本的DigiCon6+2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作品奖。动画短片《桃花源记》的成功,证明了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对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正面临着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有效融合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的传承方式以纸质和摄影为主,虽然能够保存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典籍,但是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发生丢失以及破坏等现象,而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保存和复原,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传承方式的不足和缺陷。例如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的数字化博物馆、传统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数字创新和保存等。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的深入运用,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逐渐从单纯的传统文化典籍的保护工作逐渐过渡至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开发与利用,让越来越多的社会民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参考文献:

(1)陆晨,传统元素在现代纸质书籍中的应用——评《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J],中国造纸,2019,38(8):后插5—后插6;

(2)黄桂明、董治安,影像还原技术在民俗民风传承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瑶族砍牛习俗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0,(12):90—91;

(3)程狄,基于新媒體公众平台的交互性数字公共艺术设计与实践——以中国画为例[J],电视技术,2018,42(9):130—133;

(4)郭君健,数字化再现技术在钧窑生产性保护中应用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97—103。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传承发展数字技术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