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意蕴

2020-01-06马春燕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体命运

马春燕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广汉618300)

当前,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国际形势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国际秩序的革新不断完善,各个国家之间的互依互动逐渐扩大,国家之间的力量差距日益缩小,和平发展成为唯一的选择。此外,全人类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与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缺乏,各国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与以强权关系来维持秩序的国际政治依旧存在,恐怖主义与气候恶化也时常发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人类对未来充满疑惑“世界到底怎么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成为时代之问。面对时代拷问,习近平总书记以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把握世界大势,深刻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一理念集中了民胞物与、立己达人、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了和平与发展等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凝聚着全世界人民的期望,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视角

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助于推动世界的进步与繁荣,世界的进步与繁荣少不了中国的贡献与支撑。“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美好期望,“世界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与全球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凝聚着各国人民美好愿景的梦想交融,国家视野内,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题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完美衔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它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机融为一体,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图景。世界梦是全世界人民对于美满生活与理想社会的期望与坚定探索。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梦想都不尽一致,但是都以竞争和合作为依托,从而促进世界梦的达成。“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完美融通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以内容为依据,“中国梦”和“世界梦”二者有着相同的政治目标,就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公民权利的义务得到保障;二者有着一致的经济追求,就是追求经济高度发展,从而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保障;二者具有同样的文化目的,就是以优秀文化为基础,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达到文化的丰富发展;二者拥有相同的社会责任,就是达到社会和谐稳定,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从而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二者具有同样的生态目标,就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从而保障地球的健康安全。在基本特性层面,第一,“中国梦”与“世界梦”具有文明先进性,二者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期望,展示的是对人类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的积极梦想。第二,二者都具有包容和谐性的特征,提倡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借鉴,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第三,“中国梦”与“世界梦”具有价值人民性,二者都把人民群众对美满生活的期望当作坚定目标,把人民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最后,二者具有目标长远性的特征。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达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艰苦奋斗。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个人和中国的长远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以平等协商的政治观、合作共赢的利益观、包容互鉴的文明观、共建共享的安全观、绿色持续的生态观,追求共同价值,统筹中国内外部协调发展,融合各国人民利益,衔接“中国梦”与“世界梦”,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中华民族实现团结统一的智力保障,更是实现“中国梦”所需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推动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建立、有利于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加速“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实现了,中国的大发展也必将带给世界红利,推动人类社会的大发展。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高度

1.“谁”的命运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作为实践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人”,是探究与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的涵义,是具体的、非空洞的,是现实的、非抽象的。“类存在”最能体现其内部本质特征,正是自然、实践与交往三者密切联系,彼此作用,逐步提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从而展示出人的“类存在”的特征和人类在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的“命运共同体”的特点。

人作为自然界的产品,“人依赖于自然界”①“人依赖自然界才得以生存,除了自然界和人,世界上不存在别的东西”②。首先,自然界是人生存的前提,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展示出特殊特征,这就是人的超自然本质,即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出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事物,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实践能力提高,人对于自然的改造程度愈发深入,一系列问题也将接踵而来。强调人类自然属性,目的在于使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重新反思和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全世界人民要超越地球村,塑造共同身份,摒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追求人类共同价值观;升级合作共赢,肩负共同使命化解国家利益冲突;超越狭隘视野,设立共同目标化解全球化争执,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代相传的重要理念,使文明得到高度的发展。

2.“什么样”的命运

“命运共同体”整合超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各种共同体类型及其价值体现,完成共同体精神和特质综合化集结和辩证统一,寻求构建一个需要稳步发展、悉心打造和耐心呵护的共同体。共同体原始形态由血缘、家族、乡社、行业共同体逐步发展到民族、国家共同体。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革命不断发展,“命运共同体”克服原始形式中的情感偏向,不断从现实世界拓展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传统领域拓展到全球合作公域,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新疆域。可以说,只有命运共同体界限不断拓展才能够切实形成命运共存、利益共生的共同体。

纵向来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单纯只包含共同的经济利益,更蕴含着集体意识。从横向角度分析,“命运共同体”倾向于互利互惠的发展意识,是各个国家同舟共济的发展思想,不单纯的涵盖经济内容,还涵盖了社会与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表明着命运相互联系,每一个国家要共同分享利益、共同分担责任,不管大国或是小国,都需要彼此尊重,平等对待彼此。步入命运共同体,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命运与共、相互依存,务必舍弃零和思维,以合作为方式方法,在促进自身发展时形成联动效应,最终实现共赢和协同发展。“利益相关、责任相接、命运相连”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

(1)利益共同体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社会从自然界分化形成,人类就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在不同的时期,人类社会迎接着多种挑战与困难,“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就会经受考验,需要不断建构才能趋向“理想”的共同体。不论何种共同体,都是以某种能够把人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利益为前提才能形成,比如因地缘形成的地缘共同体、因血缘形成的血缘共同体、因文化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在此,打造“理想”的共同体,将共同利益作为全球人类联系到一起的枢纽。这是因为:

