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组织应对公共危机对策研究

2020-01-06

关键词:危机党组织新冠

蒋 旭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一、公共危机与基层党组织的内涵、特点

1.公共危机的内涵及特点

(1)公共危机的内涵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公共危机的准确涵义并未形成精确定论。如学者龚维斌认为公共危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就是公共危机”[1]。而学者张成福认为:“所谓危机, 它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 它的出现和暴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 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2]基于当前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大致统计为两种观点:一是,公共危机是一种突发的、不稳定的、具有强烈威胁性的自然或者社会活动。二是,公共危机是威胁一个国家或者一片地区人民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社会影响,造成社会恐慌的现象。

而笔者认为,公共危机来源于社会生产活动,是其内部突发因素引起的,对一定地区经济社会结构造成强大破坏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突破了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政府必须强行干预,必要时采取强制行政命令来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2)公共危机的特点

第一,不稳定性与持续性。作为一种突发性事件,公共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不是在平稳中进行,它具有不稳定性。在一种动态的运动过程中,它的发生、潜伏、暴发、进行、结束并没有规律。因此,人们难以捉摸,又因为没有规律可循,所以解决方案也并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而作为一种破坏性的过程事情,其从产生到结束又是一段持续过程,因为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所以从暴发到危机结束是一段持续的动态过程。

第二,破坏性与原因复杂性。破坏性是公共危机最直观的特点。一次公共危机的产生直至其结束,往往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冲击,并对现有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2003年SARS对中国经济造成强烈冲击,据统计2003年出口下滑10%,影响经济增长1.8%,给政府和人民带来几千亿的经济损失。而破坏性所引起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引起的结果,多种因素交杂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层层环绕。

第三,巨大冲击性和社会影响性。在危机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家和人民带来强大的冲击和影响,不仅破坏了人们稳定的生活,更强烈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由于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报道,公共危机的产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我国正处于重要社会转型期,网络舆论报道并未规范化,而“网络无政府主义”的盛行[3],网络舆论报道的非理性化往往容易对我国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威胁,对危机中党和政府的管理也是一种挑战。

2.基层党组织的定义、特点、功能定位

(1)基层党组织的定义

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4]而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和功能定位则是对其内涵的补充和说明。

(2)基层党组织的特点

第一,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区别的最本质属性就是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属性。从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以来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引领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还是带领广大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各项伟大实践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鲜明的人民性。而作为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不论是其定位标准、任务要求、方略布局都体现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体现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展现了党的本质要求和鲜明特点。人民性是基层党组织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交接点,也是基层党组织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第二,时代性。随着经济市场化、社会多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制关系,而是社会横向联系占据主导的新型社会。面对国情、党情、民情的巨大变化,加强基层党组织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群众”型转变已经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创新基层党建模式的迫切需求。时代性是人民性的扩充和延伸,体现基层党建理念的与时俱进。

第三,创新性。创新性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开展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把握住创新性的内涵,准确体会创新性的要求,才能在新时代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展开。增强创新性就是面对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基层党组织要把握时代的主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基层党建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自建党以来,基层党建模式一直在更新发展,从民族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基层党组织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改变基层党建模式,满足人民的需求。在新时代里,改变传统基层党建模式,创新基层党建方法,以党建促进社会治理,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而建全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第四,服务性。作为一个服务型政党,服务性是人民性的实践延伸。面对社会结构转型以及传统“单位制”党建模式的解体,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作出的战略决策之一。这次转型不仅仅是政治功能的单方面变革,更是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下。基层党建理论以及领导方式的焕然一新。作为人民性的实践延伸和扩展,只有把服务型定位精确,才能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才能在新时代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第一,加强党的集中领导。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精确的要求,特别强调了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党的先进性,主要系于党执政能力的建设上。在社会总体建设布局中,基层党组织是基础、是铺垫,所有的基层党组织构造起整个政党战斗力的基础。

第二,增强地区治理能力。基层党建同时也是破解地区治理难度的迫切需求,推进基层党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制度建设和治理建设的方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在地区治理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促进地区和谐发展。在大力倡导打造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不禁想问和谐社会的“关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基层和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谐。但在利益交错、社会关系复杂的今天,如何协调好多元主体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基层党建在区域范围内,统筹资源,充分表达和协调好多元主体的利益要求,为促进地区和谐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实现途径。

第四,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检验一个政党的优越性,关键在于是否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5]自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无数次的斗争和建设中,党始终与群众保持了密切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里,如何在社会基层建设中保持这种优越性对目前党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重大考验。这就需要党组织面对新形势更好更快的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以适应围绕群众为中心工作这一宗旨。

