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地区红菜薹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0-01-03胡立军赵俊婕王建科万正杰徐跃进

长江蔬菜 2019年22期
关键词:菜薹软腐病霜霉病

胡立军 ,赵俊婕,王建科 ,万正杰 ,徐跃进

(1.勿忘农集团杭州富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杭州,310020;2.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色蔬菜,广泛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由于其口感脆嫩、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国内外对特色蔬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红菜薹产品供应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各大中城市,并出口至美国、日本等国,因此红菜薹在基地生产、市场供应方面呈现出区域集中生产、产品供应全国的局面,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正逐步扩大,红菜薹商品化种植面积也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对红菜薹种植品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1,2]。在杭州红菜薹只有零星栽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此笔者于2018年秋季在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开展红菜薹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红菜薹品种 (系)分别为HX-1、HX-2、HX-4、HX-5、HX-6、HX-7、HX-8、HX-10、HX-13和HX-18(华中农业大学提供),甜红1号(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以甜红1号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系)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13.0 m2,双行定植,每畦50株。2018年8月20日播种,穴盘育苗。9月16日定植于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基地,地势较平整,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结合整地施基肥,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复合肥20 kg,封行期结合中耕667 m2追施复合肥25 kg,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

1.3 植物学特征特性及病害调查

每个品种(系)各小区随机抽取10株,记载生育期及抗病性。在红菜薹盛采期(本试验所涉及品种均在11月20日至12月10日),每个小区抽取10株单株,分别测定株高、开展度等植株性状;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根菜薹进行薹长、薹粗、最大薹叶的测定,并记录薹色、蜡粉、鲜食口感、熟食口感等性状。

杭州地区2018年12月阴雨天较多,红菜薹易发软腐病和霜霉病,2019年1月5日调查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软腐病和霜霉病病情分级标准采用李锡香等[3]方法,稍有改动。软腐病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征;1级:刚开始有水浸状;3级:病斑直径<1 cm;5级:1 cm<病斑直径<2 cm;7级: 病斑直径>2 cm;9级:病斑成片或全部腐烂。霜霉病分级为:0级:无病征;1级:叶片上有稀疏斑点,不扩散;3级:叶片上有较多斑点,多数凹陷,无霉层;5级:病斑连片,叶背面生少量霉层;7级:1/2<病斑占叶片面积<2/3,叶背面较多霉层;9级:病斑占叶片2/3以上,叶背面大量霉层。根据以上分级标准,软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分级≥5为病株,≤3为不发病植株,分别统计不同红菜薹品种的病株率。

1.4 产量统计

小区产量测定从2018年10月23日第一个品种采收开始,至2019年1月10日为止,统计每次采收产量的累计值,共采收22次。单薹质量采用石华胜等[4]的方法计算,即单薹质量=总质量/总薹数。

1.5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DPS 7.05软件分析,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各参试红菜薹品种始收期,除HX-18较甜红1号(CK)迟25 d,为晚熟品种,其他品种均比对照早或与对照相当,其中HX-6始收期期最早,较对照早6 d,其次为HX-7,比对照早熟5 d。

表1 各参试红菜薹品种生育期比较

2.2 主要植株学性状

由表2可看出,对照甜红1号的植株生长势表现为中等,其他品种为中强或者强;HX-18植株最高,为65.0 cm,对照最矮,为35.0 cm;HX-18的植株开展度最大(101.2 cm×96.0 cm),HX-4植株开展度 最 小 (69.5 cm×65.4 cm),对 照 为 85.0 cm×55.9 cm;HX-1的薹长最长,为33.2 cm,HX-18薹长最短,为25.4 cm,对照薹长为29.3 cm;HX-8薹粗最粗,为1.38 cm,较对照粗 0.25 cm,对照薹粗最细,为1.13 cm;HX-1薹叶数最多,为4.0片,较对照多 0.4片,HX-8薹叶数最少,为3.0片;HX-1最大薹叶最长,为33.9 cm,对照长18.4 cm,HX-10最短,为15.2 cm;HX-1最大薹叶最宽,为7.1 cm,较对照宽4.2 cm,HX-10最窄为2.2 cm,较对照窄0.7 cm。

表2 各参试红菜薹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各参试红菜薹品种的薹色有红、深红及紫红3种,HX-1 和 HX-2 的薹色为红,HX-6、HX-10、HX-18的薹色为紫红,其他品种薹色均为深红;HX-18 蜡粉较多,HX-1、HX-2、HX-4 和 HX-5 蜡粉中等,对照和其他品种无蜡粉或蜡粉少。

2.3 品质和抗病性

从表3可知,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内均无霜霉病发生;HX-7田间自然发生软腐病最重,病株率为33.0%,较对照高1.5个百分点,HX-4、HX-5和HX-6等6个品种病株率低于10%,其中HX-18没有发病。HX-6、HX-4和对照等7个品种鲜食无辛辣味,熟食口感表现为好或者较好;HX-7鲜食极脆,其他品种为脆或者中脆;HX-4鲜食甜味为浓,其他品种为淡或者中;HX-18口感中等辛辣、熟食口感一般,其他参试品种综合品质为中等。

2.4 产量

如表3所示,单薹质量HX-1最大,为57.3 g,比对照大36.4 g;其次是HX-2,为 49.8 g;对照最小,为20.9 g。折合667 m2产量,HX-1、HX-2、HX-4、HX-7、HX-8产量极显著高于 对 照 ,HX-5、HX-6、HX-10、HX-13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其中,HX-1最高,为 2 344.8 kg,比对照增产 172.0%;其次是HX-2,为 1 645.3 kg,比对照增产 90.9%;HX-6 为1 185.2 kg,比对照增产37.5%;HX-18产量最低,仅236.0 kg,比对照减产72.6%。

表3 各参试红菜薹品种品质、抗病性和产量比较

3 小结

红菜薹在杭州地区的栽培面积与常规叶菜类蔬菜存在明显差距。但因其口感特殊及市场需求的优势,单价往往较高,因而种植效益也较为显著。除产量和抗病性外,早熟性、口感也是衡量红菜薹价值的重要指标。本试验中,以HX-6早熟性最好,且口感商品性和产量亦表现良好,是杭州地区秋季栽培较为理想的品种。HX-4和HX-5早熟性较好,产量和商品性表现中上,抗病性较好,亦可在本地区扩大试验示范,少量推广应用。

为保证红菜薹商品质量,应适时采收,其最佳采收期为平口期,即红菜薹的花茎与基部叶片大致保持在同一高度、花蕾将开而又未开时,此时菜薹品质最佳。要及时、尽早摘除主薹,促使其多分枝,形成丰产的基础,确保获得高产。主薹采收时,在根部向上第3片叶处切下,以利侧薹的萌发;采收侧薹时,在侧薹底部向上第1片或第2片叶处切下,切口斜面向下,少积水,减少病害的发生。红菜薹属于不耐贮藏鲜菜,采收后需鲜货上市;远途运输的,可将菜薹置于1~3℃的恒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5%以上,预冷24 h后,用有保温层的专用箱体包装运输。

猜你喜欢

菜薹软腐病霜霉病
家乡的蕻菜薹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春来菜薹鲜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