第一,人真正成为现实的主体。人类作为一种类主体,在之前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仅仅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假设,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规定。同时,人类共同利益的确不是一种实质的东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尤其是社会利益格局分化、私有制在社会中处于主要位置的情况下,只存在各样的特殊利益,如不同的部落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种族利益等等。但是,随着西方资本向海外的扩张,“因为资产阶级发展了海外市场,所以,各个国家的产销都变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活动”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原材料不是产自于本地,而是产自于海外市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供应给本国市场,与此同时也销往全球各地。人们也不仅仅依赖本国生产的产品而生活,还依赖于世界各国的产品来满足自我需求。各个国家或民族从以前的封闭、自给自足的状况转变为了经济市场化的全球范围内开展。

第二,分工扩大和交往普遍化。随着分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当分工发展到全球规模时,各国家形成了相互依存、彼此联系的格局,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格局又使各民族国家的“民族利益”交织成为了“整体的利益”,即“共同利益”。所以说,“共同利益”不仅是构成共同体的内部动力,同时也是维持共同体稳步发展的枢纽。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各民族命运与共的前提和基础,各民族国家之间相互联结的纽带更不可能存在。同时,参与全球分工的人之间必定有着全球性的密切关系。因此,将这种全球性联系作为枢纽,人类俨然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第三,全球问题凸显。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恐怖活动、金融风险、核威胁等问题都属于全球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任何一个地区发生问题都可能影响全球。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发表演讲时曾说过:“人类如今也生活在一个挑战层出叠见、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缺少动力,金融危机长时间存在,各个国家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与以强权关系来维持秩序的国际政治依旧存在,非传统的恐怖主义与气候恶化等因素也时常发生。”如果这些全球问题不及时解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很难继续下去。

(2)责任共同体

责任共同体主要指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主张各国担负起共同保证安全的重任,同时通过增强交流和商讨,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平稳发展。目前,各国俨然形成了利益相关的密切合作,追求共同发展则需要建成利益共同体,若需要达到国家进步需求,则务必保证国家的平稳发展和国际形势向好,以和平发展理念构建责任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中心思想是达到互利共生的发展,是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第一,利益共同体的建造,目的是增强经济方面合作,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在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根源上,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各国之间开展双边以及多边合作,构建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共同体,达到经济共赢。第二,构建责任共同体,通过保障共同安全,保证发展经济平稳进行,达到共同安全。利益共同体是发展经济的根本,责任共同体是维持安全的保证,这两个因素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内核,是一脉相承、循序渐进的密切关系。因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面来讲,它的实践过程本质就是由利益相互依存发展到责任共同承担,最终达到命运共联的一系列进程。

(3)发展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紧紧跟随时代形势所提出的伟大命题。人类发展史证明,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结成了各种各样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由血缘向地缘、业缘扩展,呈现由单一向复杂、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基本趋势,共同体的覆盖范围愈来愈大、内涵越来越丰富。习近平同志谈到“今天的世界,各个国家互利共生,我们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依据,不断促进和平发展思想的形成,从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投资、技术、人才等流动不仅限于一国之内,各个国家彼此之间交流交往与合作更加密切。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与其它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取长补短,持续的增添新的共同利益。一个国家的强大不算强大,只有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各国勇于变革创新、同心维护和平、着力推进合作、坚持开放包容,从而防止全球各国矛盾问题的发生,使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享受发展的硕果。

3.“为什么”命运与共

无论人们在世界的哪一角落,同样都处于同一时间进程中,都是同频共振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时空维度。“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互依互动的局势,全人类都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生活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的时空之中,日益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虽然与欧洲距离相离很远,但是却都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中”,有力地说明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关系,这种关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历史维度看,我国已经与许多国家和民族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现代性全球化境遇中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对民族国家共同体传统的超越,也是对“和合共生”理念的追寻与实践。五千年中华文明底蕴深厚,从“达则兼济天下”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圣无外,天亦无外者也”,可见“和合共生”是中国人自古便有的理想追求。自西汉至元,中国实践“和合共生”开辟了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丝绸之路”。近代中国遭受多年外敌欺辱,毅然决然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击侵略者。苦难造就辉煌,命运共同体意识早在每一段屈辱的历史中被不断强化,我们更加珍惜和平,更加看重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共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相继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以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定位都是对中国始终倡导和奉行的“和合共生”理念的再次确认。另外,不同民族、地区在发展程度上有快有慢,在发展形式上有先有后,不能一味地追求“快”,不能简单地鼓吹“先”,更不可以任意的以快速度取代慢速度,或者以传统事物反驳新事物,而要用辩证的观点理解和把握这种“快慢”“先后”间的差异性。

从现实维度看,各个国家之间命运紧密相连,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正在着手打造政治上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安全上共建共享;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多元共生;环境上共同治理的伙伴关系。大国要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创造出公平公正,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以合作为核心,努力实现互利互惠的共同目标,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与其他国家互依互存,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共同迎接挑战。

从未来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仅有一方的努力是远不够的,唯有国际社会的齐心协力才有美好愿景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的联合国大会上作辩论的时候谈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实现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不仅是所有人类的目标,还是联合国的根本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抛弃了虚伪的“普世价值”,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超越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差异,将目光锁定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寻求人类最大公约数,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