二、基层党组织应对公共危机应遵循的原则

在全球生态环境极具恶化的新形势下,全球各地突发事情数量增多,除了要加强全球跨地区合作以外,更多的是加强国家内部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设,以应对日益增多的严峻挑战。虽然每一次危机事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如果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权衡整个危机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在众多危机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共同性。因此,我们基层党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应当遵循一些普遍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

作为突发性事情,公共危机往往发生速度快,发展迅速,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在众多公共危机中,大都是人们未曾经历的事情,鉴于公共危机的巨大负面效应,基层党组织第一时间处置危机的作用就尤为关键。基层党组织如果在公共危机的开始阶段就处置得当,就可以为今后整个危机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在危机初期没有控制得当,那么危机发展的态势就可能失控,最终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

2.生命第一原则

作为党的全部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公共危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代表人民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公共危机发生后,一切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是基层党组织处理危机的第一准则。危机处理首要任务就是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任何活动的开展是以确保人员安全为最基本前提,同时我们也要保证党务工作人员在处理危机时的人身安全。

3.效率优先原则

公共危机蔓延速度快、往往引起强烈的社会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利用多方面资源共同参与解决。这不仅指的是物质资源,还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以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缩短公共危机的周期,提高解决危机的效率。

4.协调一致原则

在区域范围内,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通常需要联合多元力量,不仅有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还有企业的贡献,如何实现多元力量的联合,以及利用两新企业和非公企业的力量,对基层党组织的统筹部署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各单位和群众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在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部署下,实现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的协调统一、物资资源与传输媒介的协调统一、党的指挥与人民参与的协调统一。只有实现三个“统一”,才能提高解决危机的效率性。

5.对口帮扶原则

哪里有群众的需求,哪里就有党的组织。针对公共危机中特殊困难群众的需求以及特定时期必需品的供给问题,必须实现党群服务的精细化和便民化。面对一些特困群体,及时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而针对某些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以及产业链断裂问题,及时恢复生活必需品的有序生产,以及保证物流的正常运输,也是基层党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

6.区域划分原则

解决问题要抓重点、抓关键。公共危机通常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扩散性。如何有效的实现“重灾区”的精确划分以及跨区域帮扶的有效连结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一种挑战。

而基于基层社区管理的需求,如何实现社区内部的网格化管理以及网络数据平台的有效利用,达到开展工作的精确化也是基层党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基层党组织对策分析

1.基层党组织应对新冠肺炎措施

(1)统一思想,规划行动

“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常委会议上的讲话就为这场疫情阻击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近代史的长河中,在民族的危难面前,党组织始终是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广大人民的主心骨。面对疫情扩散的严峻挑战,党中央第一时间制定解决方案,集中动员各级党组织力量,统一各级党组织思想和行动,制定出从上到下的防控方案,确保能统一协作打赢疫情阻击战。而在基层,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的迫切性和关键性,自觉贯彻党中央的部署,真正实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号召。

(2)发挥政治优势,构建“统一战线”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动员人民群众、打赢人民战争的重要性。总书记提出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构筑群防群治的“统一战线”。历史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真正的英雄。只有广泛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真正为了群众、真正服务群众。基层是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是人民生命安危的第一线,也是企业复工的第一线。基层党组织在疫情中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农村、在社区、在企业发挥着核心作用,为在疫情中实现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

(3)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践行初心使命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8]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党以及全体党员是一次重大考验。危难之间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疫情的威胁,各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民族危难面前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舍生忘死,战斗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沿。在危难中方显党员本色,在基层中方显初心本性。从医院里医护人员党员优先,到基层社区全覆盖排查,再到厂房车间24小时生产生活必需品,广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可以牺牲一切的入党宣言。

(4)区域“双网”管理,实现区域内全覆盖

为了实现区域内组织联合和资源统筹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在现存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范围、人口数量、党员分布以及集散程度,将地区划分为数量众多的网格。而基层党组织对这些数量众多的网格进行分层网络管理。通过大数据资料的归纳整理,以及对每一个小网格特点的研究,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管理的精细化,更为加强党的集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疫情的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动员能力,实现了全覆盖的追踪和“双网”管理。利用网格管理和网络化分析,将防控措施落实到一线。通过对人所在地、迁徙地、路经途径的网络化分析,实现了对个人行踪以及安全系数的智能化分析。有效的阻隔了病毒的扩散。而网格化的管理,则精确每户每人,实现了资源的精准化。

2.疫情过程中“先进性”与“民族性”的融合

作为一线基层的代表,作为战胜疫情的最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打了漂亮的一仗,完美诠释了党的先进性的鲜明特点。在危难面前,作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守护者,党组织又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一线工作人员不忘初心,舍生忘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正是拯救危难的党组织的鲜明写照。

在新冠肺炎危机逐渐好转的今天,我们看到基层党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统筹利用地区资源、协调好企业与党组织的合作,在“中国速度”的背后我们感觉到了基层党组织的优越性。在基层,地区党组织则明确对应职能和责任工作,迅速参与到地区救援和综合调度的任务中。基层社区是防控疫情重要的一环。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统一领导、统一部署、集中安排、“双网”管理。利用网格化和网络化双向管理机制,实现明确目标,精确防控,达成了全方位无死角的严密的“统一战线”。不管在地区还是基层,在全国还是局部,新冠肺炎在中国的蔓延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四、疫情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对危机信息的合理评估

我国自建国以来公共危机管理建设发展步伐缓慢,直到改革开放后局面有所改善。作为一个重大转折点,2003年SARS疫情严峻考验了基层党组织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此后公共危机处理办法研究获得长足发展。

作为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确立的前提,快速核实危机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对基层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归纳总结才能实现对危机暴发的动态监控,然后进行科学评估。经过大量反复的核实和计算,作出对公共危机发展态势的评价,从而制定科学的解决办法。

而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于2019年12月,作为一线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却没有很好的掌握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信息。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官方舆论居然开始报道新冠肺炎不存在人传染人的现象。那么笔者认为,作为突发的公共危机,新冠肺炎自产生之初,基层党组织就没有对危机信息进行精准的核实,更没有建立相对的应对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新冠肺炎的全国蔓延,病毒的全国扩散有一定影响。

(2)部分基层党组织响应不及时

随着新冠肺炎危机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强烈冲击了人民的价值观。在武汉开始实行交通管制之后,并未见某些基层地区开展防控措施。直至全国疫情开始实时数据的连结,使新冠肺炎数据得到精准监控,各基层地区才全面实现数据的全覆盖管理。那么笔者认为,在疫情暴发后的数天,各地区基层并没有很好响应党中央对加大疫情监控的号召。直至疫情破坏力已经超乎可控范围,各地区基层才实现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虽然对疫情控制有所帮助,但已错过了最好时期。

对疫情监控的不及时,和响应机制的缓慢,使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打击的周期变长,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更大,强烈冲击了广大人民的日常工作生活。

(3)公共权利没有得到正确使用

在新冠肺炎暴发之初,一些医务人员就通过媒体平台发布了华南海鲜市场疫情的信息。但相关基层工作人员却没有进行准确核实,甚至“言谈”八名“造谣者”,相关行政人员公开宣布将依法查处八名“造谣者”。经核实后这次事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恶劣影响。笔者认为,造成这次恶劣事情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基层行政人员失职,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对危机进行合理的评估。

2.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信息评估机制

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基层对危机信息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危机产生之初,基层党组织对相关信息收集不及时;另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对收集信息进行合理评估和精准识别的能力较低。

造成目前基层党组织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基层党组织尚未建立健全成熟的公共危机信息收集机构。第二,某些基层行政人员危机意识浅薄,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没有养成成熟的危机处理意识。第三,对各基层地区收集上来的信息,没有一个集中统计处理的部门,造成各职能部门各自运行,没有达到工作任务协调统一分配。

(2)缺乏有效的基层响应机制

地区基层党组织开展应对公共危机行动是一种基于地区特点的探索,需要有效的基层行动机制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但长期以来,由于应急机制建设的缓慢,制约了地区应急机制的创新。从总体上来看,近些年我国基层党建工作还是限制于上级行政命令,缺乏对本地区应急方案的研究,加之国家危机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造成基层响应国家号召不及时。从局部来看,基层党组织系统内部并未形成完善的响应联动机制。

地区基层应急机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短期性,随着危机疫情的结束,应急机制研究随之结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响应机制的创新。

(3)缺乏对基层党务人员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培训

首先,基层党组织缺少应对公共危机的理论指导。基层党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各部门负责人均能到达现场,一方面体现了党员干部对公共危机情况的重视,但也能看出在危机应急处理上,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试问所有相关部门都到场,如何划清事态的轻重缓急。

其次,基层党组织缺少对工作人员应对危机的专业化培训。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勇气可嘉,但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经验不足。在新冠肺炎下,超强的传染性使一些应急工作人员受到伤害,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可能会引起危机的二次扩化,从而引起新的危机。

(4)缺乏对基层党务人员的监督

在公共危机面前,由于缺乏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制约,造成个别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对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不良现象。

因为党务工作长期实行“行政”式模式,部分基层党员思想觉悟不够,未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党内监督十分排斥反感,加之少数基层党员采取“八面玲珑”的处事原则。不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使党内监督并未完全得以落实。

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一直注重党外监督制度的建设,但作为党外监督的最大群体,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效果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监督平台的缺乏、监督途径的不畅通都使得群众监督没有得到有效实行。

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以及在解决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何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应对公共危机能力,进而完善基层党组织应对公共危机体系,从而实现对公共危机问题解决过程的精确化、智能化、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

五、完善基层党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措施

1.完善信息交流体系

在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如何在公共危机发生后,做到对信息及时、准确的披露,不仅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一种严峻挑战,而且这也是基层党组织应尽的责任。完善公共危机信息交流体系,对于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形象也是十分必要的。完善信息交流体系主要有两点:一是基层党组织在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桥梁,及时反馈人民群众的信息。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沟通,各级党组织的纵向沟通,以及各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横向沟通。

只有及时反馈群众信息,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态势。同时人民群众才能更加相信党、相信人民政府,避免信息不流通造成的社会恐慌。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人民群众、政府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的实现价值引领和文化舆论引导,取得群众的理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加入到解决公共危机的行动。

在党组织内部,加强部门之间横纵联系,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加强党组织的内部合作,才能避免危机信息的隐瞒以及个别官员逃避责任的行为。从而达到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各地区基层党组织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危机。

2.提高公共危机处理的法治化水平

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公共危机时,应当依据法律规章办事,不能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刻意隐瞒公共危机的具体情况。从新冠肺炎暴发的前期来看,个别基层工作人员并未依法处理“造谣者”,而是采取强制措施隐瞒危机的暴发,这不仅违背了从严治党的要求,更伤害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笔者认为“有法”可依以及有法“必依”是必须的。“有法”可依指的是中央出台相应的危机处理法案,使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危机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规章可循。有法“必依”指的是在发生公共危机时候,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依靠个人经验或地区发展需求,没有严格执行党的规章制度行事。因此需要加大对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监督,健全相应的惩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基层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健全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

在公共危机面前,群众难免会产生恐慌情绪,加之危机对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从而加剧了危机破坏性,并由此可能产生新的公共危机。因此,在日常基层党员干部学习中,要加大对处理公共危机相关知识的培训。只有让广大基层工作人员掌握应对危机的管理知识,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才能使他们在危机面前经得起国家和人民的考验。

4.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预警监控工作

针对公共危机不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及时做好对公共危机的预警监控是十分必要的。从危机暴发到发展扩散,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如果有一套完整、规范的预警监控,则可以对危机进行预测和控制。作为信息来源的第一线,基层党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及时抓好信息,进行分析汇总上报,才能做到公共危机的早报告。

5.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预案

各基层党组织要针对在新时代下可能引起各种公共危机的不同情况,针对各种情况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应急对策和措施。所以,基层“网格化”和“网络化”的双向管理要全部覆盖,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全方位的排查工作,检查出是否具有重大隐患,并把具体信息进行汇总上报。制定基层党组织应急预备,明确责任划分,平时进行应急演练,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应急战斗力。

6. 健全应对公共危机的监督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防控疫情总布局中明确提出:“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6]而如何实现对危机管控过程的监督则需要内外“双向监督”的合力。首先,要激发党组织内部监督机制的活力,在党中央作出危机决策之后,党组织内部的监察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承担起应尽职责。根据危机发展态势,按照需求成立临时监督小组,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其次,要加强媒体监督和公共监督的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大众传媒的力量,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反应速度。最后,实现公共危机暴发过程中“双向监督”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对公共危机暴发监控时效性与应对措施有效性的协调同步。

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华儿女永不屈服的拼搏中,在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奉献中,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中,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既是党先进性的体现,又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彰显,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又是对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的最好回答。但在整个新冠肺炎暴发进展中,我们不难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特点是近年来,公共危机暴发次数日益增多,破坏性和冲击性更强,加之公共危机日益呈现全球化特点,这对于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因此,完善基层党组织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同时加快应对机制建设的步伐也是构建社会治理系统和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任务之一。

猜你喜欢

危机党组织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清华党组织公开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危机”中的自信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